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誰都想君臨天下,手握殺伐大權,肆意妄爲地決定別人的生死。

爲了能夠坐上皇位,父子反目、骨肉相殘早已是屢見不鮮的事情,手足相殘、兄弟相殺也是常有的悲劇。帝王家的情分要比尋常人淡薄,這是封建權力者的悲哀,也是封建權力者的必然。即便是強盛無匹的大唐王朝,也是建立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兄弟李建成等人的基礎之上,後世之中篡奪了後周江山,建立宋朝,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在坐穩皇位後,與兄弟趙光義之間的皇位更迭也讓我們不免對金匱之盟有種種質疑。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明英宗與明代宗劇照

明朝的一對皇帝兄弟,就在刀光血影和層層迷霧鍾迷失了自我,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

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的消息傳到京城,朝廷百官頓時感覺天昏地暗,後宮嬪妃痛哭流涕。都御史陳鎰憤怒地揭發宦官王振的罪行,雖然王振已經在土木堡之變中被明軍將領打死,但京城的官員依舊覺得不解氣。他們認爲王振是導致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在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的帶領下,王振留在京城的家族成員紛紛被殺。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第2張

明英宗被俘劇照

宋朝的靖康之恥給明朝留下了深刻的歷史教訓,國不可一日無君,一旦北方的瓦剌軍隊南下,京城會陷入危機四伏的局面。明朝的精銳部隊在土木堡喪失殆盡,北京城的守衛力量弱小,有位姓徐的翰林侍講在上朝時嚎啕大哭,提出南遷的建議,這個說法得到了許多大臣的默許。

情急之下,兵部右侍郎于謙出面阻止,他對那些蠢蠢欲動的官員厲聲呵斥:“提出南遷的人應該斬殺,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遷都就會大勢已去,難道你們忘了宋朝南渡的教訓了嗎?”于謙的話讓在場官員振聾發聵,也算于謙的命好,朝堂裏沒有貪生怕死的實權派,監國的郕王朱祁鈺也不是軟弱的宋欽宗,吏部尚書王直和內閣大學士陳循極力支持于謙的抵抗主張。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第3張

明代宗劇照

最先提出南遷的徐侍講成了衆矢之的,太監金英怒氣衝衝地將他趕出了大殿,朝堂的意見趨向一致:保衛京師。聽政的孫太后和監國的郕王朱祁鈺打消了顧慮,他們任命于謙爲保衛京師的總指揮官,兵此時的北京城只有不到十萬的兵力,大多數還是老弱病殘。

憑藉這點兵力是難以阻擋瓦剌大軍的,于謙將目光放到了鎮守河南、南京的備用軍隊,還有山東地區的抗倭軍隊,江北地區的運糧軍隊。于謙下令各地軍隊開赴北京,集全國之力保衛京城,同時于謙害怕因爲抽調軍隊,瓦剌會攻佔存放糧草的通州。既然明朝沒有多餘的力量保護糧草,于謙索性將它作爲文武百官一年的俸祿和軍士的口糧。軍隊召集到京,于謙又調集邊防將領前來,守好京城的各個關口,連因棄城獲罪的石亨都得以釋放,理由是國難當頭,將功折罪。可是空蕩蕩的殿堂沒有坐鎮者,明軍的士氣難免低落,況且瓦剌頻繁要挾英宗,企圖用明朝皇帝的名義輕鬆破城。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第4張

于謙劇照

于謙率領羣臣,請求擁立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爲新帝,提高士氣的同時,還能粉碎瓦剌的陰謀。北京保衛戰以明軍大獲全勝告終,也先的瓦剌軍隊大受挫折,倉皇地退出中原,返回塞外。儘管已經擊退頻繁來犯的瓦剌,于謙深知明朝元氣大傷,百廢待興,他下令全軍不能放鬆警惕,着力建設北境邊防,以防瓦剌軍隊再次南下。眼見武力打不過明朝,戰爭又讓蒙古失去了以朝貢和互市的方式獲取大量生活必需品,瓦剌統領也先決定和明朝重修舊好。

爲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也先提出送還明英宗的條件,消息傳到京城,臣僚喜出望外,景帝朱祁鈺卻是憂心忡忡。于謙看出了景帝的心思,他親自勸說景帝:“這片江山是您的了,迎回太上皇是檢驗也先的誠意,如果有什麼陰謀,我們可以掌握主動權。”勞苦功高的于謙在景帝心中地位崇高,他的話讓景帝放下了憂慮,同意迎接哥哥英宗回京。就這樣,明英宗在做了一年俘虜後,終於回到了心心念的京城,而不是像宋徽宗那樣,含恨而終在五國城。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第5張

于謙劇照

皇位是個好東西,他能消散骨肉親情,也能加強人的慾望,朱祁鈺做上皇帝后,再也不肯將得到的權力拱手相讓。回京的英宗被軟禁在南宮,做着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唯一的盼頭就是他的兒子朱見深還是皇太子,一旦朱見深即位,英宗也就能重回自由之身。不巧的是,朱祁鈺也在思考這件事情,到底是侄子繼承還是兒子繼承皇位?結果不言而喻,朱祁鈺在即位兩年後,廢黜了朱見深的太子,轉而立親生兒子朱見濟爲新太子。大概是朱見濟沒有這個好命,在他被封作太子一年半後,就因爲疾病撒手人寰,離開了這個人世間。二十七歲的朱祁鈺經歷了喪子之痛,這是他唯一的兒子,也是最後的兒子,此後朱祁鈺再也沒有過兒子。

