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李憲爲何心甘情願把皇位讓給李隆基?

李憲爲何心甘情願把皇位讓給李隆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憲爲何心甘情願把皇位讓給李隆基?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李憲不僅讓了,還讓了兩次。之所以這麼心甘情願,一是因爲李旦李憲李隆基父慈子孝,李憲李隆基兄友弟恭。二是因爲武則天時代留下的名相衆正盈朝。這一段權力交接,雖然也不乏刀光劍影,但總的來說清明有序,非常難得!

李憲爲何心甘情願把皇位讓給李隆基?

事情的起因是李隆基的伯父唐中宗李顯死了,而伯母韋皇后想當武則天。

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李顯突然死亡,但身後事處理得不錯。

遺詔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一塊起草的。

選的繼位人是唐中宗的兒子李重茂,這個一點毛病沒有,父亡子繼,天經地義。

但是李重茂只有十六歲,所以,他的母親韋皇后,臨朝稱制,也就是垂簾聽政,也沒毛病。

相王李旦,也就是曾經讓位給中宗李顯的睿宗李旦,以叔叔的身份輔政,這算是對韋后勢力的一種平衡,也沒毛病。

就比如後世清朝的辛酉政變,兩宮太后垂簾,恭親王奕訢輔政一樣。相互制約,是個不錯的政治安排。

但是,這中間有個巨大的不同,李重茂不是韋皇后所生!韋皇后卻又想着向婆婆武則天學習,想當女皇!這一下就平地起了波瀾,頓時引起了李唐王室的重重疑慮。

遺詔寫得挺好,可是施行的時候立刻開始出現偏差。

宰相宗楚客表示:我反對!

反對的理由還很強大,說相王李旦和韋皇后,那是叔嫂關係。相處時多有不便,乾脆,別讓李旦輔政了!就韋皇后自己垂簾 聽政就行!

說實在的,這在風氣開放的大唐來說,真的只能算是個勉強的藉口。高宗李治都能娶太宗李世民的侍妾武則天,還讓武則天當了皇后。李旦和韋皇后的所謂叔嫂關係,又有哪裏不方便了?

但是,玄宗李隆基之前,大唐施行的是多宰相制,而此時很多宰相是韋氏從中宗登基之後,勾結武則天的武氏家族,提拔上來的。

所以,宰相班子的大多數人亂哄哄地表示支持,還真的就否決了李旦的輔政資格!

這下,韋后的勢力空前龐大。

韋后也是非常擔心的,因爲,雖然李旦是很溫和的一個人,曾經把皇帝位和太子位先後讓給過中宗李顯。但是,還有個很厲害的小姑子太平公主,那是非常不好對付的一個人。

韋皇后背信棄義之後,趕緊調了五萬府兵到皇宮,以策萬全。

並且,把萬騎,飛騎,府兵這三股最重要的軍事力量的六個領頭人,全部讓韋家的人擔任,總指揮則由自己的堂兄,宰相韋溫擔任。

這下相王一系,也就是李旦,李憲,李隆基父子和太平公主他們,就非常的擔心了。

沒別的,五年之前,也就是公元705年,剛剛通過神龍政變,把武則天逼得退了位。

武則天在位的時候,把李唐王室殺得幾乎都快沒人了。也就是是李旦和李顯是武則天的親兒子,才被老宰相狄仁傑好歹給護了下來,帝位終於還是傳回了李唐王室的李顯手裏。

這韋皇后的親兒子李重潤可早就被武則天給殺了,韋皇后現在,沒有親兒子了!她要是當了女皇,把帝位,把江山傳給誰,那就真的不一定了!

所以說,這時候,李憲連性命都堪憂,可真的談不上讓不讓的問題,先保命要緊吧!

誰來力挽狂瀾呢?李隆基!本來不顯山不露水的李隆基!

也虧得李隆基年輕時候是個鬥雞走狗的紈絝形象,沒引起韋后勢力的關注。

韋后調兵之後,第一時間就把相王李旦的王府給圍上了。

有人提醒她把李旦的五個兒子的王府也包圍起來算了。但是韋后竟然沒同意!

李憲以往的形象,挽救了李唐王室。

唐睿宗李旦第一次當皇帝的時候,也就是文明元年,雖然李憲當過皇太子。

可是李旦被武則天降爲皇嗣之後,李憲就很安靜地當他的皇孫。

到唐中宗李顯登基,要封他爲大宗正,蔡王。李憲堅決不同意,仍然只當他的郡王。

所以,韋皇后對他們哥五個很放心,你想啊,最有資格覬覦皇位的李憲都不爭不搶的,其他四個有什麼好擔心的。再說了,都把他們的親爹李旦控制了,羣龍無首,豎子不足爲慮!

