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人喝水的時候爲什麼要燒開水再喝 古人真的知道細菌的存在嗎

古人喝水的時候爲什麼要燒開水再喝 古人真的知道細菌的存在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人喝水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古人喝水的時候爲什麼要燒開水再喝 古人真的知道細菌的存在嗎

說到喝水這事兒,首先必須說,千萬別小看中國古人的智慧。在沒有“細菌學概念”的漫長古代世界裏,對“飲水衛生”的認識,中國古人不但認識得極早,更看得很深。

早在戰國年間的《呂氏春秋》裏,就詳細論述了“飲水衛生”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認定“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而水質惡劣則會造成“癰瘡”“甲狀腺腫大”“腳腫”等病症。所以對水質清潔問題,歷代古人也不敢馬虎。

古人喝水的時候爲什麼要燒開水再喝 古人真的知道細菌的存在嗎 第2張

比如飲用水源的選擇,就是慎之又慎。通常要選擇“長流水”且“甚寒而清”,清初更形成了五種驗水方法。漢代每年夏至,就是清理疏浚井水的日子,北魏起更開始用茱萸給水井殺毒,唐代時用屠蘇酒藥渣。宋代的城鄉水井不但有“護井公約”,而且開始採用鍾乳、雄黃等礦物質進行“混凝沉澱”。明清年間時,明礬也成了重要的“水質淨化藥材”,一直沿用到今天。爲了讓水乾淨,歷朝歷代都絞盡腦汁。

而一座座留下文明輝煌的古代城市,更是離不開水。在“城市飲水供水”方面,中國古代也一度走在世界最前面。東周陽城遺址裏,就發掘出了殘長32.6米的地下陶製排水管道,以及設計精密的“閥門坑”。戰國楚國紀南城遺址裏,長一公里的範圍裏分佈着256座水井。

古人喝水的時候爲什麼要燒開水再喝 古人真的知道細菌的存在嗎 第3張

“自來水”的理念,更在許多古代城市得到實踐:最晚唐代時,竹筒水槽就在西南多個城市供水。宋代時“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蘇軾,就親自爲廣州設計了“自來水系統”。以“五管大竹”把山泉水引入廣州,讓廣州百姓“一城貧富,同飲甘涼”。漂亮解決了這個“宋朝國際大都市”的吃水難題。明代名將李文忠也開鑿龍首渠,將泉水引入西安城,“縈繞民舍,民始得甘飲”。唐末起蕭條數百年的古都西安,從此煥發第二春。

水質的安全維護,當然也是古代城市的重要大事:比如北宋整治成都金水河時,就特意加修了漕渠。這樣水流進入成都城前,先在漕渠裏經過淨化,清潔後才進入城市。這一類的苦心,也令許多古代名城,常年以水質清潔著稱。比如明代來華的外國傳教士利瑪竇,就在《利瑪竇中國札記》裏盛讚了蘇州河道的水質:“清澈透明,不像威尼斯的水那樣又鹹又澀。”

許多名城的輝煌歷史,更離不開大規模的供水工程建設,典型明清北京城。爲什麼明代都城北京,比起元朝“元大都”來位置還有偏離?因爲元代時供應元大都飲水的“白浮泉”“積水潭”或是斷流或是枯竭。所以明朝就重新改建翁山泊與玉泉山,將其與積水潭重新打通,然後水流一分爲二,既給宮廷供水又通運河,形成了影響北京六百年的水利系統。清朝乾隆年間又修整了昆明湖,將其變成了供應北京的人工水庫。

古人喝水的時候爲什麼要燒開水再喝 古人真的知道細菌的存在嗎 第4張

但儘管如此,對於許多“缺水”的地區來說,就算能解決吃水問題,“喝口好水”卻還是難。還是以明清北京城爲例:當時北京城有1200多口井,但水質卻“苦固不可飲”。甚至在北京城“賣水”也成了火爆生意。以《北遊錄》形容說“車水相售”。北京城尚且如此,“井水苦”也可想而知,是許多古代城鄉共有的煩惱。這種情況下,“水質清潔消毒”也就更重要。而比起前面的各類“消毒”來,更安全的消毒方法,就如李時珍《本草綱目》裏所說,要把水“煮沸”,即“燒水”。

