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日軍攻佔東南亞後的包裝:以解放當地人做爲口號

日軍攻佔東南亞後的包裝:以解放當地人做爲口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名義是幫助亞洲驅除歐美列強,建立由亞洲人民作主的“大東亞共榮圈”,在南亞和東南亞與西方列強作戰時確實得到過當地獨立運動組織的大力支持。

日本攻佔馬來亞、新加坡和菲律賓的目的是爲了最終攻佔印尼得到石油,併爲將印尼的石油輸送到日本掃清路線。300年前印尼被荷蘭侵佔,但從那時起愛國志士就流傳着一句話:“不久北方便會有人來救咱們。”,當日軍進入爪哇島時,當地人立即認爲傳言中的北方來人就是日本人。阪口部隊在巴厘島登陸時,是印尼警察用燈火信號爲他們指示的登陸地點。在印尼人的幫助下日軍部隊聯絡和情報收集非常輕鬆。攻陷爪哇後日軍立即找到被荷蘭關押的印尼獨立領袖哈達和蘇加諾,並待爲上賓,獲得日本支持的蘇加諾在港口出現時民衆狂熱歡呼。

哈達對日本的世界爲一家而日本爲家長理論並不認可,但哈蘇二人決定與日本合作。蘇加諾對日軍司令今村說他並不認同日本的軍車主義,而今村表示思想差異並不影響合作。蘇表示只負責行政,在戰爭期間服從日本的統治方針全面合作,在戰後則視日本的方針而定,可選擇不合作,每月需2千荷蘭盾運營行政。今村同意,並每加撥10倍款項另附20輛汽車,蘇加諾等深受感動,全力合作,日軍在爪哇的軍政非常順利。

日軍在南太平洋自瓜島到新幾內亞從作戰一開始就陷入困境,但在南亞和東南亞在戰爭初期是大獲全勝。日本硬着頭皮對美宣戰的原因一是爲了解決中國問題,二是爲得到石油,因此爲阻斷英美對中國的支援就要佔領緬甸和泰國。日軍在南方的作戰兵力嚴重不足,因此在戰前日本便在海南島召集了30多名緬甸青年進行培訓,這就是緬甸獨立三十志士,其中有後來的緬共主席德軟丹東、軍政府首腦吳奈溫、總理吳努等。在開戰後這些人回國創立緬甸獨立義勇軍,後來義勇軍的領袖就是緬甸國父昂山,也就是昂山素季的父親。

日軍攻佔東南亞後的包裝:以解放當地人做爲口號

英國對緬甸的殖民壓榨極深,第一,爲獲得鉅額利潤髮展新加坡,英封鎖了緬泰國界,緬甸人要想去泰國必須到仰光坐英國船舶公司的船才能過去;第二,英禁止緬甸人私自採岩鹽,食鹽必須購買英國製鹽公司的高價鹽;第三,禁止緬甸人買賣紙張,全部紙張必須從英國傳教士處買,既維持了教會經費又剝奪了言論自由,全部都是佛教徒的緬甸人對必須從異教徒那裏買紙十分憤慨。因此在日軍與英軍作戰時緬甸義勇軍全力配合日軍同英軍以及後來的美軍和中國遠征軍作戰。日軍進入仰光時人們發自內心地歡呼,搞得日本兵都有點兒含糊,三十志士告訴人們日軍是緬甸的救世主,日本兵被居民們拉到家中熱情款待。在攻打毛淡棉南部城市時一隊打着太陽旗的緬甸士兵也加入到了日本軍中。日軍受到歡迎除了和緬甸一致抗英外還因日軍利用了緬甸對佛教的信仰。日本情報組織轉遍了所有寺院,與緬甸居民進行溝通,於是日本士兵在寺院前雙手合十虔誠參拜的樣子拉近了日軍士兵與緬甸居民的距離,使他們覺得這些日本人是與自己信仰相同的鄰居。可以說在戰爭初期緬甸是完全站在了日本一邊。

印度的情況也是一樣,印度的獨立領袖錢德拉鮑斯也與日本靠近,東條英機給緬甸軍的制定的目標就是從緬甸攻打印度的英美軍幫助鮑斯實現印度的獨立。

戰爭是一個複雜的事物,期間摻雜着政治、歷史、利益、感情、立場等多種原因,瞭解、看待和理解戰爭需多角度多縱橫,照片可以是黑白的,但認識上不能僅有黑白兩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