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乾隆選擇顒琰真的是因爲令妃嗎?顒琰爲什麼成了唯一的選擇?

乾隆選擇顒琰真的是因爲令妃嗎?顒琰爲什麼成了唯一的選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選擇顒琰真的是因爲令妃嗎?顒琰爲什麼成了唯一的選擇?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歷史上的乾隆皇帝。他一生一共有十七個兒子,爲什麼最終選擇了皇十五子顒琰,也就是未來的嘉慶皇帝繼承大統?難道真如宮鬥劇所說,是因爲乾隆寵愛令妃的緣故?雖然歷史上,皇帝因爲喜愛某個妃子而立她的兒子爲太子的事情並不少見,但是自康熙朝“九子奪嫡”後,清朝的立儲是極其嚴格的。乾隆皇帝,口碑雖不及其父,但是依舊可以算是清朝歷史上優秀的皇帝,他對立儲是慎之又慎的。如果細究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到了乾隆晚年,他是真的沒人可立了,所有的兒子都被他養殘了,皇十五子顒琰其實是唯一合適的人選。

乾隆選擇顒琰真的是因爲令妃嗎?顒琰爲什麼成了唯一的選擇?

清高宗 乾隆皇帝

一.克兒子的爹

讓我們先來看看,乾隆皇帝的十七個兒子都是誰生養的:

乾隆選擇顒琰真的是因爲令妃嗎?顒琰爲什麼成了唯一的選擇? 第2張

乾隆皇帝十七子

愛新覺羅弘曆於1735年即位,成爲了乾隆皇帝。這時候,他才20多歲,正是意氣風發之年,卻少年老成,年紀輕輕就在考慮太子人選了。乾隆剛登基的幾年,是着力培養皇次子永璉的。永璉,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的兒子,皇嫡子,根正苗紅。可惜,皇次子永璉早夭。乾隆十分悲痛,對大臣說,雖然沒有冊立,但是在朕心中永璉已經是皇太子人選了。所以葬禮用皇太子禮儀,追封端慧皇太子。

接下來的十年間,乾隆又想培養同爲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七子永琮。結果,永琮又因爲得天花夭折了。可以看出,前期鍾情於漢文化的乾隆皇帝是想立嫡子的(雖然大清一向立賢不立嫡),可着富察皇后的兒子培養。永琮雖沒有被追封爲太子,但是也給了諡號,叫“悼敏皇子”。

又過了幾年,乾隆不知什麼原因,看上了出身並不高的皇五子永琪。拜《還珠格格》所賜,永琪的大名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結果,不知道乾隆是不是克兒子,看上誰誰完,永琪也於1776年病逝了。

除了這三位皇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都是未成年即夭折。

乾隆選擇顒琰真的是因爲令妃嗎?顒琰爲什麼成了唯一的選擇? 第3張

乾隆皇帝

二.“矬子裏拔大個”

自己中意的兒子都沒了,那就只能矬子裏拔大個了。

長大的兒子中,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首先失去了儲君資格。原來,老二和老七死後,皇長子永璜極其興奮。清朝實行祕密立儲制度,大臣是不知道立了誰的,只能猜。結果,老二、老七死了後,乾隆自己表明了曾想立二人之意,羣臣才知道,乾隆皇帝傾向於漢家規矩,即立嫡。可是現在嫡子沒了,按照漢家規矩,不就是立長了嗎?所以皇長子永璜很高興。而老三永璋知道父親曾想立七弟,直接跨過了自己,沒有立自己的意思,而自己既不是嫡也不是長,所以很失落,開始混日子。

乾隆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病故後,在葬禮上,老大興奮, 老三木訥,被乾隆看見後,斥責二人不知禮數,不夠悲痛,實際上剝奪了二人立儲資格。結果這一斥責,這倆兒子就先後鬱悶病死了。乾隆皇帝也是惡趣味,自己兒子死了,還不忘補刀,評價皇長子永璜說:“原非端慧皇太子、悼敏皇子,望其可屬承祧者比。”表示,我本來就不想立皇長子爲太子。

