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爲何會滅亡?權力分配和國內財政都出現了問題

明朝爲何會滅亡?權力分配和國內財政都出現了問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大明崩潰,是整個系統的崩潰。

壞人和壞事都是偶然因素,但偶然因素太多了,也就變成必然了。

而魏忠賢,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也不管是有用的人還是沒用的人,都扭轉不了崩潰的大勢。

現在討論明朝滅亡,都已經上升到小冰河期的氣候大勢了。因爲北方變冷了,所以滿清必須得南下,不南下就得凍死。但,蒙古人怎麼不南下?估計是《權力的遊戲》看多了,把滿清人當成了北方的活死人。

這個解釋或許不是沒有道理,但不能孤立着看。要解釋,你得拿出一個解釋框架。一個小冰河期,解釋不了帝國滅亡。否則,解釋就是碎片化的理由,不具說服力。

從朝堂、民治以及邊地三個角度去解釋,大體能勾勒出一個解釋框架。

朝堂上,明朝皇帝跟大臣之間的關係就沒好過

到了崇禎這裏,就更是沒法好,因爲這傢伙太想力挽狂瀾了。與袁崇煥平臺一會,就想五年平遼。這不是異想天開,而是《隆中對》和《戰國策》看多了。

明朝爲何會滅亡?權力分配和國內財政都出現了問題

明朝在權力設計上就有問題,因爲皇帝一直沒有一個聯通朝堂的合法機構。皇帝是國家機構、朝堂是政府機構。這倆就不是一回事。秦漢之時,皇帝是國家領袖、丞相是政府領袖,丞相總攬朝堂,御史中丞聯通皇帝。隋唐之際,皇帝還是國家領袖,但政府領袖就不是一個丞相了,而是一堆宰相。皇帝搞定幾個宰相,就可以了。宋朝就複雜多了,但也是有宰相領袖的。而明朝呢?明朝就沒有這個設置,所以唐朝楊炎搞兩稅法能推下去,明朝張居正搞一條鞭就中道夭折。

朱元璋乾綱獨斷而且斷事入神,他還能把持朝堂,後面的皇帝就沒這個本事了。但明初被朱元璋搞成了國家計劃經濟,一切事都生硬地簡單化了,所以皇帝還能斷。而到了明朝中葉以後,社會複雜、國家複雜、內政複雜、邊地複雜,複雜已經呈指數級增長了。啥皇帝也斷不了。你讓皇帝直接對六部,就是讓皇帝直接跟文武百官搞關係攻略,怎麼搞怎麼死。一個人鬥不過一羣人。

所以,明朝皇帝的尷尬就是以一人之力面對整個朝堂百官,被坑被蒙只能是常事。不聾不啞不做阿公,但崇禎卻偏偏當不了這樣的阿公。所以,崇禎朝不是沒人才,而是人才全被崇禎給玩死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君臣離心離德,大臣恨不得皇帝死,皇帝恨不得大臣死。這就是大明朝堂,你這還怎麼玩?而晚明的內政和邊地問題,不僅複雜而且尖銳。隨便拿出一個問題,都是要你命的問題。

內政上,大明財政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現在解釋大明的財政危機,已經聯繫到歐洲三十年戰爭了。因爲歐洲要打仗,所以美洲白銀運不過來,大明遭遇貨幣危機直至經濟危機和財政危機。其實,王朝後期就一定會遭遇財政危機。所謂王朝財政危機,就連個字:沒錢,國家多事且事事都要花錢,但國家就是死活搞不到錢。

大明是如此,大唐也是如此,宋朝也是如此、大元還是如此。爲什麼王朝後期總要遭遇財政危機?

古代財政以稅地和稅人爲主,但歸根結底就是農業稅。每年老百姓把農業收成按一定比例交給國家,養活國家。在平時,這是沒問題的,平衡豐年、歉年,每年的稅額基本確定,而國家財政也夠用。但是,這裏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家遇到大事了怎麼辦?一個是對外搞戰爭、一個是在內遭大災。農業經濟扛不住這種外來衝擊,而從萬曆朝開始,大明朝全都趕上了。對外是遼東戰事連年不斷,在內小冰河期導致了災荒流民。

