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明朝爲什麼搞不定國內的起義軍 最關鍵問題出在哪裏

明朝爲什麼搞不定國內的起義軍 最關鍵問題出在哪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朝和起義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闖王”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城,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殉國,大明王朝走到了歷史的盡頭。明朝爲什麼會滅亡呢?原因當然不僅僅只有一兩點,而是許多負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明朝始終搞不定國內此起彼伏的起義軍,以至於國家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後卻一直處於持續失血狀態,最終因失血過多而無力迴天。

明朝爲什麼搞不定國內的起義軍 最關鍵問題出在哪裏

與中國歷史上的諸多起義事件相比,明朝末年的起義規模在開始階段並不算大。朝廷最初的征討也頗爲有力,比如王自用、高迎祥等起義軍首領相繼被剿滅。按理說,當時朝廷完全有能力徹底將起義軍扼殺在起步階段。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起義軍越剿越多,最終形成了燎原之勢,這才推翻了大明王朝。那麼造成問題越來越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其實關鍵在於明朝官軍在剿滅方法上出現了嚴重問題。

明朝爲什麼搞不定國內的起義軍 最關鍵問題出在哪裏 第2張

以“闖王”李自成爲例。早年李自成被官軍圍困於車箱峽(今陝西省平利縣老縣鎮),可謂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此時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官軍手中,當時官軍有兩個選擇:一是趕盡殺絕;二是招降安撫。時任明朝五省總督的陳奇瑜選擇了後者,然而李自成等人在假意投降後不久就復叛,朝廷前番剿賊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

類似情況在明朝官軍中還有不少例子。有的人被招降後開始一心一意跟着官軍混,比如明末“江北四鎮”之一的高傑。但更多情況則是像李自成那樣,打不過就投降,看到機會合適又開始造反。

明朝爲什麼搞不定國內的起義軍 最關鍵問題出在哪裏 第3張

明朝朝廷招降起義軍的本意是爲了儘快結束戰鬥,節約戰爭成本。可事實上,正是這一策略導致征剿任務變得遙遙無期,最終將大明王朝拖入了無底深淵。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呢?其實東漢末年名將朱儁在討伐黃巾軍的時候就給出過答案。

當時黃巾軍將領韓忠據守宛城。朱儁親率精兵攻城,黃巾軍打不過便請求投降,朱儁手下許多將領都希望接受投降,可朱儁卻堅決拒絕,他對手下說:“兵固有形同而勢異者。從前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候百姓沒確定的君主,所以應當鼓勵投降以增強己方勢力。今海內一統,唯黃巾造逆。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如果今天接受了賊兵投降,就會進一步助長他們的叛逆之心。到時候形勢有利就造反,不利就投降。這是放縱敵人的做法,不是上策。”

明朝爲什麼搞不定國內的起義軍 最關鍵問題出在哪裏 第4張

朱儁的做法雖然趕盡殺絕,不太人道,但從平叛角度來說,這是見效最快的方法。反觀明朝邊剿邊撫的策略,看上去似乎能“化敵爲友”,但卻使得李自成等人更加肆無忌憚,無所顧忌。所以黃巾起義在起步階段來勢洶洶,但卻被成功鎮壓。而明末起義剛開始只是星星之火,卻最終造成了燎原之勢。

參考文獻:《明史》、《資治通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