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二戰中德國僞軍特別能打:寧死不降比德軍還頑強

二戰中德國僞軍特別能打:寧死不降比德軍還頑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德軍兵力最多時有1000萬人,德國人頂多佔60%,那另400萬呢?不用說。都是僞軍。一般僞軍爲他國賣命,按理說肯定是提不起勁,可偏偏德國的僞軍卻非常強悍,打起仗比德國自己的兵都頑強。

 先舉諾德蘭師

他們是北歐人組成的。

1943年11月,"諾德蘭"師通過鐵路運輸加入北方集團軍羣第18集團軍屬下SS第3軍序列,主要配屬在列寧格勒西部基洛瓦以鞏固奧拉寧巴姆包圍圈。1944年1月14日,蘇軍發起解放列寧格勒總攻勢,"諾德蘭"右翼的1個空軍野戰師遭到蘇聯8個狙擊兵師和3個坦克旅的攻擊,同時蘇第42集團軍在列寧格勒正面發起總攻。1月19日,德軍3個師爲避免陷入包圍開始後撤,"諾德蘭"向西南方向退卻。蘇軍突擊神速,1月26日清晨"諾德蘭"屬下SS第11裝甲偵察營第5連在庫帕尼茨被大批蘇聯坦克堵住。但出乎意料的是,第5連用僅有的3門75毫米反坦克炮和8輛"斯圖墨爾"火力支援車(裝備短炮身75毫米火炮)拼死反擊,竟取得了擊毀蘇軍車輛61輛(包括坦克48輛)的驚人戰果。其中卡斯帕-休伯克SS小隊長操縱一門75毫米炮包辦了11輛,他於1944年10月23日獲頒騎士勳章。

二戰中德國僞軍特別能打:寧死不降比德軍還頑強

  納爾維亞戰線

1944年2月"諾德蘭"師退守戰略要地納爾維亞河,它被分散與其它部隊混編。SS24PGR和一支很爛的荷蘭志願部隊SS"尼德蘭擲彈旅"(SS"NDL")守衛河東岸,SS23PGR、部分SS第4"警察擲彈師"、SS11HvS(由保羅-卡休SS一級大隊長指揮)和國防軍奧托-卡利歐斯

少尉麾下502重坦克營第2連駐守河南側。其中SS11HvS擁有的12輛黑豹(7輛修理中)和奧托的8輛虎I成爲橋頭堡守備部隊的主力。至7月,該部擊退所有蘇軍攻勢,但隨着蘇軍夏季大攻勢造成德國中央集團軍羣崩潰,戰

線南翼被撕開一個大口子。7月11日,20個蘇軍師開始圍攻納爾維亞橋頭堡,"諾德蘭"及其它部隊見勢不妙立即向西後退20公里,於丟納貝格再度建立防禦線。該防線由北至南分別是SS第20志願兵師"愛沙尼亞1"、SS"尼德蘭擲彈旅"、SS24PGR、SS23PGR,完全控制納爾維亞大道,在SS24PGR背後還配置了SS第521多聯裝火箭炮連(裝備最新型48聯裝自行火箭炮),7月22日奧托少尉在馬里納瓦強襲戰中擊潰蘇軍前鋒部隊。隨後7月27日

清晨6時,蘇軍主力部隊到達並立即總攻,SS11HvS動用12輛突擊炮擊退蘇軍第一波攻擊。但善戰的蘇軍並不放棄,猛攻持續到28日,當天"諾德蘭"師長弗利茲被蘇軍炮彈炸死(8月5日追授銀雙劍橡葉騎士勳章,成爲全軍第85名擁有者)。"諾德蘭"亡命死守,至7月29日擊毀蘇軍113輛坦克,終於獲得慘勝。新師長約阿西姆-崔庫拉SS旅隊長(少將)於9月5日接受騎士勳章後上任。

 從庫爾蘭德會戰到波美隆戰線

1944年9月18日德軍開始從愛沙尼亞撤退的"翠菊作戰","諾德蘭"跟隨SS第3軍其它部隊經過貝爾納、多布林於10月13日到達普累克林西南部。在這裏,"諾德蘭"在10月16日、10月27日、12月21日的第1~3次庫爾蘭德會戰中遭蘇軍毀滅性打擊,舉個例子:到1945

年1月23日第4次會戰時,SS24PGR第2營第6連只剩4人,第7連只剩10人。1945年1月31日,SS第2軍殘部集結在利瓦乘船來到休特迪恩進行再度整編。"諾德蘭"師屬下SS第11裝甲營"HvS"升級爲SS第11"諾德蘭裝甲團",但是換湯不換藥-兵力還是隻有一個營。

當時的戰況幾近絕望,1月12日蘇軍前鋒部隊已進抵奧得河。因此德軍調集正在改編的SS11HvS(突擊炮10輛)、舒爾茨-休特萊克SS二級中隊長(中尉)指揮的SS第11突擊炮營、SS503重坦克營的12輛虎王坦克(10輛可動)和部分第25傘兵團於2月8日向雅克夫哈根地區北側的蘇軍發起反擊,蘇軍將計就計順勢開始反包圍昂斯瓦爾德,爲避免弄巧成拙德軍不得不又緊急動員"諾德蘭"師其餘兵力併成功解圍。在這次不成功的反擊中,SS第11突擊炮營於16日擊毀22輛蘇軍坦克,2天后又擊毀蘇軍17輛坦克和大量反坦克炮並俘獲

3輛T34坦克,營長休特萊克於5月2日獲頒騎士勳章。其後進行的"冬至作戰"慘遭失敗,SS第11突擊炮營在波美隆戰線又擊毀83輛蘇軍坦克並重創22輛。"諾德蘭"經過阿爾戴姆於3月20日退至奧得河西岸。這時主力部隊SS11HvS只有6輛突擊炮和2輛4驅逐坦克可用。