明朝爲何會滅亡?權力分配和國內財政都出現了問題 第2張

農業經濟沒有那麼大的彈性,支撐不了這些偶然事件。但這還沒完。大明立國200餘年,各種潛規則早已盛行。工商業的確賺了大錢,但這筆大錢都裝進了官僚和太監的腰包,跟國家沒半毛錢關係。正稅之外又出現了各種苛捐雜稅,這部分雜稅肯定進不了國庫。但老百姓卻失去了對未來經濟生產的預期,然後經濟只能越來越差。當流民比當良民更合適,那就當流民好了。流民增加,就是稅基喪失,國家只能是連正常稅收都收不上來。而這些統統都可以認爲是各種潛規則,是制度積累的腐敗。

所以,不需要什麼外部因素,即便大明經濟蓬勃發展也沒用,國家肯定還是會沒錢。傳統王朝就逃不出這個宿命。

邊地上,大明朝無力解決草原問題

清朝各種殘暴統治,但清朝卻實現了人口大爆炸。有人說是外來高產農作物引進的結果,有人說是攤丁入畝之後增加了可統計的人口。制約人口增長的,主要是饑荒、戰爭和瘟疫。而戰爭往往跟饑荒和瘟疫混在一起。

而清朝基本上實現了中原和草原的一統。所以,中原和草原之間的戰爭較量基本上就沒有了。康熙朝,內平三藩、外平準噶爾,然後就沒有大戰爭了。因此,關鍵是中原和草原這對矛盾解除了,避免爆發大規模戰爭。因戰爭引發的饑荒問題,得到了解決。

從宋朝開始,中央王朝就一直面對中原和草原的矛盾。這個矛盾輪到明朝來解決了。但明朝真心無力解決,明朝的士大夫不僅沒能力解決,也沒興趣解決。對於東北,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更別提蒙古草原、青藏高原和遼闊西域了。解決不了,建立不了統治,之後的結果就只能是一直搞戰爭。前期的主要邊地矛盾是草原蒙古,後期的主要邊地矛盾是東北女真。

憑着國勢上升、武力強盛,大明朝可以掃蕩草原,但只輸出了武力,卻不能輸出秩序,簡言之就是建立不了實際統治。而後期,國勢下行、武力跳水,就只能花錢養兵打敗仗了。

朝堂不行、內政不行、邊地不行,這三個大勢問題,明朝一個也解決不了。其結果就是大勢下的各種偶然因素集中爆發,促成明朝必然滅亡。

解釋完明朝爲什麼亡,你再說應該把魏忠賢放在什麼位置上

放在朝堂上,在皇帝與朝堂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宦官就一直在幹這件事。但是,太監們只能越幹越糟,後期搞起腐敗來比士大夫更彪悍。魏忠賢又能好到哪裏去?你指望他成爲千古名宦,然後挽大明於即倒嗎?魏忠賢即便有這個本事,也沒有這個權力,大明朝的權力設計就不允許出現這麼牛的太監。皇帝就是國家領袖、朝堂是政府設施,政府設施全都完了,他這個太監能幹啥?

明朝爲何會滅亡?權力分配和國內財政都出現了問題 第3張

放在內政上,王朝後期就是缺錢,你能指望魏忠賢搞出近代財稅體系、解決大明的財政危機嗎?工商業有錢,誰不知道去收稅,崇禎皇帝就會傻傻地聽大臣擺佈而不去收嗎?關鍵是收不上來,政府就沒這個設置,只能靠太監去收。然後呢?收上來的錢,還不夠太監和官僚集團分呢。魏忠賢就是太監界的海瑞嗎?他要真成了海瑞,還真當不了九千歲。

放在邊地上,魏忠賢突然霍去病靈魂附體了,然後在東北大地上殺了兩個對穿,最後像收復河西之地那樣收復東北大地。先別說魏忠賢是不是霍去病靈魂附體了,你就說滿清八旗是渾邪王和休屠王的匈奴軍隊嗎?滿清入關之前,已經收服了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攜整個草原世界殺進了已經亂世的中原。魏忠賢這時候,又能幹什麼?

魏忠賢時期,大明之所以沒亡,那是因爲還沒到大廈崩潰之時。多活幾年,魏忠賢也得跟着大明朝一起死。九千歲忽悠皇帝、收拾大臣,絕對是千古第一好手,但治國理政、力挽狂瀾,他真心不行。你還不如指望大明朝再出一個張居正或王安石更靠譜一點兒,起碼能給王朝多續幾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