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元謀人距今多少年-元謀人歷史百科

元謀人距今多少年-元謀人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謀人[yuán móu rén],由於初次發現地帶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所以名字爲“元謀直立人”,英文爲“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思是“駿馬”。今天本站小編將爲大家詳細講述一下元謀人這種遠古人類。


元謀人距今多少年-元謀人歷史百科

元謀人

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元謀縣被譽爲“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後十萬年(也有學者認爲其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爲差距在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元謀人距今多少年-元謀人歷史百科 第2張

牙齒化石

在距今約170萬年雲南省元謀縣一帶,榛莽叢生,森森鬱郁,是一片亞熱帶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獸等第3紀殘存的動物在這裏生存繁衍。再往後推移一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在這片草原和森林。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爲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後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製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發現與定性

元謀人化石於1965年5月1日上那蚌村西北的一個小山丘的褐色粘土層中被發現。

元謀人發現地處於元謀盆地邊緣,元謀盆地新生代地層出露好,化石多。化石發現於河湖相堆積中,堆積自下而上分爲4段28層,元謀人化石處於第4段第25層。巖性主要爲棕褐色、褐黃色沙礫層及粉砂亞粘土、粘土土層。元謀人化石所在的小山丘四周爲沖溝所包圍,東西向16米,南北向20米,面積320平方米左右,牙齒化石出土地高於地面約4米,可以排除化石是從別處衝來的可能性。

1965年初,爲配合四川攀枝花地區和成昆鐵路的建設,中國地質科學院派遣趙國光、錢方、浦慶餘等學者對中國西南地區的新構造運動進行研究,選擇了元謀盆地作爲研究重點。4月初,學者們上那蚌村附近開始工作,發現了不少化石和地質現象。5月1日,錢方等人前往上那蚌村西北尋找化石,該地長期受雨水沖刷,細砂粘土多被沖走,很容易挖出化石。下午5時左右,錢方發現了兩顆疑似人牙的化石,相距十幾釐米。一顆齒冠露出地表,牙根在土中。另一顆則全在土中。同時出土的還有云南馬牙化石、齧齒類的下頜骨以及其他化石碎片。第二天,這些學者來到該地繼續發掘,試圖尋找其他的古人猿的化石材料,但沒有收穫。9月,學者們結束野外考察後,將牙齒化石帶回北京,請教專家鑑定。

1972年2月,經中國地質科學院的胡承志鑑定,公佈了這一發現,根據化石發現地命名爲“直立人,元某新亞種”,簡稱“元謀直立人”。胡承志在《地質學報》1973年第1期上發表了《雲南元謀發現的猿人牙齒化石》一文。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也對此進行了報道。

1973年10月至12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採用考古學方法,對元謀人化石所在的小山丘進行了大規模的系統發掘。這次發掘對該地繪製了詳細的地層剖面圖,並在附近地層發現了人工打製的石器和炭屑、哺乳動物化石、軟體動物化石和孢粉化石等,但沒有發現新的人類化石。這次發掘確定了元謀人化石所處地層的沉積性質,根據地層沉積物情況和伴生動物的化石主張元謀人的年代位於早更新世。

1973年、1974年,錢方等人再次去元謀盆地考察,並採集了元謀組古地磁標本。1976年7月25日,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其絕對地質年代爲距今170萬年左右。(後出現爭議)

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杜耀西對元謀人的歷史地位做了階段性總結,認爲:元謀人在人類社會初期,南猿向直立人過渡階段有特殊地位;元謀人爲黃種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線索;元謀人的石器文化具有獨特性,而且學會用火的時間較早。總之,對於中國早期歷史的研究意義重大。

化石

元謀人距今多少年-元謀人歷史百科 第3張

元謀人牙齒化石(手繪)

元謀人的化石包括兩枚上內側門齒,一左一右,屬同一成年男性個體。其石化程度深,顏色灰白,其齒冠保存完整,齒根末梢殘缺,表面有碎小裂紋,裂紋中填有褐色粘土。其中左側門齒長11.4毫米,寬8.1毫米,高11.2毫米。右側門齒長11.5毫米,寬8.6毫米,高11.1毫米。其切割緣在生前有磨耗。

