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十字軍東征時期的伊斯蘭世界是什麼樣的?

十字軍東征時期的伊斯蘭世界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字軍東征時期的伊斯蘭世界是什麼樣的?那時候,曾經強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到十字軍東征之時早已經分成了三個部分,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這三個部分分別是: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實際由塞爾柱人主導,所以又有塞爾柱王國之稱,在中國史書中被稱爲“黑衣大食”)、埃及的法蒂瑪王朝(即中國所稱的“綠衣大食”)和科爾多瓦的西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是指建都在大馬士革後被阿拔斯王朝取代的倭馬亞王朝,以及存續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倭馬亞王朝。)。

阿拉伯帝國的正統傳續——阿拔斯王朝已經衰弱至奄奄一息,原本政教合一的統治者——哈里發徒具虛名,長期受制於塞爾柱突厥的蘇丹。當塞爾柱突厥解體以後,各地諸侯形同獨立,大大小小的蘇丹(國王)和埃米爾(總督)各行其是,彼此混戰。

哈里發的政治地位甚至還不如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因爲周天子還可以在洛邑關起門來當老大,而哈里發連首都巴格達都被牢牢控制在塞爾柱蘇丹的手中。說到宗教地位,同樣是最高的精神領袖,哈里發的處境比起羅馬的天主教教皇來,也是霄壤之別。更何況,相隔不遠的埃及開羅,還有一個哈里發,開羅哈里發是伊斯蘭教什葉派一個分支——伊斯馬儀派在十世紀初扶植起來的,與巴格達正統遜尼派的哈里發對立。伊斯馬儀派的政權就是法蒂瑪王朝。

十字軍東征時期的伊斯蘭世界是什麼樣的?

可想而知,當狂熱的十字軍跨過地中海攻入東岸的巴勒斯坦地區時,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四分五裂、內江不斷的伊斯蘭世界。所以,當十字軍佔領聖誠耶路撒冷時,伊斯蘭世界陣腳大亂,竟然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抗,而任憑城中的穆斯林遭受血腥的屠殺與搶掠。所以,十字軍東征早期,伊斯蘭世界首先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其內部的儘快的穩定與統一。時世造英雄,爲時已未遠,一個統一伊斯蘭世界的偉大英雄即將橫空出世。

當四個十字軍國家(也稱“拉丁四國”)在塞爾柱人、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原先的地盤上建立起來以後,被奪走土地的伊斯蘭教徒當然不會甘心,於是東地中海沿岸的戰爭連綿不 薩拉丁畫像 絕。伊斯蘭世界的英雄試圖趕走法蘭克人。摩蘇爾(伊斯蘭城邦之一,在今伊拉克境內)的埃米爾毛迪德、迪亞巴克爾(城邦名)的兩任埃米爾加齊和巴拉克,都曾致力於對十字軍諸國的戰鬥,巴拉克甚至還俘虜了埃德薩伯爵若斯蘭和耶路撒冷國王博杜安二世。

但是,這三位伊斯蘭好漢中有兩位都死在自己人的刺殺上,導致功敗垂成,有些城邦的埃米爾甚至和法蘭克人合作,攻擊自己的穆斯林兄弟。在敘利亞伊斯蘭諸侯們的眼中,法蘭克人並不是他們的死敵,認爲他們會像歷史上的征服者一樣,或消失或和自己同化。

而且在雙方休戰的時候,也都互相聯繫,彼此間保持尊重。因此埃米爾們認爲一定有辦法和法蘭克人妥協。他們真正怕的倒是自己的伊斯蘭兄弟中間會崛起一個強國,導致自己的城邦被吞併,從而失去現有的權勢和地位。

攘外必先安內,有眼光的伊斯蘭人逐漸認識到這一點。繼毛迪德埃米爾之後,摩蘇爾又崛起了一位英雄,他便是伊馬杜丁·贊吉。贊吉看出要想打倒十字軍諸國,必須先要把分裂的伊斯蘭各城邦統一起來。從此他致力於這一事業。

