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隋唐時期士族大家都有誰 他們創造了四個輝煌的歷史

隋唐時期士族大家都有誰 他們創造了四個輝煌的歷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隋唐士族大家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所謂世族,亦即門第閥閱,指封建社會世代顯貴,影響大,權威高的姓族家門。這些所謂"高門大姓"一般地說由家族人物的地位、權威和聲望自然造成,一旦形成則顯赫無比,十分威嚴,並世代傳承。有時官方尚作明確規定,宣稱某稱爲望族大姓,甚至具體劃分姓族等級,確定門閥序列,各姓族權益的地位不等,這就是所謂的門閥制度。門閥制度始於西漢,漢代劉氏皇族引經據典,論證其爲帝堯之後,是高貴的血統,聲稱他們天生是要稱王做帝的。東漢時期,門第等級觀念已十分盛行,門閥制度初步形成。一些官宦、名流的宗族親屬往往高官厚祿,數世不衰,如弘農華陰楊氏四世四人官至三公,汝南汝陽袁氏四世五人位至三公、汝南平輿許氏三世三人官居三公等,皆成爲當時令人稱羨的高門望族。由於某一姓氏的姓源或發祥、聚集、變遷之地非止一處,於是一姓常常不止一個郡望,但通常以其中一個郡望爲主,以區別主從及尊卑。

隋唐時期士族大家都有誰 他們創造了四個輝煌的歷史

唐朝史書曰:"今之稱門閥者,鹹推八柱國家。當時榮盛,莫與爲比。

史稱"八柱國",分別爲: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楊堅岳父,李淵外祖父),侯莫陳崇。他們創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輝煌的歷史。

八柱國中趙貴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戰立名,李弼將略能軍,於謹以謀輔事,侯莫陳崇以勇縱橫,獨孤信以德撫民,正是由於這些人各顯其才於宇文泰之下,才鑄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輝煌。這些人能團結於宇文泰周圍,也更顯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隋唐時期士族大家都有誰 他們創造了四個輝煌的歷史 第2張

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北周太祖文皇帝,他所創建的功業深深的影響到了他以後的中國數百年的歷史走向,他生於亂世,養成了冷靜沉穩,豁達大度的性格,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幾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國家,他不虛飾,崇尚簡樸,這與南北朝衆多荒淫放蕩的統治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的這種執政風格也被後來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繼承。在數十年的軍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內政,建樹頗多,首創的府兵制,後世沿襲近二百年,向稱良法,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影響,可以從隋唐的軍事體制中找到,復古爲今的六官制,也成爲後世六部制的藍本,是從秦漢以來的三公九卿制演變爲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轉折點,中國的行政體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

宇文泰總領諸軍,而元欣爲西魏皇族,兵權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統領兩名大將軍,即爲府兵中的"十二大將軍"。即元育、元贊、元廓、宇文導、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豆盧寧、賀蘭祥、王雄,皆世之名將,這麼多豐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統一北方,以至隋唐統一全國的基礎。

在這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中,產生了從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門閥貴族,而這幾個時代的皇室後族大多都出自這些家族——宇文泰子孫爲北周皇族,李虎子孫爲唐朝皇族,大將軍楊忠子孫爲隋朝皇族,北周歷代皇后多在這些家族中產生,隋文帝的皇后與唐高祖李淵之母都出自八柱國裏的獨孤信。

楊堅其父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西,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天和三年楊忠死後,楊堅承襲父爵。大定元年,北周靜帝以楊堅衆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爲"隋",建立隋朝。

李虎於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隨後早逝,由時年七歲的李淵襲爵。李淵之母與後來的隋文帝楊堅之妻爲姐妹,都是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因此李淵深爲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所喜愛,而且又與隋煬帝爲表兄弟,故李淵一族在隋朝的顯赫更盛於周,這也爲後來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礎。

隋朝在統一全國後,先後實行均田制,隋文帝廢九品中正制,改以科舉考試選拔用人。但隋唐時期的士族仍憑其強調禮法門風的特徵在科舉考試中突圍而出,故唐代門閥士族在政治上仍佔有一定的優勢。

唐初士族,主要有四個地域集團,並各有所尚:山東士族尚婚婭,江左士族尚人物,關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貴戚。李唐起自關中,唐政權中關隴士族最強,左右着唐初的政局。江左和代北士族,至唐朝已經沒落;以崔、盧、鄭、李、王爲首的山東士族,雖經農民戰爭打擊,但根深蒂固,到唐朝時,仍有一定勢力。唐太宗的大臣房玄齡、魏徵、李昉都爭相與山東士族聯姻,山東士族依然保留着他們的社會地位。士族勢力的強大,對皇權不利,唐太宗尤其不能容忍山東士族凌駕於自己所屬的關隴士族之上。爲此,他命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

隋唐時期士族大家都有誰 他們創造了四個輝煌的歷史 第3張

通過修《氏族志》,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沒落門閥士族受到進一步打擊,只有關隴士族大致保持了舊日地位。唐太宗達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壓抑門閥士族,加強皇權、鞏固統治的目的,併爲30年後頒佈《姓氏錄》,徹底否定傳統的門閥制度打下基礎。

到了中晚唐時期,由於政局混亂,先有黃巢之亂,繼有五代之分爭,社會戰亂災荒甚劇。在這局勢下,最受摧殘者爲衣館舊族,使歷數百載不衰的門閥士族終趨消融。門閥士族的滅亡除社會戰亂因素外,尚有貢舉觀念與官員入仕條件的轉變、私門教育之衰落與社會教育興起諸等原因有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