這可就給了李隆基活動的機會了!

廣爲結交,李隆基的好人緣給李唐王室帶來了曙光。

有大哥李憲頂在前面,李三郎李隆基的日子就輕鬆多了。

李隆基是剛從潞州回來的,本來在長安已經沒什麼存在感了。

但是他這人的脾氣性格挺好的,喜歡結交年輕人,而且,走的路子也對。

他認準了一個叫王崇曄的年輕人,這個人是長安年輕人交際圈的醒目人物。

和他交好之後,李隆基順利地融入了長安年輕人的圈子。

在事後誅殺韋后的唐隆政變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都是得益於這個圈子。

其中,萬騎的果毅(禁軍副職)葛福順陳玄禮二人,還有禁苑總監鍾紹京,都是在這個圈子裏認識的。

萬騎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禁苑的位置太重要了,正好在皇宮以北,是進入皇宮的必經之路,正對着皇宮的北門,著名的玄武門。

經過在長安半年多的活動,李隆基已經有了自己的勢力了。

當韋皇后做出要當女皇的態勢之後,李隆基知道,恐怕這事沒法和平解決了。

找父親李旦商量,不現實,太扎眼了。找哥哥李憲商量,兄弟兩個一旦走得近了,也特別容易引起韋皇后一系的警惕。

怎麼辦?找姑姑吧!

確實,太平公主是個最好的選擇了。她有經驗啊!

參與過神龍政變,逼得自己親媽武則天退位。

而且,要說李隆基有點自己的私心的話,一旦政變成功,太平公主也沒法當皇帝不是?!

太平公主的反應讓李隆基一下子就放了心。

公主喜而從!

這不得不說是韋皇后輕視太平公主一系造成的惡果。

韋皇后單方撕毀遺詔,把相王一系排除在外,看似一家獨大,實際上就處於孤立的地位了。

而李隆基身爲相王之子,自己又有實力,再和太平公主結盟,三方勢力聯合,從數量上可就比韋皇后一系要強了。

韋皇后的舉動,還導致了一個決定性的惡果,那就是兵部侍郎崔日用的叛變。

崔日用和韋皇后一系的宰相宗楚客關係極好。

韋皇后露出想當女皇的心思之後,崔日用心裏有點沒底。

因爲韋皇后的那些子侄們的表現,實在是不讓人放心。

他們爲了在禁軍中立威,竟然沒有選擇邀買人心,而是以嚴刑峻法來樹立威信。

動輒就拿小事情,小過錯處罰禁軍將士。

反過來呢,李隆基的護衛王毛仲卻和禁軍將士整天廝混在一起,一副好哥們的樣子

同時,這個舉動也讓崔日用意識到,這位李三郎,怕是有想法吧?!

這時候就顯出李隆基結交廣泛的好處來了。

崔日用和一個叫普潤的和尚關係不錯,而普潤呢,和李隆基關係也挺好的。

崔日用知道到了自己選擇的時候了,就向普潤打聽李隆基的爲人咋樣。

普潤把李隆基的事一說,崔日用立刻感到,李隆基有前途!

於是他就提醒普潤和尚,人家韋皇后,這就要動手了,你快催一催李三郎,先下手爲強吧!

唐隆政變成功,李憲一讓太子!

咱們已經沒法判斷當時的韋皇后是否已經準備動手。

但是崔日用出於自身的選擇,促動了唐隆政變的發生。

李三郎動手了。

《新唐書》記載,唐隆政變成功有三個要素:

劉幽求之謀,崔日用之智,鍾紹京之斷!

崔日用促動李隆基下定了決心,劉幽求策動了葛福順陳玄禮帶領萬騎參與,鍾紹京則在關鍵時刻同意李隆基通過禁苑直入皇宮!