眼見新太子去世,遵守儒學倫理信條的大臣紛紛上書,希望可以重新恢復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打出了“太上皇的兒子就是皇上兒子”的口號。景帝朱祁鈺看到這些奏章心煩意亂,自己兒子剛走你們就逼着我立新太子,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即使朱祁鈺再不情願,數量繁多的奏章又顯示着朝臣的一致心思,他只好勉強地扔給禮部商討,禮部尚書多賊啊,他明白朱祁鈺心中的不悅,於是便提出緩些時日再議,以敷衍了事的態度化解這次危機。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第6張

于謙劇照

當然也不是沒有愣頭青,禮部郎中章綸和御史鍾同就是惹得朱祁鈺龍顏大怒的耿直官員,兩人利用日食的時機,提出復立朱見深爲太子的請求,順便也希望恢復英宗皇后的尊號。章綸和鍾同的奏章剛呈上去,朱祁鈺的內心就燃起了一陣無名之火,天下竟然還有臣子脅迫天子的。勃然大怒的朱祁鈺步履迅速地跑到殿外,此時已經是深夜,朱祁鈺在宮門裏下達了逮捕章、鍾二人的命令。

刑部負責審訊指使章、鍾二人的幕後主謀,錦衣衛則是對兩人嚴刑拷打,老虎凳、辣椒水自然是少不了的。遺憾的是,兩人是硬骨頭,寧死也不肯亂咬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流血事件。從這可以看出朱祁鈺對擁立復儲的反感,他不想讓帝位再次還回到英宗一脈的手裏,朱祁鈺的想法就是傳給自己的親生骨肉。可是不管朱祁鈺怎麼努力,就算整天沉湎女色,始終得不到一兒半女,反而是把身體累垮了。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第7張

抵擋瓦刺劇照

1457年的祭天大典,病重的朱祁鈺已經沒有精力去主持了,而是交給武清侯石亨代爲效勞。石亨等人在這次大典上看到了機會,一個能夠讓幽禁宮中的英宗重見天日的機會,到時候自己免不了又是一番高官厚祿。

于謙也得知了朱祁鈺的病情,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國儲問題,爲此他和大臣們請求復立沂王朱見深爲太子,但迷戀皇權的朱祁鈺至死都不肯放手。于謙也不是對石亨的陰謀一無所知,以他的地位和權力,干涉這場政變簡直易如反掌。可是這樣的話,英宗朱祁鎮的下場恐怕不再會像軟禁這麼簡單,按照明朝繼承舊制,朱見深早晚會繼承皇位,到那時候于謙勢必會成爲英宗一脈的政敵。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第8張

于謙

心繫天下的于謙沒有保全自己,而是對石亨的計劃聽之任之。

1457年的二月十一日,石亨、徐有貞率領羣臣發動政變,擁立太上皇英宗復辟帝位,同時以“圖謀迎立襄王”的名義派人逮捕了于謙。當刑部對於謙審訊時,于謙笑道:“辯也是死,不辯也是死,朝廷赦免我,石亨等人同意麼?辯有何益!”儘管英宗猶豫不決地表述于謙有功,可在大臣徐有貞的“不殺于謙,奪門無由”的建議下,英宗最終下定決心,將於謙凌遲處死。查抄于謙家產的時候,竟然只有一些朱祁鈺賞賜的劍器和衣袍,此時的英宗後悔莫及,但他也不便說出自己的想法。

況且那些擁護自己的大臣視於謙如仇敵,只能將於謙平反昭雪的決定留給了兒子朱見深。英宗復位的時候,臥病在行宮的景帝朱祁鈺,恍恍惚惚聽到宮殿裏傳來鐘鼓響聲,誤以爲于謙擁立新帝,不禁大驚失色地詢問旁人:“莫非是于謙不成?”不一會,氣喘吁吁的內監跑來稟告,稱太上皇已經登上奉天殿。

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歷史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第9張

明英宗劇照

或許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祁鈺曾經因繼承人的問題備受煎熬,想起現在也只有哥哥朱祁鎮最適合繼位了,因此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連聲說好,說完便面朝牆壁躺去。

于謙死後的第三天,久病不愈的朱祁鈺病逝,爲了表明復位的合理性,英宗朱祁鎮撤掉了景帝朱祁鈺的帝號,並給了他一個報復性意味的諡號,戾。

花開說:土木堡一戰,明朝翻版“靖康之恥”,明英宗被俘虜,而這裏我們卻不得不向挽大廈於將傾的于謙致以最高的敬意,一個人,大寫的人字散發出的人性光輝與明英宗、明景帝兄弟之間爲了皇權而爭鬥之事顯得格格不入。歷史也都會爲我們呈現不一樣的人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