在中國古代飲水史上,“燒開水”的習慣也是歷史悠久。戰國年間孟子就說過“冬日則飲湯”,也就是喝熱水。飲茶風氣普及後,“燒開水”更是成風。一開始還是文人雅士們的專利,但最晚到宋代時,“縱細民在道路,亦必飲煎水”。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都明白“喝開水好”。

“燒開水”的工具,也是一代代演變。早年多是用“鼎”,宋代時出現了“湯瓶”,即專用“燒水點茶”的器具,有銀製和瓷制等多種。在宋代的各類“雅集”中經常出現。明代時又出現了更普及的“銚”,有瓷質、銅質、鐵製、錫制各類,形態已接近今天的燒水壺,上等的“茶銚”用於貴族士大夫的飲茶享樂,普通的“爐銚”,也用於老百姓家燒水。

古人喝水的時候爲什麼要燒開水再喝 古人真的知道細菌的存在嗎 第5張

比如看看明清年間的各類小說,就知“燒開水”這事兒,在民間普及更廣。《儒林外史》裏就有用“爐銚”來“煨了一壺茶”的情景。“燒開水”的出現頻率也更多。屢試不第的周進昏倒在貢院時,就是同行朋友“到做工的那裏藉口開水來灌他一灌”,纔算把人救醒。范進中舉後同樣昏倒,“幾口開水灌了過去”,卻是越灌越瘋。可見,在明清年間的經濟發達地區,無論城鄉窮富,“燒開水”都還比較常見。

這些飲水問題上的“講究”,也確實造就了古代中國,在當時條件下的健康生活方式。

但話說回來,對於古代老百姓來說,哪怕到了“燒水器具”不太貴的明清年間,“燒開水”也多是個奢侈事。十分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燃料問題:炭薪等古代燃料,整個古代史上都是價格不菲。發展到明清年間時,雖然煤炭也越發普及,但無論燒柴燒炭,都是不小的開支。比如明朝名臣楊繼盛早年做秀才時,由於家裏“又乏炭柴”,所以“嘗起臥冰霜,而寒苦極矣”。享受優厚待遇的楊秀才,“生個火”都這麼難。

古人喝水的時候爲什麼要燒開水再喝 古人真的知道細菌的存在嗎 第6張

而在古代老百姓生活裏,“柴”就是“開門七件事”之一。在明代經濟較好的松江,一百斤柴火可以賣到七分銀子,相當於一口鐵鍋的價格。一百斤煤炭價格更能賣到一錢三。老百姓家平日生個火,基本就是“燒錢”。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大部分古代老百姓來說,“燒水”都是不易,“燒茶”“燒湯”更是奢侈。更常見的方法,也就是用“屠蘇”“白礬”“杏仁”等物把水淨化一下。

直到近代年間,隨着“自來水”和“無煙煤”進入中國。國人的飲水條件,才更加改善起來。1907年天津衛生總局的一則示諭,更縮影了當時的“飲用水質量”:“重提一遍,凡吃喝水,須用白礬澄清,過一晝夜,燒二十分鐘,方可取用……就是自來水,亦要燒開了再吃,要緊,要緊。”

科技文明的進步,歷代百姓經濟民生的發展,“燒不燒水”甚至“吃什麼水”的一幕,就是生動濃縮。

參考資料: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吳曉煜《明代的煤炭開發》、吳鑑明《中國古代飲水衛生的觀念與措施》、杜鵬飛,錢易《中國古代的城市給水》、趙盼超《宋元飲茶之用具“湯瓶”之概念與形制研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