就這樣,其實也是驚險萬分,我們從李隆基的貼身護衛王毛仲臨陣脫逃,就可以看得出,即使是李隆基內部也有人對這次政變信心不足。

不過,也許是人心思定,經歷了武則天朝的動盪,人們再也不願意過那樣朝不保夕的日子。

連韋皇后緊急調入皇宮的那五萬府兵都臨陣倒戈。

李隆基順利地誅殺了韋皇后和上官婉兒。

唐隆政變成功。

第五天,太平公主親手把李重茂從龍椅上扯下來。

唐睿宗李旦,再次登基。

李憲身爲唐睿宗的嫡長子,本來是最有資格當太子的。

但是他太聰明,他的話說得很直接。

太平的時候,按老習慣嫡長子繼承,不會給國家帶來動亂。

但是,這是非常之事,應該“立賢”!三弟李隆基雖然是庶出,但是他一手挽救了李唐王室,功莫大焉!

應該讓三弟當這個太子!

雖然李隆基也多次上表請辭。

但是他的功勞,確實是太大了。

唐睿宗李旦於是下旨,認爲李憲的舉動是“天下大公”,應該予以肯定,所以就立対社稷有大功的平王李隆基爲太子。

本來這是衆望所歸,挺好的。但是沒想到卻惹惱了一個人,太平公主!

這事也怪唐睿宗李旦,這位皇帝,太謙遜,太小心了。

臣子們彙報工作,李旦先問:這事問過太平了嗎?哦,問過了,好!

那問過太子了嗎?哦,也問過了,好!

太平公主心裏不平衡了,開始想搗亂了!

怎麼搗亂?換太子!

不愧是武則天的親閨女。她親媽武則天殺太子換太子簡直不要太隨意。

她這一動,又引出了李憲二讓太子的義舉!

太平公主之亂,李憲二讓太子,李隆基做了五個人的大被子!

這太平公主真的是經驗太豐富了。

她一旦動手,那就多角度多層次出擊。

先是製造輿論,說李三郎是庶出,還不是老大,沒資格當太子。

再是把這話不斷地拿來刺激李憲,妄圖激起李憲的政治野心。

還刻意等在宮門之外,等着宰相們下班的時候,把人家堵在路上,陳說李三郎如何如何沒資格,應該換了他!應該讓李憲當!

最後更絕,她去找唐睿宗李旦,說李隆基不甘心當太子,他想把你搞下去!

爲了提高可信程度,還不知道從哪裏找來個術士,說五天之後,有大兵進宮!

那麼,太平公主的計謀,管用了嗎?

這裏面,管用得還真有,對唐睿宗李旦的蠱惑起作用了!

嚇得李旦趕緊把宰相們找來,商議對策。

姚崇,宋璟,張說,韋安石這四位則天朝留下來的宰相起了大作用。

他們首先勸李旦不要聽信這樣的話,說這必然是太平公主胡說!

更進一步,他們說李隆基有大功於社稷,作爲皇帝,應該幫助太子掃除政治上的障礙!

第一步是讓李憲和高宗的長孫李守禮別在長安呆着了,乾脆出去當刺史,免得被別的勢力利用!

第二步是讓李隆基的兩個弟弟,也別當禁軍的首領了,乾脆給李隆基當太子率!直接變成李隆基的勢力!

第三就是把禍亂的源頭,太平公主,攆出長安吧!大家就都肅靜了。

李旦思來想去,全部照辦了!並且直接讓太子李隆基監國!

那李隆基呢,其實他也沒閒着。

他一直在不斷地上書請辭太子,做出姿態。

爲了讓兄弟們安心,他還做了一套夠五個人蓋的大被子,夠五個人枕的大枕頭!

意思很明顯,他們兄弟五人,兄友弟恭,誰也別想離間!

一個是大勢所趨,衆正盈朝,宰相們以國事爲重,一片公心,李旦又下決心支持。

二一個是李隆基做出了敦睦兄弟之情的姿態昭告天下。

所以,纔有了李憲心甘情願二讓太子之位!

綜上所述,李憲看似在大唐權力交接之時無所作爲,但正是他的無爲才導致了唐玄宗李隆基能夠比較順利地保證了李唐宗室的復興。

我們看到,如果不是李憲一直以來的謙遜,

那麼韋皇后就不會對他們兄弟五人一點防範都沒有。

使玄宗李隆基能夠順利地發動唐隆政變,把韋后的政治野心扼殺。

太平公主作亂時,如果李憲順勢而爲,

那麼太平公主一系的勢力就會師出有名,這在封建王朝立嫡立長的強大的傳統下,

一定會對剛剛平靜不久的朝局造成極大的動盪。

所以李憲慨然二讓太子之位,可以說是明智之舉,真的是“天下之大公”!

不然唐玄宗李隆基也不會在大哥李憲死後,追封其爲“讓皇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