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明朝正統年間最大規模的一次農民起義!

揭祕明朝正統年間最大規模的一次農民起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六和劉七最初是劫富濟貧,被稱爲“響馬盜”,他們於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在霸州發動起義,數千農民響應。次年,起義軍由河北攻入山東,以後又由山東回攻京畿。起義軍紀律嚴明,不妄殺人,使起義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起義前後持續三年,轉戰南北直隸、山東、河南、湖廣等廣大地區,所過之處,深得人民擁護。兩支起義軍之間缺少密切配合,長期流動作戰,被明軍各個擊破而失敗。

揭祕明朝正統年間最大規模的一次農民起義!

網絡配圖

明朝正統年間(1436—1449)以後,政治黑暗腐敗,土地兼併加劇並高度集中,人民流離失所,階級矛盾日趨激烈,各地農民起義連綿不斷。爆發於河北的劉六、劉七起義就是這種歷史背景的產物。

明朝中葉,河北農民深受政府的馬政之害。爲保證明軍邊馬的供應,自明初以來,明政府強令河北等地農民充當養馬戶。馬戶的徭役負擔極其沉重,爲保證養好馬要付出很大代價,不僅耽誤農業生產,而且當所養馬匹死亡或種馬孳生不及額時,還要賠償損失,一貧如洗的農民不得不“賣田產、鬻男女,以充其數,苦不可言”,當時有人形容爲“江南之患糧爲最,河北之患馬爲最”。河北臨近京師,正是廠衛特務、官僚地主施虐的地方,加上土地兼併劇烈,剝削壓迫十分殘酷,社會矛盾十分尖銳,農民起義時有發生。爲了安定京畿一帶的局勢,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專權宦官劉瑾派御史寧杲爲“捕盜御史”到河北鎮壓農民起義。寧杲採用極爲殘酷的高壓手段,屠殺和鎮壓農民,他“奏立什伍連坐法,盜賊捕獲無虛日,每械盜賊入真定,用鼓吹前導,金鼓之聲彌日不絕”

他們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與明軍相比,勢單力薄,劉六軍隊雖號稱數萬人,但多是無以爲生的貧苦農民,沒有作戰經驗,真正擁有戰鬥力的極少。二是農民軍長期流動作戰,雖具有機動靈活的特色,可以出其不意,並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由於缺乏牢固的根據地和後方,士兵疲於奔走,兵員和軍需補給都有一定困難,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三是兩支較大的起義軍獨立作戰,缺乏配合,更沒有和當時在四川的農民起義軍取得聯繫共同抗敵,致使明政府便於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揭祕明朝正統年間最大規模的一次農民起義! 第2張

網絡配圖

他們雖然起義失敗,但非常有歷史意義,對當時的明王朝打擊也挺大的,劉六、劉七領導的這次起義,前後持續3年,轉戰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江蘇數省,沉重地打擊了統治階級。爲了鎮壓起義,明政府動用了大量財力,耗盡了府庫之銀。

揭祕明朝正統年間最大規模的一次農民起義! 第3張

網絡配圖

起義軍所到之處,地打擊了當地貪官污吏、地主豪紳。這次起義給明統治者一個沉重而深刻的教訓,使明朝統治者認識到僅憑高壓政策難以維持長久統治,必須要採取有力措施緩和社會矛盾。起義失敗的第二年,明政府下令減免京畿、山東、河南等地稅糧,並宣佈“流民復業者,官給廩食、廬舍、牛種,復五年”。朝廷內部也加以整頓,進行了楊廷和領導的改革,罷免了部分宦官,裁撤冗官,清查皇莊、官莊,退還給農民一部分土地。明朝出現了嘉靖初年較爲清明的政治局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