乾隆選擇顒琰真的是因爲令妃嗎?顒琰爲什麼成了唯一的選擇? 第4張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早在皇子還沒集體早夭之時,乾隆就把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過繼給了宗室履親王和質郡王。過繼之後,這兩位就再也不是皇子了,自然也繼承不了大統。而皇十二子永璂,這個厲害了,是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我們熟知的如懿)的嫡子。但是,沒想到,輝發那拉氏最後被廢了。考慮到政治影響,乾隆是不可能讓廢后的兒子繼承皇位的。所以,永璂也被排除了。要說別的皇子,都是自身有問題而被乾隆排除,唯獨皇十二子永璂是唯一一個被母親拖累而與皇位失之交臂的。

乾隆選擇顒琰真的是因爲令妃嗎?顒琰爲什麼成了唯一的選擇? 第5張

廢后輝發那拉氏

於是能即位的,只剩下四個人,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在史書中表現中規中矩,很早就分府出宮。清朝九子奪嫡之後,皇子如果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性的話,一般只是封爵位但不分府,或者很晚才分府。而且老八爲人隨意,不愛學習,曾經在上書房學習的時候,嫌學習苦悶,私自去北京城裏逛。所以,他應該是太平庸了,不被乾隆喜歡。不知道他是不是得罪過朝鮮使臣,他在李朝實錄中的記載很不好,說爲人“荒謬”。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他的生母,嘉貴妃,只是祖上是朝鮮人,但是到了她這一輩,是包衣出身,絕對不是什麼朝鮮進貢女。

皇十一子永瑆一生放浪形骸,不似君主之風,而且是個藝術家,寫的一手好字。給自己起了個雅號“鏡泉”。乾隆這個人啊,一生在別人的詩詞字畫上瘋狂塗抹畫鴉,卻忍不了自己的兒子附庸風雅。有一次,他看到老十一在老十五的扇子上題詩,然後落款寫了個“兄鏡泉”,勃然大怒。他認爲連皇子居然都學漢人取雅號,這樣下去大清以騎射爲根本的傳統可怎麼辦?於是下令皇子不許起雅號。清朝野史中說他性格古怪,爲人小氣。但是朝鮮使臣卻覺得他很好,在自己的私人筆記中記載他爲人孝順,真實性不得而知。總之,老十一由於偏文厭武,也被乾隆排除了。

而老十七則最爲年幼,記載說乾隆十分寵愛這個小兒子,但是這個小兒子卻最不讓人省心,總愛四處遊玩,不愛學習,十分符合家裏小兒子的定位。皇十一子因爲偏科都被乾隆排除,十七子連學習都不想學,更不可能成爲太子了。他和皇十五子都是令妃生的,彼此屬於親兄弟。因此,太子的人選,毫無疑問的落在了沒什麼大缺點的皇十五子顒琰(原名永琰)身上。

皇十五子顒琰,也就是未來的嘉慶皇帝。他在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被祕密立儲,當時乾隆皇帝62歲,顒琰13歲。等到1796年,乾隆禪位之時,乾隆皇帝85歲,顒琰36歲。乾隆一生活到了88歲,在古代帝王之中實屬罕見。可以說,由於乾隆皇帝的高壽,使得顒琰成爲了年齡上最適合繼承皇位的皇子。同時,他不像皇十一子那樣偏科,而是文武雙全,所謂“援筆立就,動成典則”,並且常年打獵,騎射很厲害。這是最讓乾隆喜歡的。不僅如此,他繼承了令妃優良的基因,長得帥。《李朝實錄》中就多次記載皇十五子“相貌奇偉,皇帝以類己最愛”。最後,顒琰還很孝順,口碑風評都很好,爲人“端淳”。《李朝實錄》記載,“皇子見存四人,八王、十一王、十七王俱無令名,唯十五王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於禁中,聲譽頗多”。所以,乾隆在本就不多的選擇中,皇十五子顒琰基本上是唯一的選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