  柏林防禦戰

1945年4月7日,"諾德蘭"師的裝甲力量得到補充,其中有SS第11裝甲團的26輛3號突擊炮(24輛可用)、10輛4號L70驅逐坦克,還有臨時編入的SS503重坦克營12輛虎王坦克(10輛可用)、8輛4號自行高射炮(7輛可用),屬第3裝甲集團軍指揮。4月17日蘇軍發起柏林總攻擊時,"諾德蘭"師成爲第9集團軍的預備隊,與嚴重受損的第56軍一起死守柏林西部斯特拉斯堡陣地,,蘇軍裝甲部隊如決堤洪水般洶涌而來,"諾德蘭"陷入重重包圍,經過血戰奇蹟般地突破西南包圍圈並於4月23日晚成功退卻到柏林市區。4月26日,"諾德蘭"殘部在新師長古斯塔夫-庫爾根貝爾格SS旅隊長率領下,以最後的虎王坦克和突擊炮在總理府東南的菩提樹大街繼續着毫無希望的防禦戰。

4月29日希特勒自殺後,大部分德國守軍開始投降,防禦市中心的居然只剩SS法國志願兵和"諾德蘭"師。5月1日,該部命令士兵一步也不準後撤死守哈林澤車站,當時裝甲兵力爲5輛虎王坦克、4號坦克/突擊炮6輛和少量"追獵者"驅逐坦克。5月2日半夜,最後的防線崩潰,"諾德蘭"師的死硬分子終於不願賣命而以最後2輛虎王坦克爲先導試圖突圍逃出柏林,結果所有的坦克皆被擊毀,少量士兵渡過易北河向盟軍投降,大多數人在柏林市區被蘇軍擊斃或俘虜。

二戰中德國僞軍特別能打:寧死不降比德軍還頑強 第2張

  還有著名的維京師

這個師團成立於1940年12月,起先被稱爲“日耳曼尼亞師”,但在1941年1月被改稱“維京師”。2月時,一個芬蘭志願者單位加入了師的編制。在Truppen-UbungsplatzHeuberg進行的訓練持續到4月,這個師完成了出擊準備。

“維京師”第一次作戰是在1941年6月29日作爲南方集團軍羣的一部分在加里西亞(Galacia)附近向特洛普(Tarnopol)進攻。1941年8月,“維京師”在第聶伯河DnieperRiver爲奪取橋頭堡而戰。很快,他們穿過了第聶伯羅夫斯克(Dnepropetrovsk),奔向羅斯托夫(Rostov)。1941年冬天,這個師撤至米烏斯河MiusRiver一線並在那裏渡過了冬天的幾個月。

當1942年春天和夏天德軍發起攻勢時,“維京師”推進至高加索地區,是到過德軍推進極限的部隊之一。他們在高加索一直戰鬥到1943年春天,由於斯大林格勒的慘敗,不得不回撤。

“維京師”和其他師一樣,編成部隊經常發生變動。“諾德蘭”(Nordland)步兵團被撤編,以和其他一些包含有斯堪的那位亞(Scandinavian)人員的單位一起組成一個新的武裝黨衛隊師。同樣,“納瓦”(Narwa),一個愛沙尼亞(Estonian)單位,在1944年加入維京師,但又在同年撤編。

1943年10月,“維京師”的名稱變爲第5武裝黨衛隊“維京”裝甲師,成爲又一個武裝黨衛隊的裝甲師。在1943年夏秋期間,這個師在哈爾科夫(Kharkov)和第聶伯河地區進行防禦作戰,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當蘇軍在1944年6月發起他們旨在衝向德國邊界、消滅中央集團軍羣的大攻勢時,“維京師”是許多被包圍師團中的一個。他們被包圍在“切卡西口袋(CherkassyPockets)”,而且是包圍圈中唯一的裝甲部隊,擔當起了突圍時的“裝甲矛頭”。那時,另一個外籍部隊單位“沃倫涅”(Wallonien)(說法語的比利時人)也劃歸該師指揮。儘管整個部隊最後還是設法衝出了包圍圈,但損失了全部裝甲部隊和大量的人員和裝備。

殘存的人員和裝備被臨時編成一個戰鬥羣,很快被送到波蘭以組建新的第5武裝黨衛隊“維京”裝甲師。在整編的同時,蘇軍已經推進到維斯瓦河畔(VistulaRiver)和波蘭的華沙地區。“維京師”和第3武裝黨衛隊“骷髏”裝甲師以及陸軍第19裝甲師一起進行了阻止蘇軍前進的拼死努力,將蘇軍制止在華沙城下,使其回撤過維斯瓦河,並將戰線的僵持一直維持到了1945年1月。

“維京師”於1944年12月從華沙前線撤下,立刻被運去南方參加布達佩斯解圍戰。爲了解救被圍的45,000德軍,“維京師”向前推進了兩週,但由於蘇軍的強大兵力和資源優勢,始終未能達到目的。隨後該師在布達佩斯以西進行防禦作戰,逐步退到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直至1945年5月向蘇軍投降。

其實德國到底有多少僞軍真的很難確定,因爲不少人被直接編進了德軍,象在諾曼底戰役中,美軍和英軍面對的就是一幫“掠來的德國人”(德軍裏有烏克蘭人,南斯拉夫人,波蘭人等等),在東線更搞笑,一些集團軍一半的戰鬥人員是前蘇聯戰俘!連在斯大林格勒被消滅的鮑留斯集團軍中也有三分之一的人事前蘇聯戰俘。可事實證明這幫人更猛,像是德軍中的波蘭人,他們寧可戰死也堅決不投降。德國人是咋做的思想工作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