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乾隆寫下一道聖旨,英王看後爲何大笑?

乾隆寫下一道聖旨,英王看後爲何大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乾隆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十分深遠的帝王之一,他繼承先輩康熙帝、雍正帝的基業,促成了“康熙盛世”,他身上有很多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說,而他對待西方的態度則是衆人爭論的焦點,據說乾隆曾經寫下一道聖旨,漂洋過海送到英王手中,英王看後忍不住大笑。

什麼聖旨呢?這與歷史上的“閉關鎖國”有關。清朝年間,海外貿易曾經日趨頻繁,引發了皇帝的擔憂,爲了保障清朝的長遠安定,歷代清帝都會有意識地控制通商口岸、控制外商貿易行爲。1759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奏準乾隆,施行《防範外夷條規》,從此“公行”問世。

“公行”就是官方允許的商人組建而成的海貿壟斷組織,朝廷對外商來清作出了一系列嚴格規定,如外商來廣州做買賣時,必須經由公行;外商落腳廣州時,也只能居住在“夷館”內;外商的一舉一動,哪怕是買個茶葉、賞個花、看場戲,公行的負責行商都會了如指掌。

乾隆寫下一道聖旨,英王看後爲何大笑?

總的來說,當時清廷對海外貿易的管束較爲嚴格,至於原因則考慮了多方面。“洋商”在清朝的生意門路沒有打開的像他們理想中的一樣好,爲此,經歷了工業革命的洋商們既覺得不可思議,又希望改變局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王喬治三世派出的使者來到了清朝。

當時乾隆已經是80多歲的老人,面對英王使者馬戛爾尼和副使斯當東的到來,他雖感到疲憊,仍然打起精神接見。當然乾隆心知肚明,英王使者的目的並非“祝壽”,他們帶了衆多寶物覲見,其中包括戰艦模型、望遠鏡、懷錶、火藥武器等等,算得上有誠意,有禮節。

但令乾隆帝感到生氣的是,英王使者不願意向清帝行“三跪九叩大禮”,認爲那有損大英帝國的顏面,雙方爲此很是協商了一番,最後各退一步,英使歡迎宴上他們可以行英式禮,而乾隆帝的萬壽節上必須行中式禮。只是一個禮儀問題,卻可以看出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而英使馬戛爾尼祝壽完畢後,也向乾隆帝傳達了來自英王喬治三世的意思,提出了種種通商要求,包括要求英國商船可到清朝東面沿海一帶收泊、清朝國都也應設立商行、將廣東境內的部分地區劃分給英國人居住,英商可以從廣東航至澳門做生意,不收取商稅或者少收取等。

乾隆帝不肯同意以上要求,寫書批駁,他的書信自然就是聖旨,聖旨中提到了“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等句,意思大概就是,天朝上國地大物博,出產豐富,並不缺少什麼,你們的貨物我們也不需要,如果你們喜歡天朝特產,朕可以賜予一些。

乾隆寫下一道聖旨,英王看後爲何大笑? 第2張

而你們所在的地方與天朝相距甚遠,不必時時朝貢,只要心向着大清朝即可。至於英使所提出來的要求,恕朕不能奉陪。英王喬治三世看到這封聖旨後,忍不住哈哈笑起來,據說連假牙都笑掉了。至於乾隆這道聖旨究竟是妄自尊大,還是反抗無禮要求,只有後人能評說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