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曹魏統治下百姓過得有多慘?

揭祕:曹魏統治下百姓過得有多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劉備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劉備到底是僞君子還是真仁者?圍繞着這個問題蜀漢粉和曹魏粉(當然,東吳粉們也經常橫插一竿子)撕得不可開交。雖然《三國演義》全書的核心思想就是尊劉抑曹,但羅貫中老爺子發力過猛,硬是把劉備寫成了一個只會哭鼻子和逃跑的窩囊廢,有些明明是值得歌頌的好事兒,但小說裏劉備的表現和言辭都太過誇張,讓人不自禁往陰謀方面聯想,尤其是劉備攜民渡江這件事兒。

揭祕:曹魏統治下百姓過得有多慘?

關於這個我和朋友更是撕得不可開交、面紅耳赤,在我看來,老劉在落荒而逃時還帶着拖家帶口的樊城百姓們一起逃走,就算日行十餘里也沒有拋棄他們,的確是仁愛的表現。但我的朋友則認爲這是劉備在收買人心而已,曹操要滅的是你劉備,和樊城的百姓有什麼關係?你劉備逃就是了,何苦還拉着老百姓來拖累進度,我這個朋友還陰暗的給出了自己的猜測:這些百姓說不定是被劉備強制帶走,而他們的作用就是當替死鬼殿後,劉備好乘機逃走。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麼,老劉攜民渡江究竟是不是作秀?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劉備沒有強制拉壯丁,是百姓(甚至士人們)主動跟隨老劉一起逃走。《三國志.劉巴傳》是這麼說的:“表卒,曹公徵荊州。先主奔江南,荊、楚羣士從之如雲。”您看看,都用了“從之如雲”這個詞,說明荊楚百姓簡直是爭先恐後的想跟劉備一起逃跑,那曹操是什麼牛鬼蛇神,把老百姓們嚇成這個樣子?

時間來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平定了北方後,趁着劉表病重大舉進攻荊州。劉表一聽極爲憂慮,一個月都沒挺過就見了閻王。在荊州實權派蔡瑁、蒯越等人的謀劃下,劉表的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這些文武大臣一通忽悠,年輕的劉琮乖乖向曹操投降。而荊州發生的所有一切,劉大耳朵還矇在鼓裏。

這時候的劉備在樊城駐紮,等他知道被劉琮給賣了時,曹操的軍隊已經逼近了南陽(距離樊城二百五十里),沒有劉琮的荊州力量支援,僅靠劉備手上這點兵力怎麼可能抵抗曹操的兵馬?情急之下劉備只能向南逃跑,於是很多百姓跟着劉備一起跑,這就是三國志裏寫到的:“荊、楚羣士從之如雲”、“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衆十餘萬,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里”。

拋開《三國演義》裏百姓們感念劉備的仁德,甘願舍家追隨這樣的虛構情節,其實百姓這樣大規模的逃亡很不合理,因爲咱們中國老百姓最是安土重遷,就算你劉備再如何仁義無雙,也根本沒辦法讓數萬百姓背井離鄉跟隨自己,所以這件事情的起因部分在於劉備之“仁”,更多的則是曹操之“惡”。

我這樣說估計很多曹魏粉要跟我玩命,您先彆着急,聽我給您慢慢分析。

有人說百姓們要跟着劉備逃跑是怕曹操屠城,這是不準確的。曹操是三國第一劊子手,臭名昭著的董卓這點子手段和曹阿瞞比起來絕對是小巫見大巫,咱們來看看曹阿瞞在屠城方面的“豐功偉績”。

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曹操父親被殺,攻陶謙,徐州大屠城。

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曹操破張邈,屠雍城。

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曹操徵呂布,屠彭城。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坑殺袁紹降兵七萬。

建安九年(公元二0四年),攻袁尚,屠鄴城。

建安十二年(公元二0七年),徵烏丸,屠柳城。

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夏侯淵屠興國、枹罕;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曹仁屠宛城。

(歷史上的曹操曾多次屠城,屠徐州是他人生中無法洗去的污點)

別的不說,單就屠徐州這一件事就足夠讓曹魏粉們挖空心思也沒法給曹操洗地:“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爲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陶潛者皆殲。”(以上爲范曄《後漢書》所記載)我不否認曹操是個英雄,但他的一些所作所爲實在是罪大惡極,那些無條件洗曹操的人,不是屁股坐得歪,就是心眼壞。

曹操是劣跡斑斑,但這個人終究還是有些底線,像劉琮這種沒有絲毫抵抗就投降的,就算是蒙古人也不會有屠城的心思。那麼既然生命能夠得到保障,爲什麼百姓們還要跟着劉備逃走呢?