不久,贊吉迫降了敘利亞的一個大城邦阿勒頗,勢力大增。1144年,贊吉攻滅了拉丁四國中最北方的埃德薩伯國,算是伊斯蘭世界對十字軍早期戰爭中的最大成就。這也直接導致了西方世界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開始。

贊吉和他的同盟者擋住了以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爲首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威望日增,很多伊斯蘭城邦紛紛向他靠攏。可惜,贊吉在1146年遇刺身亡,沒有實現統一敘利亞的宏願。贊吉的兒子努爾丁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努爾丁英明才智不下乃父,他治國強軍,威德並重,寬嚴相濟,連基督徒都心悅誠服地歸附於他。

努爾丁不負父望,終於在1154年攻下了敘利亞第一大城大馬士革,不久他把首都從摩蘇爾遷到這裏。此後,又經過一些戰鬥,努爾丁基本統一了敘利亞全境,東地中海沿岸最強大的伊斯蘭國家——贊吉王國建立起來。

敘利亞的統一使十字軍諸國感到了強烈的不安。以前,伊斯蘭人內部紛爭,法蘭克人可以乘機從中漁利,如果伊斯蘭勢力統一到一面旗幟下,對於無論是地域還是人口都處於絕對少數的拉丁四國無疑是巨大的威脅。

所以,當時間到了1164年,埃及的法蒂瑪王朝發生了變亂,首相沙瓦爾藉着老王新喪的機會,奪取了大權,與王室貴族發生了激烈的爭訌。十字軍國家和贊吉王國立刻都打起了算盤。對於法蘭克人來說,如果奪取了埃及,實力將大大增強,不必再擔心贊吉王國的威脅。

對於贊吉王國來說,把埃及控制在手中,將可以從兩個方向夾擊十字軍諸國,戰略態勢大大有利,用贊吉蘇丹努爾丁的話來說,“一旦將法蘭克人置於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這兩扇大磨盤之間,便可將之磨成齏粉”。因此,兩方面都視埃及爲一塊肥肉,欲得之而後快。

十字軍東征時期的伊斯蘭世界是什麼樣的? 第2張

1168年,耶路撒冷國王阿莫利一世與拜佔廷帝國約定,雙方合作征服埃及,平分戰利品和領土。法蘭克人的陸上軍團和拜佔廷的強大海軍,霎時一齊壓向埃及。基督教聯軍在內應的配合下,一路攻下佩呂斯,包圍了開羅;另一路企圖從亞歷山大港登陸,形成夾擊之勢。

在這場戰役中,伊斯蘭世界命定的王者,不世出的偉大戰神薩拉丁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作爲此役中亞歷山大城的守將,當時薩拉丁手中只有一千人馬,糧食儲備也不足,但他居然牢牢地守了75天,打退了敵人一次次的進攻。史料上沒有詳細敘說薩拉丁是如何在強敵壓境下堅守亞歷山大的,但是在外無救兵的情況下以少量士兵守住了亞歷山大達兩個半月之久,足以說明他的大將之才。

當時,埃及的民衆已經厭煩了法蒂瑪王朝內部的爭權奪利和烏煙瘴氣,換個主子對他們來說也無不可。在強橫的法蘭克人和同教兄弟敘利亞人中選擇,埃及人寧可選擇自己的穆斯林兄弟。十字軍國家與拜佔廷帝國的聯軍得不到當地人的支持,又遇到對方強硬的抵抗,再加上自己內部也不和,終於解圍撤退。

基督教聯軍撤退後,薩拉丁的叔父,贊吉的大將希爾庫成爲埃及首相。贊吉王國完成了兩路包夾十字軍國家的戰略態勢。但是僅過了幾個月,希爾庫就因病去世,32歲的薩拉丁接任叔叔的職務,開始用大局者的眼光審視中近東的亂世風雲,伊斯蘭曆史上的輝煌一頁——薩拉丁時代從此揭開序幕。“偉大的征服者”薩拉丁與耶路撒冷拉丁王國間的和戰殺伐,將是接下來這段歷史中不得不說到的主題之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