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日本禁門之變的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

日本禁門之變的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本禁門之變是1864年8月20日發生在京都的武力衝突事件,那麼其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對於未來的發展,沒有一個所謂的方向或者規劃,更沒有所謂的設計師。

只是不同勢力,往各自希望的方向去“拱”,再加上各種“偶然”事件,決定了這個國家,未來的走向。

禁門之變亦稱“蛤御門之變”、“元治甲子之變”。發生於1864年[元治元年(甲子)]。在此前一年文久3年8月18日政變中喪失京都地盤的長州藩,爲恢復勢力,曾要求洗雪藩主父子的冤罪和赦免七名尊攘派公卿,但未獲準。

翌年6月發生池田屋事件,長州藩士被殺。於是,向京都進軍的氣勢驟然興起,福原越後、國司信濃、益田右衛門介等三名家老終於率兵進京。

日本禁門之變的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

文久4年(1864年)正月13日,參預會議”受命成立,然後發覺根本無法運作,2月25日,山內豐城離開京都,3月9日,德川慶喜辭去“參預”之職。參預會議正式瓦解。這次嘗試,歷時不到2個月。

長州藩方面,“八月十八日之變”被排擠後,以三個家老福原元僴や益田親施、國司親相爲首的激進派,就謀劃怎麼樣能翻盤過來。

最後的方案,就是自己也來一次軍事行動,控制皇宮。於是,暗中將藩裏的主力,送往京都。對外口號是:“向天皇稟明藩主的冤屈”。

1864年8月19日,長州藩獲知“池田屋事件”後,全藩非常憤怒,於是由長州藩的尊攘志士率領藩兵前往京都奪回天皇與京都,日本尊王攘夷派志士久阪玄瑞等率長州藩兵入京都。

1864年八月長州軍到達京都後,立刻與幕府聯軍(幕府軍,薩摩藩軍,會津藩軍等)展開激戰,長州軍的大炮還對著皇宮猛轟,最後長州軍由於寡不敵衆而慘敗,大部份志士都在這場戰爭中戰死或切腹自殺。

因爲雙方在皇宮九個禁門之一的蛤御門附近的戰鬥最激烈,所以稱爲“禁門之變”。

而後久阪玄瑞等戰敗自殺。8月24日,幕府策動天皇下詔,發動第一次征討長州藩的戰爭。英、美、法、荷四國聯合艦隊也於9月5日再次進攻下關,長州藩在內外夾攻下失敗,對幕府屈服。這成爲幕府第一次征伐長州的導火線。

禁門之變的戰鬥中,大炮被投入使用,京都市區的戰火燒燬了約3萬戶民宅。長州藩軍隊戰敗,尊皇攘夷派的真木保臣等激進領袖犧牲大半,長州藩的勢力大大受損。另一面,擔任長州討伐主力的德川慶喜、會津藩、桑名藩成爲後來京都政局的主導者。

日本禁門之變的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禁門之變後,長州藩主毛利敬親及其養子毛利元德授予國司親相的軍令狀被發現,長州藩被指爲“朝敵”。長州藩士兵的鞋底則加上了“薩賊會奸(指薩摩藩和會津藩爲奸賊)”的字樣,行走時則好像把仇敵踏在腳下。長州藩與薩摩藩、會津藩的仇恨甚至遺留到了後世。

不久,幕府組織了第一次長州征伐。1866年(慶應2年),經過土佐藩海援隊領袖阪本龍馬牽線搭橋,長州藩與薩摩藩結成薩長同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