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安拉之劍:阿拉伯頭號名將哈立德·本·瓦利德

安拉之劍:阿拉伯頭號名將哈立德·本·瓦利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伊斯蘭教早期著名軍事將領。麥加古萊什部落人。原爲麥加貴族艾布·蘇富揚的部下,早年曾參加麥加多神教徒挑起反對穆罕默德的吳侯德和壕溝等戰役。629年初到麥地那歸信伊斯蘭教,同年參加栽德率領的部隊攻打拜佔廷帝國屬地敘利亞,在穆厄泰(Mu’tah)戰役中栽德戰死後,他率殘部突圍返回麥地那,穆罕默德爲表彰其英勇,賜“安拉之劍”稱號。

人物生平

哈立德原爲麥加貴族艾布·蘇富揚的部下,早年曾參加麥加多神教徒挑起反對穆罕默德的伍侯德之戰和壕溝之戰等戰役。

公元628年,穆罕默德簽訂了給予麥加人和穆斯林平等待遇的一項條約,結束了穆罕默德與其宗族古萊氏人之間的戰爭後。629年初,哈立德到麥地那歸信伊斯蘭教,同年參加栽德率領的部隊攻打拜占庭帝國屬地敘利亞,在穆厄泰(Mu’tah)戰役中栽德戰死後,他率殘部突圍返回麥地那,穆罕默德爲表彰其英勇,賜“安拉之劍”稱號。

630年,哈立德隨穆罕默德攻克麥加。632年,穆罕默德逝世,被哈里發艾布·伯克爾任命爲司令官,在短短數月之內橫掃半島,迅速征服了各部落,平定阿拉伯半島的暴動,戰功卓著。

633年,哈立德率軍征服伊拉克,佔領希拉城。後率軍轉赴敘利亞,任敘利亞阿拉伯軍最高統帥。

635年攻佔大馬士革,趁勢攻陷安條克、阿勒頗等軍事要塞。

636年8月在雅穆克河戰役中,以較少軍隊大敗拜占庭軍隊,重佔大馬士革,征服敘利亞北部。

638年進佔耶路撒冷。

 戎馬生涯

629年初到麥地那歸信伊斯蘭教,同年參加栽德率領的部隊攻打拜佔廷帝國屬地敘利亞,在穆厄泰(Mu’tah)戰役中栽德戰死後,他率殘部突圍返回麥地那,穆罕默德爲表彰其英勇,賜“安拉之劍”稱號。630年隨穆罕默德攻克麥加。632年被哈里發艾布·伯克爾任命爲司令官,率軍平定阿拉伯半島中部地區各部落的暴動,戰功卓著。633年率軍征服伊拉克,佔領希拉城。後率軍轉赴敘利亞,任敘利亞阿拉伯軍最高統帥。635年攻佔大馬士革,趁勢攻陷安條克、阿勒頗等軍事要塞。636年8月在雅穆克河戰役中,以較少軍隊大敗拜佔廷軍隊,重佔大馬士革,征服敘利亞北部。638年進佔耶路撒冷。他一生轉戰各地,功績卓著。據說他因給一個詩人賞1萬金幣,而於639年被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革職。卒於霍姆斯,一說卒於麥地那。

安拉之劍:阿拉伯頭號名將哈立德·本·瓦利德

  卓越戰功

大馬士革戰役

大馬士革戰役是阿拉伯帝國向西征服,奪取敘利亞地區的重要戰役。633年,阿拉伯軍隊進攻敘利亞,與拜佔廷皇帝希拉剋略展開激戰,哈里發阿布·伯克爾派遣人稱“安拉之劍”的大將哈立德·本·瓦利德率軍增援,哈立德於633年深秋率領阿拉伯騎兵部隊在巴勒斯坦死海南部窪地與東羅馬軍爆發第一次交鋒,以步兵爲主的東羅馬軍在完全由騎兵組成的阿拉伯軍面前毫無抵抗能力全軍覆沒。

哈立德決定親率八百精銳橫跨大沙漠,直插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從背後襲擊拜佔廷軍。經過十三天的急行軍,哈立德率軍突然出現在大馬士革東北方,並與北上的阿慕爾部隊會師,受命統一指揮在敘利亞境內作戰的阿拉伯軍隊。634年至635年,哈立德在艾扎那代因和貝桑地區兩次打敗拜佔廷軍,直抵大馬士革城下。在圍困半年以後,大馬士革被迫開城投降。次年春,拜佔廷皇弟西奧多拉斯率軍十餘萬,力圖奪回大馬士革。哈立德主動撤出城市,然後於8月20日在耶爾穆克河谷大戰中打敗敵軍,並殺死西奧多拉斯,復奪大馬士革,控制了整個敘利亞。

 雅穆克戰役

公元636年,經過精心籌劃,哈立德集中所有能調集的阿拉伯騎兵共計2萬5千人,與20萬東羅馬援軍在雅穆克河爆發決定東羅馬和阿拉伯兩個國家命運的決戰。由於長途跋涉和水土不服,臨時徵調的東羅馬軍隊戰鬥力嚴重下降,同時其最重要的士氣已經蕩然無存。哈立德採取集中兵力,利用阿拉伯軍都是騎兵善於騎射的特點,利用沙暴爲掩護,向東羅馬軍隊發起大規模集團衝擊。結果,東羅馬軍隊陣亡超過7萬,先鋒統帥王弟提奧多拉戰死,東羅馬軍全線崩潰。希拉剋略皇帝已經無力迴天,被迫摔殘部撤退,撤退至敘利亞邊界時哀嘆道:“美麗的敘利亞,永別了。”

人物影響

哈立德一生戎馬,雖早年反對過穆罕默德,但是皈依伊斯蘭教後成爲了穆罕默德的手下名將,爲阿拉伯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並領導阿拉伯民族進行阿拉伯對外征服戰爭,使往日徘徊於飢渴邊緣的阿拉伯人迅速成爲中世紀最強大帝國的統治者。

  外界評價

哈立德是阿拉伯統一和征服戰爭中最偉大的將領,其作戰勇猛而巧妙,無論攻堅、野戰、撤退都很有章法,其側翼迂迴和突襲更是卓有成效,在戰略戰術上都有着極高的造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