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一戰軼事:英軍曾每門炮只有4發炮彈 靠果子脫困

一戰軼事:英軍曾每門炮只有4發炮彈 靠果子脫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7年秋,英國所有學校教室和童子軍營帳內都貼上告示,內容是:“同學們,童子軍們,請你們行動起來,迅速收集七葉樹果實(類似板栗的樹生果實)。此事關係戰爭勝敗,國家存亡,望大家廣而告之!”

時值一戰關鍵時刻,英德軍隊正在法國前線反覆拉鋸,英國人急需武器彈藥,可是七葉果是再普通不過的植物果實,扔出去砸人都嫌太輕,“殺傷力“還不如磚頭瓦塊,它怎麼會和戰爭掛上鉤呢?

  丙酮產量不敷需求

衆所周知,丙酮是製造彈藥時必備的化學用料。從1889年起,英軍便使用無煙火藥來製造炮彈,這種火藥的主要成分是硝基甲烷和硝化纖維(即火藥棉),製作過程中需要丙酮作爲溶劑。

一戰前,各國兵工廠所用的丙酮全是由木材蒸餾法制成,每製成一噸丙酮,需要消耗大約100噸的樺樹、山毛櫸或楓樹木材,因此丙酮生產國往往是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但是英國捨不得砍伐本土少得可憐的樹木,因此所需丙酮大多從美國進口,成本始終居高不下。

1914年一戰爆發後,英國本土庫存的3200餘噸丙酮僅在一年內就消耗殆盡,繼續砍樹造丙酮顯然是竭澤而漁。於是,英國軍火部向猶太化學家魏茨曼求援,希望他能另闢蹊徑,發明大規模生產丙酮的新方法。1915年,魏茨曼向英國軍火部提交了穀物提煉法,用100噸糧食能造出12噸丙酮,效率比木材蒸餾法高得多!英國政府迅速建立兩座新工廠,預計年產丙酮超過9萬噸,滿足戰爭應該綽綽有餘。

但新問題馬上又出現了。到了1917年,由於德國潛艇封鎖大西洋航道,英國國內糧食供應緊張,有限的穀物必須優先保證人們的口糧,丙酮生產再次遭遇瓶頸,英國軍火部不得不又求到魏茨曼門下。

一戰軼事:英軍曾每門炮只有4發炮彈 靠果子脫困

  英國炮兵終於脫困

經過試驗,魏茨曼發現英國鄉下常見的七葉果(長得像板栗,但生吃很苦)內含豐富的丙酮成分,經過提煉,完全可以用它來製造火藥!

爲防德國人知曉“七葉果丙酮提煉法”,英國政府決定對魏茨曼的研究成果嚴格保密,只在1917年7月26日的《泰晤士報》上模糊地解釋七葉果是“可以替代穀物的戰爭必需品”。由於英國政府爲收集七葉果開出高額賞格,每上交100磅(約45千克)就能換到價值37.5英鎊的戰爭債券,因此全國百姓都爲這種植物“瘋狂”起來。最終有3000餘噸七葉果被拉到英國合成樹脂公司,在那裏,七葉果被加工製成丙酮。

此時,前線英軍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炮彈荒“。由於彈藥不足,英國炮兵部隊不得不限制開炮次數,規定每門炮每天只能打四發炮彈! 因爲“七葉果丙酮提煉法”的問世,英國無煙火藥乃至槍炮彈藥生產問題得到解決,英國還重新調整了工廠生產佈局,保證丙酮和炮彈的生產。

雖然七葉果被認爲是化解一戰英國“炮彈危機”的“及時雨”,但丙酮的生產過程卻很不順利,層出不窮的小問題一直阻礙着七葉果快速轉化爲丙酮。不過,七葉果確實解了英軍的燃眉之急。歷史檔案記載,整個一戰期間,英國陸軍和皇家海軍共計發射了近2.5億發炮彈,其中半數以上是“七葉果丙酮提煉法”發明後發射的。這說明,如果沒有七葉果,英軍可能將少發射大約1億發炮彈,其後果可想而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