其實是因爲曹操的人口遷徙政策和屯田政策。

(曹操經常搞人口遷徙,而且大部分百姓都被遷徙到河南、河北一帶)

曹操是非常喜歡搞人口遷徙的,當年他和袁紹在黃河下游交戰時,就曾強制遷徙燕地和白馬的百姓。建安九年曹操征討袁譚和袁尚,“徙其民河南(今河南中部)”。建安十年“黑山賊張燕率其衆十餘萬降”,曹操就把他們全部安排在大後方屯田,同時選拔強壯者參軍。建安十二年,曹操徵烏桓,“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烏桓百姓都被遷徙內地,其中精銳的戰士則被曹操收編爲騎兵。張魯投降後,曹操照樣把漢中的數萬戶百姓遷徙到長安和三輔,將五萬氏人遷至扶風、天水,還有的百姓更慘,被遷移到河北鄴城一帶。

咱們翻一翻《三國志》,關於曹魏人口遷移的記錄更是比比皆是:“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隴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動,擾擾不安。”“太祖還,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爲權所略,徵令內移。民轉相驚。太祖問濟曰:'昔孤與袁本初對官渡,徙燕、白馬民,民不得走,賊亦不敢鈔。今欲徙淮南民,何如?'”

(由於古時候的技術和交通限制,百姓們對於大規模遷徙是非常排斥的,他們也很難接受新的環境)

民衆們對於遷徙是什麼態度呢?擾擾不安、民轉相驚。有人可能會好奇,不就是換個地方住麼,你們反應這麼大幹嘛?咱們仔細想想,在古代交通、衛生都極其不發達的情況下,百姓們拖兒帶女前往幾千裏以外去安家落戶,這一路飢餐渴飲,車馬顛簸(甚至可能都沒有車馬,百姓們只能徒步前行,奔波勞累之下年紀大一點的老人和幼兒極有可能在路上就死去),這無疑是一條“死亡之旅”。所以對荊州百姓們來說,曹操這種有前科的遷徙愛好者說不定哪天就會讓他們背井離鄉去開荒屯田。此時的荊州在劉表的辛勤治理下已經成爲天下間難得的樂土,讓百姓們搬走就相當於讓你離開上海去朝鮮,老百姓們怎麼會同意呢?

揭祕:曹魏統治下百姓過得有多慘? 第2張

(鄧艾曾經就是荊州人,但是也被曹操遷徙到了汝南屯田)

而且老百姓們的害怕也不是空穴來風,曹操後來還真對荊州百姓來了一次大移民,他不但將荊州人民遷徙至豫州之南去種田,還強行要求許多荊州名士也北上,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鄧艾。《三國志》記載:“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少孤,太祖破荊州,徙汝南。”

由此可見之所以荊州百姓們想要跟劉備一起逃走還不是曹操作的!不光荊州百姓跑,江淮地區的百姓們同樣反應激烈,當他們知道曹操要把他們遷去河北時,十幾萬人匆忙逃到孫權那裏去了,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曹魏和東吳經常在江淮地區展開拉鋸戰,所以曹操想把江淮人民遷往河北)

《三國志》蔣濟傳記載:

明年使於譙,太祖問濟曰:“昔孤與袁本初對官渡,徙燕、白馬民,民不得走,賊亦不敢鈔。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濟對曰:“是時兵弱賊強,不徙必失之。自破袁紹,北拔柳城,南向江、漢,荊州交臂,威震天下,民無他志。然百姓懷土,實不樂徙,懼必不安。”太祖不從,而江、淮間十餘萬衆,皆驚走吳。後濟使詣鄴,太祖迎見大笑曰:“本但欲使避賊,乃更驅盡之。”拜濟丹陽太守。

當然了,可能還有人會奇怪,就算是如此,搬個家也不至於反應如此之大吧?

