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巴爾幹戰爭起因:區域各國都希望獨霸巴爾幹

巴爾幹戰爭起因:區域各國都希望獨霸巴爾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匯合處,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門戶,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豐富的自然資源。自14世紀以來,這一地區一直處於興起於歐洲東南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區擴張的土耳其軍事統治和奴役之下。因而巴爾幹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擺脫土耳其的奴役,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加上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着來自歐洲的土耳其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統治下的巴爾幹半島,成爲外國瓜分的重要目標。所以這裏一直存在着錯綜複雜的矛盾。其中既有歐洲大國之間的矛盾,也有巴爾幹各族人民與外國矛盾,還有巴爾幹人民同土耳其統治者的矛盾,以及巴爾幹各國和各民族之間的矛盾。所有這些矛盾、特別是列強之間的矛盾使巴爾幹半島地區經常發生糾紛、衝突和戰爭。

1912年3月至8月間,已經獨立的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門的內哥羅(黑山)4國先後結成反土同盟,即巴爾幹同盟。隨後各國出於自己的目的,都插了進來。俄、英、法站在巴爾幹同盟一邊,德、奧則支持土耳其。這樣巴爾幹的局勢更加複雜化。10月,同盟各國相繼對上宣戰,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戰爭結束,土耳其戰敗求和。同年12月巴爾幹同盟四國與土耳其在倫敦舉行談判,由於兩大集團的插手,使交戰雙方的談判斷斷續續地拖了好幾個月,直到1913年5月30日,才簽訂了《倫敦和約》: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除保留伊斯坦布爾及附近的一小塊地區外,其餘部分分割給巴爾幹同盟各國;承認阿爾巴尼亞獨立。對於巴爾幹各國來說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是一次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

巴爾幹戰爭起因:區域各國都希望獨霸巴爾幹

歐洲的首腦們企圖壓下巴爾幹危機,然而,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後,由於各帝國主義的挑撥,在分配戰果時巴爾幹同盟內部產生於嚴重分歧。塞爾維亞和希臘對保加利亞獲得馬其頓和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非常不滿,於是塞爾維亞和希臘於1913年6月1日簽訂了反保加利亞同盟條約,隨後羅馬尼亞也加入其中。俄羅斯(1547~1917)想利用這個同盟對抗德、奧,便對其表示支持。奧匈帝國(1867~1918)爲了對付俄羅斯(1547~1917),便支持保加利亞。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亞在奧地利慫恿下,先發制人挑起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第二次巴爾於戰爭是一次非正義的爭奪領土的王朝戰爭。結果,保加利亞被塞、希、羅、門、土五國聯軍打敗。1913年8月10日,雙方在布加勒斯特簽訂了和約,保加利亞不僅喪失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從土耳其得到的大部分土地,而且還喪失了一部分原有土地。

兩次巴爾幹戰爭中,交戰雙方的背後都有歐洲大國的支持,因此,巴爾於戰爭實際上反映了兩大集團的矛盾鬥爭。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後,保加利亞爲了伺機“復仇”積極投靠德、奧集團;塞爾維亞、希臘和羅馬尼亞則加強了同協約國的聯繫。這樣,兩大集團對巴爾幹的爭奪和巴爾幹各國之間的矛盾更加劇烈和複雜,終於成爲矛盾的焦點和歐洲的火藥庫。隨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由此而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