經研究發現,這兩枚牙齒很粗壯,呈鏟形,比較扁平。齒冠咬合面有很大程度的磨損,如刀口狀。齒冠基部腫厚,末端擴展,脣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複雜,略呈三角形。舌面底結節凸起,向齒冠方向延伸並分裂成三個指狀突,中央的指狀突很長,指狀突集中排列在靠近外側的半面。舌面中部的凹面粗糙,有發達的鏟形齒窩。在舌面上,沿內外兩側的邊緣,有褶起的凸棱,其中外側的較內測的較爲隆起。齒根破碎,根據左半部分殘部推測,應相當粗壯。具有明顯的原始性質。

元謀人牙齒化石的特點有:牙齒粗碩,齒冠擴展指數達141.9;齒冠脣面扁平;底結節發達,佔到舌面的一半左右;舌面有發達的鏟形齒窩;舌根頸部橫切面呈橢圓型。

與大型類人猿(Pongidae,例如大猩猩)相比,元謀人的牙齒化石有相似之處,如齒冠呈扇形,底結節發達,佔到舌面的一半左右,但其他方面差異甚大。與巨猿( Gigantopithecus )相比,相似之處甚少。與南猿( Australopithecus )相比,南猿缺乏發達的底結節,門齒鏟形不發達,齒根更爲粗壯。所以,元謀人不可能是猿類。

與現代人相比較,有些黃種人族羣具有舌面鏟形,與元謀人類似。但現代人舌面基部明顯收縮,結構大爲簡化,底結節隆突大爲減弱,所以牙齒化石不可能是後期人類的。

元謀人和北京人的門齒最爲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有:大小接近、齒冠基部腫厚,底結節強烈凸起,向前做坡型延伸,分裂成數個指狀突。舌面中部的凹面兩邊有凸棱。不同之處有:元謀人齒冠略呈三角形,北京人略呈長方形;元謀人齒冠脣面,北京人則凸起;元謀人齒冠舌面中部的凹面粗糙,北京人則平坦;元謀人和北京人的舌面指狀突也相當不同。兩相比較,元謀人應該是一個獨立的直立人亞種,並較爲原始,代表了南猿向直立人過渡的階段。

1984年,北京自然博物館考察隊在距離元謀人化石產地250米的郭家包發現了一段人類脛骨,認爲是屬於元謀人的。這是一段左側脛骨,除缺失上下端外,骨幹保存相當完整,長227.0毫米,中點骨幹周長78.0毫米,橫徑17.0毫米。骨體纖弱,應屬於一個少女個體。有如下特點:明顯爲偏脛型;骨幹前緣明顯圓鈍;有淺顯的骨間脊;骨幹的骨璧較厚,髓腔較小等。綜上,元謀人脛骨帶有不少能人的特點,與現代人有所區別。

石器及其文化

元謀人距今多少年-元謀人歷史百科 第4張

元謀人石器模型,收藏於上海自然博物館

元謀人距今多少年-元謀人歷史百科 第5張

元謀人刮削器

元謀人距今多少年-元謀人歷史百科 第6張

元謀人尖狀器

元謀人的文化遺物主要有石器、帶有人工痕跡的動物骨頭和疑似人工用火痕跡。

1973年至1975年,在發現元謀人化石的地層中出土石器七件。其中較好的有四件,均爲刮削器,其中三件石器均爲石英岩製造。其一爲兩刃刮削器,由石片製成,從石器上的人工加工痕跡來看,可能是砸擊修理的。其二爲復刃刮削器,由小石塊製成,三邊有加工痕跡,略呈長方形,應是復向加工而成。其三爲端刃刮削器,也由小石塊製成,也爲復向加工而成。

另外,在同一地點採集到石器十件,其中三件狀況較好,推測被雨水沖刷出地表,也被視爲元謀人的石器。三件採集到的石器中:其一爲石核,呈梭形,長90毫米,單檯面。其二爲石片,其原料爲紅色砂岩,長略小於寬,打擊點散漫。其三爲尖狀器,由石英岩石片製成,左側單面加工,右側兩面加工,在中軸相交,屬正尖尖狀器。

僅通過這些石器難以推斷元謀人的石器加工技術。但可得知以下幾點:元謀人會用捶擊法制造以及修理石器,會製造刮削器和尖狀器,且工具尺寸不大。

元謀人化石層位中,發現了有人工痕跡的動物骨頭。其中一件,長8.4、寬3.1、厚2.6釐米,兩端有切割痕跡,或與骨器有關。

在發現元謀人化石的地層中還發現有許多炭屑,常與哺乳動物化石伴生。其中大者直徑達15毫米,小者1毫米左右,分佈上下界約3米,分三層,互相間隔30-50釐米。同一層位還發現幾塊黑色的骨頭,經鑑定可能是被燒過的。這些可能都是元謀人用火的痕跡。

