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明朝滅亡的真相原因是什麼 太監亂政只是其中之一

明朝滅亡的真相原因是什麼 太監亂政只是其中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明朝滅亡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1644年,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後,逃至煤山自縊殉國,明朝劃上了句號。不過,李自成還沒在北京把龍椅坐熱,就被清軍和吳三桂聯合擊敗,不得不退出北京。之後,大清主政華夏。

明朝滅亡的真相原因是什麼 太監亂政只是其中之一

自縊的崇禎皇帝 劇照

在清朝統治的整個時期,“反清復明”的口號一直都有人喊着,可見忠於明朝的人很多,而且他們都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以及有效的精神傳承。這就令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既然有這麼多人忠於明朝,爲什麼明朝卻會滅亡呢?

而要了解明滅亡的原因,我們就得回朔明朝的歷史。按照我對明史的瞭解,我認爲明朝的滅亡有以下這些原因。

一、太監亂政

明末干預政治的太監不僅有明英宗時的王振,還有明熹宗時的魏忠賢,他倆干涉朝政都很徹底。這一切或者可以歸咎給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1425年-1435年在位,推行德治,設立內書堂讓宦官們讀書,這爲宦官干政埋下了隱患,給宦官干政提供了基礎。

明朝滅亡的真相原因是什麼 太監亂政只是其中之一 第2張

太監魏忠賢 劇照

我們知道:接觸皇帝最多的有三類人,其一是後宮,其二是宦官,其三是內臣近待,而後宮和宦官,與皇帝的生活最息息相關,所以一旦讓這兩類人涉足政事,對皇權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而宣宗讓太監們讀書,讓他們懂得謀略有了野心,對於天天呆在權力最高的皇帝身邊的宦官,就會有人不甘心一輩子只侷限在皇宮這片小天地,王振和魏忠賢就是例子。而王振直接就將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鐵牌撤下,爲宦官涉政打開了大門。

太監干政,其後果比後宮干政的危害都要大。

漢呂唐武宋劉干政,雖然有江山易姓的風險,但是她們在治理國家時,還是心繫天下黎民百姓。而宦官干政,因爲他們沒有後代,沒有家庭觀,一切都是爲了內心的慾望,從不會考慮到百姓。所以說後宮干政,苦的是官而民無傷,而宦官干政,則官苦民苦,對社會的危害是雙重的。

明朝滅亡的真相原因是什麼 太監亂政只是其中之一 第3張

武則天 劇照

王振干政時,流民問題十分嚴重,朝廷不但不安撫,而且還向礦工等榨取更多白銀,同時還連續發動戰爭,使得明朝內憂外患不斷。而魏忠賢干政時,擅權跋扈,爪牙遍佈全國,到處打壓異己,使無數讀書人蒙冤且全國書院被陷,讀書人死傷無數。現纔有無數電影都是以魏忠賢時的東廠和錦衣衛間明爭暗鬥作爲題材拍攝的。

明朝滅亡的真相原因是什麼 太監亂政只是其中之一 第4張

大明錦衣衛 劇照

可見,宦官涉政,將不顧百姓、不會讓民休養生息,對國家的發展有害無利。

二、皇帝懶政

1572年-1620年在位的明神宗,在位48年,但自1587年後長達30多年不理朝政,使得全國缺官現象非常嚴重。

明朝滅亡的真相原因是什麼 太監亂政只是其中之一 第5張

明神宗像

據史料記載:到了1602年,地方高級官員缺了94名,其中缺巡撫3名、布政使和按察使66名、知府25名,而中央缺尚書3名、待郎10名。如此嚴重的缺官,可以說整個系統都差不多停擺了,而其他官員都在做什麼呢?都在拉幫結派、明爭暗鬥,皇帝不在這些官員們中平衡,使得鬥爭更是變本加厲。沒有官員去關注百姓、關注國家成長,國力不但得不到上升,還在下降。

而到了明熹宗,由於黨爭激烈,使得他失去政治耐心,乾脆撒手不管政事,這剛好給了魏忠賢機會。魏忠賢干預政治,拉攏齊楚浙黨,結成閹黨,使得黨爭更加激烈。

皇帝的不作爲,使得“執政爲民”漸去漸遠,所有的利益沒有人在中間平衡,整個官員系統的治理都處在失控的局面。

三、黨爭激烈

官場上,到處拉幫結派,勾心鬥角,一些有志之士,根本沒有爲國出力的環境,無數忠臣能士死於非命。整個國家官員人人自危,哪有人有心爲民施政?

明朝滅亡的真相原因是什麼 太監亂政只是其中之一 第6張

激烈的黨爭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自顧不暇,國家的力量得不到積攢。

全國上下,官和官鬥着,民爲生存努力着,而官又要向民壓榨更多能以繼續鬥爭的物質和財富,導致民生更加艱苦,一切都在惡性循環中,導致全國力量長期都是一盤散沙,無法凝聚。

四、崇禎多疑

崇禎是一個勤勞的皇帝,他在位17年,一直兢兢業業,“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是對他工作生活的寫照,可見他爲改變明朝的頹勢,在勵精圖治。

然而,他卻是個多疑之人。他在位間,主意十分不堅定,疑心重重,換了50任首輔大臣。經常因不信任而換人,使得很多政策難以推行,即使有好的政策,也必然無法良好的進行下去,國家政治一團糟。

明朝滅亡的真相原因是什麼 太監亂政只是其中之一 第7張

明末名將 袁崇煥 劇照

同時,他沒有堅信名將袁崇煥,聽信他人,將明朝在軍事上的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也毀了。崇禎自縊前留下一句“諸臣誤我”的感嘆,足見他缺少主見多疑,做很多決策都是受臣的影響而改變。

明朝滅亡,還有一些其它原因。比如小冰河氣候天災,各地野心家起兵等,我在此就不作詳細分析了,如果有讀者比較瞭解明朝滅亡的原因,也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二。

結語

明朝雖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封建王朝,從未和親,從未和談,從未投降,但最終它還是走向了滅亡。我想正如戰國時期荀子說的“水則載舟,亦能覆舟”一樣,如果明朝後期能更多的爲民着想,爲老百姓而理政,那明朝肯定不只統治華夏200多年。

在清朝期間,那麼多人反清復明,就是奔着崇禎死前在衣上以血指書“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這句話,感恩他最後依然心懷天下黎民百姓,而以死忠明。可見,百姓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如果崇禎之前的幾任皇帝,都能心懷天下蒼生百姓,崇禎也不會有自縊殉國的遭遇。

所以,如果沒有讓宦官讀書,就不會出現太監干政,民生就會受關注;如果皇帝不懶政,黨爭就會被抑制,爲官愛民就得施行;如果袁崇煥沒有被害死,百姓心中仍有希望,明或許還可以延續。

明亡,實則離民失民也!你們說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