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李道宗到底有沒有陷害薛仁貴?

歷史上李道宗到底有沒有陷害薛仁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李道宗到底有沒有陷害薛仁貴?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幾乎每一部古典小說中都有一位被抹黑爲奸臣的歷史名臣,而他們在歷史上的形象與小說中截然相反。任城王李道宗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他可以說是在隋唐系列和薛家將系列小說中被抹黑得最嚴重的名將。從小說的劇情來看,似乎這位王爺是陷害忠良的皇室成員的代表,他設計陷害薛仁貴的事情讓很多讀者憤慨。然而在歷史上的李道宗卻並非如此,他是李唐皇室中聲望極高的王爺,也被唐太宗李世民列爲征討高句麗的三大名將之一。他在李唐皇室和朝廷中的影響力極高,能左右朝中局勢,是李世民和李治的左膀右臂。

在薛家將系列的故事中,李道宗被設計成奸臣,站在了故事主角薛仁貴的對立面。按照小說的設定他與張士貴有姻親,老婆張美人是張士貴的女兒。張士貴因冒充薛仁貴的功勞而被李世民處死,張美人便讓李道宗爲她報仇。於是李道宗設計陷害薛仁貴,想要以謀反的罪名將薛仁貴拿下。好在有程咬金出面力保,才讓薛仁貴渡過難關。這段故事放在薛仁貴徵東和薛丁山徵西的連接部分,延續了張士貴情節的理念,走的是老臣嫉賢妒能的路子。可事實上的李道宗並不是嫉賢妒能的人,反而是出了名的禮賢下士。

歷史上李道宗到底有沒有陷害薛仁貴?

李道宗和河間王李孝公並稱爲李唐皇室最傑出的王爺,李孝公去世後他便是李唐皇室中除了皇帝和太子之外地位最高的。他年輕的時候南征北戰,爲唐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勳。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的戰爭中,他作爲僅次於統帥李勣的將領,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受傷之後都是由李世民親自幫忙包紮。在這次戰爭之後的慶功宴會上,酒醉的李世民將他與李勣、薛萬徹並稱,稱其爲三大名將,因此也有人稱他們爲太宗晚年的三大名將。有了這樣的功勞和地位,李道宗在李唐皇室中影響力很大,也是唐高宗李治非常倚重的重臣。

與程咬金、尉遲恭等武將看不起文人不同,李道宗雖然也是武將出身,卻禮賢下士,與文人世家交往極好。從歷史的典籍來看,他是非常勤奮好學的人,喜歡與士大夫交往,一點王爺的架子都沒有,史書稱“好學下賢,於羣從之中,稱一時之傑”。他喜歡提拔年輕人,無論是門閥世家的子弟,還是寒門出身,他都樂於提拔,並像李世民推薦。所以小說中把他塑造成嫉賢妒能的王爺,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是對其的污衊抹黑。而他自己與薛仁貴也沒有太深的交往,要說陷害就根本是無稽之談。

薛仁貴是在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的戰爭中脫穎而出的,那也只不過成普通士兵被提拔成了基層將領。而當時李道宗已經是唐軍高級將領中有數的人了,與薛仁貴完全不是一個系統,又怎麼會有誣陷之說?而小說情節中的張美人完全是杜撰,因爲李道宗身邊從來都沒有這個人,他與張士貴也沒有姻親關係。

張士貴作爲李世民的心腹掌管玄武門禁軍,其最大的根本就是出身寒門與皇室、門閥集團無瓜葛。如果張士貴與李道宗有姻親,李世民還敢把張士貴放在玄武門禁軍麼?他難道不怕第二次玄武門之變?所以小說作者的這種情節設計只是爲了吸引讀者,與歷史完全不同,不能當真。

由於李道宗在李唐皇室中地位很高,聲望很大,所以也被捲入到了唐高宗李治和門閥集團的政治鬥爭中。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時雖然並未將李道宗列入顧命大臣之中,但李道宗的地位自然成爲皇室中支持李治的典型代表。正是由於李道宗的存在,李唐皇室纔始終再在李治的陣營。即便皇宮內外都充斥着門閥世家集團的勢力,皇族對李治的支持都沒有動搖過。而這也恰好成了長孫無忌的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因爲只要李唐皇室支持李治,那門閥集團想要完全架空李治,獨掌唐朝政壇就沒辦法實現。

李唐皇室除了代表整個皇族,還是隴西貴族門閥中最強的一支,影響力還在長孫家之上。在貞觀初年,李唐皇室在李世民與門閥集團鬥爭中始終保持中立,這也是李世民對李孝恭不太滿意的地方。而李治上位後,代表李唐皇室的李道宗卻站在了皇帝陣營,這就使得隴西貴族集團分成了兩大陣營。一部分門閥世家忠於皇帝,另一部分門閥世家跟着長孫無忌,把持朝政,掠奪資源。正是因爲如此,長孫無忌身後雖然有五姓七宗等大門閥的支持,他也無法輕易撼動唐朝的皇權。因此長孫無忌在謀奪朝中大權時,也把李道宗列爲最大的政治對手之一。

後來在高陽公主和房遺愛謀反案中,長孫無忌利用掌控朝中大權的機會,將案件攀誣到了李道宗身上。李道宗因此而獲罪,被判流放象州。他在流放過程中病重而死,李治因此失去了李唐皇室中最重要的支持者。直到李治和武則天在政治鬥爭中幹掉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李道宗才得以恢復爵位和封邑。可以說李道宗獲罪是毫無疑問的冤案,長孫無忌就是藉此搬倒了最大的絆腳石。然而他的行爲也爲自己的人生埋上禍患,也讓一直猶豫不決的李治下定決心,爲了保住皇權必須拿自己的舅舅開刀。

從血緣關係來看,李道宗與李治的關係遠不如長孫無忌。正是因爲如此,李治對長孫無忌操縱朝政的行爲都一致忍讓。然而李道宗的死,讓李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李治把長孫無忌當舅舅,長孫無忌卻不把李治當外甥。李治對門閥世家集團謀求獨霸朝政是心知肚明的,他一直猶豫的是如何打掉門閥集團,又能保長孫家一個體面。然而長孫無忌卻並沒有這種顧忌,更是利用皇親國戚的關係得寸進尺,逼得李治步步後退,甚至在立太子問題上都選擇了妥協。而李道宗的死卻告訴李治,門閥世家的貪婪並不會因爲他的妥協而停止。

因此在李道宗死後的第二年,李治便迅速拿出反攻策略。他先把武昭儀升級爲武宸妃,藉此打掉一批門閥世家的官員。然後又拿出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的案子,直接吹響了反攻門閥集團的戰爭號角。這場政治鬥爭以門閥世家集團的敗退而告終,也讓李治真正的掌控皇權,成爲乾綱獨斷的皇帝。

如果長孫無忌沒有借高陽公主和房遺愛的謀反案打擊李唐皇族,處死吳王李恪等皇族子弟,流放李道宗等王爺,他有充足的機會在政治鬥爭中全身而退。畢竟他是長孫皇后的哥哥,李治的舅舅,這點面子還是能要到的。而他對以李道宗爲代表的皇族成員下手,這就註定了李治的反擊不會容私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