經過多年發掘,共發現35件石制器物,其中21件標本較好。

學界爭議

年代問題

關於元謀人化石的地質時代和絕對年代,學術界存在不同看法。

一種觀點認爲屬早更新世晚期,在距今170萬年左右。1976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用古地磁方法,認爲元謀組地層跨越松山(Matuyama)和高斯(Gauss)兩個極性世,元謀人化石出產地層測定距今170萬±10萬年。 並且根據元謀組古地磁測算的結果,認爲需要更新地磁極性年表,元謀人的年代爲163萬到164萬年之間,誤差範圍不超過10萬年。 1998年,黃培華利用同一地層出土的哺乳動物牙齒化石,聯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第四紀測年研究中心,採用電子自旋共振法測定爲距今160~110萬年,支持元謀人屬於早期直立人。 2005年,錢方根據各種測年方法結果,綜合化石研究和地層分析,認爲元謀人的時代爲早更新世,距今170萬年。

另一種意見認爲屬於中更新世。根據元謀組的化石層,其中第四段絕滅種比例高於第三段的絕滅種,不合常識,推測受地質運動影響而使地層紊亂。而且單憑雲南馬定年證據不充分,需要對古地磁定年結果進行重新解釋。綜合各種材料,元謀人化石所在地層古地磁測定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可能距今60萬~50萬年或更晚。 此說遭到錢方反駁,認爲其地層劃分不同,化石認定有誤。

在文化上,經過對所發現的石器的研究,表明元謀人所處時期爲舊石器時代早期。

如果將元謀人的年代定位爲170萬年前,那幺元謀人就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古人類。由於這是最初的對元謀人的年代定位,一些教材、通俗讀物和百科全書都持此說。 如果將元謀人的年代定位爲60萬年左右,那幺元謀人的年代將晚於公王嶺藍田人。

生活環境

元謀人的生活環境是通過共存的動植物化石來推測的。一般將元謀人地層第三、第四段的動物化石稱之爲元謀動物羣,認爲是與元謀人共生的動物。

與元謀人共生的哺乳動物化石,有無頸鬃豪豬(Hystrix subcristata )、元謀狼(Canis yuanmouensis)、雲南馬(Equus yunnanensis)、爪蹄獸(Nestoritherium sp. )、中國犀(Rhinoceros sinensis)、山西軸鹿(Axis shansius)等30餘種。其中大部分爲絕滅種,部分屬於上新世的殘餘物種,大多數爲早更新世當地常見物種。如果按生活環境來考察,雲南馬等生活於草原,細麂(Metacervulus attennatus)、湖麂(Muntiacus lacustris)等生活於熱帶雨林,竹鼠(Rhizonmys sp.)、復齒擬鼠兔(Ochotonoides complicidens)等動物生活於灌木叢之中,泥河灣劍齒虎(Megaterium nihowanensin )等生活於森林之中。

根據植物孢粉的分析,樹木主要以鬆屬( Pinus )植物爲多,還有榿木屬( Alnus )、榆屬( Ulmus )等。草本植物則更多。元謀人所在地層的孢粉組合,鬆屬佔33.3%,榿木屬佔13%,草本植物佔40%。

綜上所述,元謀人生活在森林-草原環境中,比較溫和溼潤,較現在涼爽。山中生長有針闊混交林,山麓平原雜草叢生,水邊有小葉闊葉林,各種動物在此出沒。元謀人可能沿着河岸或湖岸過着流動生活。

後續發現

中國“最早人類”及其近親的調查發掘工作。對所獲化石進行深入研究以解決早期人類的起源與演化過程問題,從而對澄清當今人類起源的時間與地點之爭作出我們的貢獻。

雲南元謀是這一攀登項目的重點工作地區。此前有關學者的初步研究顯示,元謀古猿牙齒似乎存在大小兩種類型。而這兩種類型是否代表着兩個生物種之間的差異,或僅僅是性別上的差異還不是很清楚。這就大大地妨礙了對元謀古猿整體特徵,乃至整個雲南古猿在演化分類上的地位及在早期人類起源與演化上的作用的認識。攀登專項啓動後,野外發掘又獲得了一批新的化石材料。在元謀發現的古猿化石中,牙齒化石佔絕大部分。在這些發現的基礎上,由專項組織的對元謀古猿牙齒的研究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1999年《科學通報》23期發表了劉武等對元謀古猿牙齒進行測量和統計分析的研究成果。