(早期屯田制度救活了不少老百姓,也是曹操崛起的重要因素)

這就涉及到曹魏的屯田制度了,您以爲曹操把百姓遷徙過去幹嘛?一是填充人口,二則是讓他們去屯田!

爲什麼百姓們談屯田色變呢?咱們來介紹一下曹魏的屯田制。屯田分爲“民屯”和“軍屯”,先來介紹一下民屯。

揭祕:曹魏統治下百姓過得有多慘? 第3張

(屯田又是對百姓的殘酷剝削,政府要收取一半甚至六成的糧食)

某種意義上來說,屯田就是一種農奴制,一旦您成了屯田民,職業就被定性,子孫後代就只能屯田,既不能夠隨意遷徙,也不是受郡縣管轄的正常居民(曹操收降了百萬黃巾軍,這些人就是老弱病殘當民屯,而精壯男子當軍屯,被編製成青州兵),毫無人身自由可言,而且還飽受剝削(收成的一半必須上繳官府,還得無條件的參加各種徭役,非常時期還得親自當兵打仗)。所以對於百姓們來說,本來好好的種地當良民,現在曹操過來不但限制自由,原本的土地也沒了,子孫後代剝奪了當官的可能性,只能世代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樣的生活誰會願意?所以百姓們一聽到遷徙和屯田多數會“民不樂,多逃亡”,而江淮地區百姓逃亡就是因爲殘酷而落後的屯田制。

(成爲曹魏屯田兵更加悽慘,除了當農民、戰士兩不誤外,連婚姻都無法自己做主)

其實相比起民屯,軍屯更加悽慘,屯田兵們戰時打仗,閒時種田,就連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上面會統一給你分配老婆,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都得娶。你在前線征戰,你的妻子兒女就在後方做人質,如果你敢投降或者是玩失蹤,你的妻子兒女們要不被罰做奴婢,要不就滿門抄斬。如果你戰死了,你的老婆孩子就像搖號一樣重新發放給其他屯田兵!您說說這樣殘酷而落後的制度,老百姓們怎麼會不反抗?怎麼會不逃跑?

無可否認屯田在亂世早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加上饑荒,大漢百姓不知道被餓死多少,那個時候跟着曹操就屯田能夠活下來,有一條生路,可見屯田有其積極意義。但隨着天下穩定,曹魏還繼續搞這樣軍事化十足的屯田制,百姓們就無法適應,所以這纔是百姓們一聽說曹操要來都紛紛扶老攜幼跟着劉備走的原因。

(三國演義把攜民渡江中劉備的表現和態度寫得過於誇張,所以倒顯得劉備虛僞 )

但是百姓們跑路不是沒組織無紀律的亂跑啊,他們拖家帶口的只能指望劉備了,畢竟玄德公在此處足足待了七年,這七年裏“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大耳朵雖然打仗不行,但的確是個英雄,“能得士人效死命”,靠的是什麼?仁德。但這個時候帶着百姓跑路真的不是一個好選擇,有人就對劉備帶着百姓逃跑的行爲頗表憂慮。(《三國志》記載)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衆,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要不是趙雲拼命救回阿斗,劉備就絕後了)

也對,你帶着老百姓跑不但拖累了速度,曹操的騎兵要是真的殺過來還會影響到士兵佈陣,這些百姓完全就是累贅啊!後來也的確如此,劉大耳慘到什麼地步?《三國志》記載:“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老婆孩子丟了,輜重丟了,多年攢的這點家當賠得一乾二淨,要不是趙雲拼死救了阿斗回來,連兒子都沒了,更損失了重要謀士徐庶,如果說劉備攜民渡江是作秀,那這作得實在是有點慘。

當我們現在已經習慣用各種陰謀論、刁鑽角度來解讀劉備和諸葛亮(比如說劉備是個僞君子啦,諸葛亮是個陰險的權臣啦等等),我們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東晉時期的習鑿齒是這麼評價劉備:“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誠然劉備在各方面都不如曹操遠矣,但在老百姓看來,劉備要比曹操可靠的多,這,就是攜民渡江的真相,你可以不吹劉備,但罪魁禍首就是曹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