這項新成果的研究材料包括自1986年首次發現古猿化石直至1998年底在元謀盆地歷次發掘和收集的全部牙齒化石,共1266枚。由於樣本數量大,可以準確地反映出各測量項目的數據分佈範圍。劉武等人採用了直方圖及正態曲線分析、雙變量兩維座標分佈、因子分析、變異係數分析、犬齒面積比例係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就元謀古猿牙齒大小尺寸的分佈規律、元謀古猿與現生大猿及開遠、祿豐古猿的關係進行了檢驗。這是自元謀古猿化石發現十多年來首次進行的較爲系統規範的牙齒測量統計分析。直方圖、兩維座標分佈及因子分析發現元謀古猿牙齒尺寸具有較大的變異分佈範圍,多數牙齒呈現出明顯的大小兩種尺寸類型。然而,元謀古猿牙齒尺寸上的這種變異是否超出了開遠、祿豐古猿及現生大猿單一種內的變異範圍,則是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這一問題涉及在元謀發現的古猿化石代表一個生物種還是兩個生物種。爲此,採用變異係數分析方法來對比元謀古猿牙齒尺寸變異程度與其他中新世古猿及現生大猿牙齒變異程度的差別。在所計算的元謀古猿上下頜各牙齒的變異係數中,除上下頜犬齒的變異係數偏高外,元謀古猿其餘牙齒尺寸的變異係數均位於或接近祿豐古猿及現生大猿牙齒尺寸變異係數的分佈範圍。由於學術界基本傾向於認爲到1987年爲止發現的祿豐古猿代表着一個種(吳汝康,1987),因此該文變異係數對比分析強烈提示元謀古猿牙齒尺寸所呈現出的變異很可能尚未達到種間的變異範圍。

古猿化石

自1956年在雲南開遠發現森林古猿牙齒化石以來,先後在雲南的祿豐、元謀和保山發現了古猿化石。這些古猿在演化上的分類地位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一直爲學術界所關注。將元謀古猿牙齒測量數據與已發表的祿豐和開遠古猿牙齒測量數據進行了對比,試圖爲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一些牙齒尺寸方面的證據。從元謀與祿豐和開遠古猿牙齒面積數據的分佈對比看,在雲南這三處地點發現的古猿的牙齒尺寸非常接近,其中元謀古猿與開遠古猿彼此之間在牙齒數據上更爲接近。祿豐古猿的牙齒尺寸較元謀古猿與開遠古猿的牙齒尺寸稍大。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這項研究揭示了元謀古猿牙齒尺寸的分佈規律,同時也就一些具體特點與在雲南境內發現的祿豐古猿、開遠古猿及現生大猿類進行了對比。

(一)確定了在元謀發現的古猿代表着一個生物種

在對早期人類及化石高等靈長類,尤其是第三紀古猿的研究中,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在同一個地點發現的化石材料所呈現出的形態特徵與測量數據的差別與變異究竟是分類上的差別還是性別上的差異。在對祿豐古猿化石研究的早期階段,曾經提出過在祿豐發現的化石可能代表着兩個種。在隨後的研究中,多數學者逐漸傾向於支持祿豐古猿是由在形態特徵上具有高度性別差異的個體組成的一個生物種,在這一過程中,對牙齒測量數據的分析與研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對元謀古猿化石研究早期已經注意到元謀古猿牙齒化石依尺寸和形態可分爲兩種類型,並提出這兩種類型分別相似於祿豐古猿的雌、雄性,但同時又指出元謀古猿的大、小兩種類型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的不能用性別差異來解釋,有可能代表着兩種不同類型的古猿(Pilbeam,1997)。這次對元謀古猿牙齒測量數據的分析顯示多數牙齒呈現出大小兩種尺寸類型的雙峯分佈現象,牙齒數據變異範圍較大。變異係數的對比結果也顯示,絕大多數元謀古猿牙齒測量數據的變異係數均位於或接近代表着單一生物種的祿豐古猿及現生大猿牙齒尺寸變異係數的分佈範圍。所以筆者提出了在元謀發現的古猿代表着一個生物種,牙齒尺寸大小兩種類型的變異現象是性別二態的反映,說明當時生活在元謀地區的古猿是由在形態特徵上性別差異顯著的一個種羣所組成。

(二)探討了元謀古猿與現生大型猿類及開遠、祿豐古猿的關係

自1956年在雲南開遠小龍潭發現古猿牙齒化石以來,相繼在雲南的祿豐、元謀和保山發現了古猿化石。這些古猿彼此之間的關係、在演化上的系統地位以及在早期人類起源上的作用等問題一直是中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其中元謀古猿是繼祿豐之後在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發現的數量最豐富的第三紀古猿化石材料。在過去的十餘年裏,有關學者對這批材料做了一些研究並就上述問題進行過探討。但實際上到目前爲止,對涉及元謀古猿分類及演化地位的許多問題還不是很清楚,而澄清並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做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劉武等人在1999對在元謀發現的古猿牙齒測量數據與現生大猿及開遠、祿豐古猿牙齒尺寸上的相似與差別程度進行了對比,試圖就元謀古猿與現生大猿及開遠、祿豐古猿的關係進行探討。結果提示元謀古猿在系統分類上與開遠及祿豐古猿接近,而與大猩猩、黑猩猩、猩猩等現生大猿類較遠。在元謀古猿與開遠和祿豐古猿關係的分析方面提示元謀、祿豐和開遠三處古猿牙齒的尺寸比較接近,其中元謀與開遠更爲接近。綜合對元謀古猿牙齒測量數據的統計分析與對比結果,劉武等人認爲中新世生活在雲南不同地區的古猿也許在系統分類上比較接近。

這項研究是元謀古猿發現十幾年來所進行的最爲全面詳盡的基礎性數據積累工作。這項工作對於在未來的研究中徹底闡明在中國雲南發現的古猿的系統地位及其在早期人類起源上的作用無疑將會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遺址保護

1982年中國國務院公佈元謀猿人遺址爲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面積約768.15畝。

目前建有元謀人陳列館保存元謀人的相關文物及遺址,位於元謀縣城龍川街,佔地面積6畝,於1987年動工興建,1989年9月25日開館,館藏文物千餘件。展廳內陳列分“人類起源”、“元謀古猿”、“元謀史前文化”三部分,除陳列介紹元謀人相關文物知識外,還有云南發現的其他一些古猿古人類遺物。陳列館主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爲指導,結合展品說明“人類由猿進化而來”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 2009年中國國家文物局公佈元謀人陳列館爲國家三級博物館。

元謀人距今多少年-元謀人歷史百科 第7張

遺址

國際影響

1972年2月22日

在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的特殊日子裏,新華社向全世界發佈了發現“元謀人”這一重大新聞,《人民日報》報道:“這是繼中國北方發現的北京猿人和藍田猿人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對進一步研究古人類和中國西南地區第四紀地質,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這一重大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早在1903年

日本學者橫山又次郎所著書中就有在元謀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的記錄;1926年冬至1927年初,美國自然博物館中亞考察隊在雲南考察,格蘭階先生在元謀盆地東側,馬街南十里地處發現馬、大象、犀牛等骨骼化石,根據化石把這個動物羣及化石產出地層時代放在早更新世,並預感到有可能保留有早期人類化石的遺骸。

1926年—1940年

國內外許多著名的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如納爾遜、格蘭階、克勒特納、卞美年、柯爾伯特、胡承志、裴文中、邱佔祥、周明鎮等多次對元謀盆地及元謀組地層第四紀進行過考察研究,考察中在元謀發現了冰川遺蹟,經測定認定爲華南唯一有代表性的更新世初期地質。考察中還發現了衆多化石點,稱之爲“馬街馬化石層”。

1976年春

在“紀念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寫作一百週年報告會”上,錢方、馬醒華代表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宣佈:用古地磁方法測出元謀人年代爲170±10萬年;程國良代表地質所宣佈:用同樣方法測出元謀人生存年代爲163—164萬年;劉東生代表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發言:該所測出元謀人生存年代數據和上述單位結果基本相同。同年7月底,新華社、《人民日報》發佈了“元謀人”生存年代爲距今170萬年左右的重大新聞,“元謀人”的發現將中國人類歷史向前推進了100多萬年,表明長江流域的雲南是人類起源與發展的關鍵和核心地區,有力地挑戰了人類起源非洲中心論這一學說,爲人類起源與發展多元中心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持,“元謀人”作爲中國人類歷史的開篇被寫入中國歷史教科書首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