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關羽北征襄樊是蜀漢的巔峯,爲何也是轉折點呢?

關羽北征襄樊是蜀漢的巔峯,爲何也是轉折點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北征襄樊,水淹七軍,“英名震於華夏”,是蜀漢政權的最巔峯時刻,但也是這個新興勢力迅速衰敗的開端,由此而造成的一系列後果,直接扭轉了蜀漢的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說,關羽北征襄樊對蜀漢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關羽北征襄樊是蜀漢的巔峯,爲何也是轉折點呢?

筆者相信很多朋友都會下象棋,其中一部分人甚至稱得上是高手。那麼我們在長期博弈的過程就不難發現,行棋的先後順序非常重要。同樣的一招車馬配合殺將,如果是先跳馬叫將,後出車追殺,就有可能立定乾坤,令對方老將走投無路,就此取得勝利;但若是你改成先出車叫將,再跳馬追殺,就可能被對方老將輾轉逃出生天,前功盡棄。

下棋時還有個術語叫做“緩着”,晚一步叫殺比立即採取進攻所取得的效果要更好,但這決不是廢棋,而是利用節奏的變化,鞏固自己防禦的同時,將對手的破綻放大到足以致命的地步,然後再發起雷霆一擊。

而戰爭策劃和棋枰佈局有高度相似之處,也很講究先後順序,也講究輕重緩急的節奏的變化。關羽北征襄樊,從戰略角度上分析,是一步好棋,但最大的問題是走得急了,沒有“緩招”,次序也顛倒了。

關羽北征襄樊是蜀漢的巔峯,爲何也是轉折點呢? 第2張

爲什麼說關羽北征襄樊算得上是一步高招呢?大家知道,關羽北征之前,劉備與曹操在漢中地區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這場戰爭以劉備取得最後的勝利而告終,但對於新興的蜀漢政權來說,損失消耗也是相當巨大的。爲了支撐這場大戰,蜀漢除了將士們主力全出,在前線浴血拼殺,後方也是“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傾盡全力給予後勤上的支援。

雖然最終獲勝,但如此大規模的戰役也使蜀漢元氣大損,而重兵在外,消耗也是極其驚人的。既然奪取了漢中地區,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戰役重心就從進攻轉爲防禦。劉備留下魏延鎮守漢中,將主力部隊帶回成都。

但是,曹操可並沒有走遠啊,他還率領着魏軍主力駐守在長安呢,隨時都有可能反撲回來,所以劉備集團的漢中防線壓力仍然巨大。正是在這種形勢下,關羽發動了北征襄樊的戰役。

那麼我們可以看出,關羽北征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爲了緩解漢中防線所面臨來自曹操的軍事壓力,但這決不是唯一的目標。

咱們看一下這張地圖

從地圖上我們不難看出,關羽北征襄樊可不僅僅是針對曹操勢力,其中還有個很重要的目標是針對東吳孫權的。

在曹操、劉備、孫權這三方勢力中,曹操和劉備都是志在天下統一的,他們之間的區別只在於是你統一我還是我統一你的問題。但孫權是不希望統一的:江南一帶人口繁盛,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人民生活水平較高,日子過得挺好,不願意攪和到混戰的亂局中去;東吳缺少大規模騎兵軍團,在縱橫中原的戰鬥中沒有優勢;天下一統對曹操有好處,他的招數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代天子號令四方,對劉備也有好處,他的旗幟是“漢室宗親”,而東吳缺乏有說服力的政治理由。這樣的局面就決定了東吳的戰略是防禦爲主,而東吳的地理條件和兵力構成又決定了他們的防禦是以水軍江防爲重中之重。

從前面的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東吳江防有兩個上游,一個是長江上游的荊州地區,被蜀漢猛將關羽佔據着,另外一個是漢水上游的襄樊地區,被曹軍猛將曹仁鎮守着。這兩個地方始終是東吳的眼中釘,肉中刺。

如果關羽奪取了襄樊,那麼長江和漢水的上游都落入劉備集團的手中。將來有一天雙方翻了臉,蜀漢水軍分兩路順流而下,東吳的江面防禦將面臨何等恐怖的局面?所以說,關羽北征,不僅嚴重威脅到曹操勢力的腹心地帶,對東吳也構成了巨大的威懾,令東吳是寢食難安。所以,只要關羽北征,孫劉聯盟就面臨着破裂,東吳是絕不能容忍荊州地區和襄樊地區同時掌握在劉備的手中,這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大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關羽北征襄樊確實是一步高招,但曹操和孫權能允許天下的美事都讓你劉備一個人佔了嗎?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正是關羽北征襄樊同時對曹操和孫權造成了傷害,迫使這兩個往日的敵人攜起手來,同仇敵愾,前後夾擊,一齊對付關羽,造成其兵敗被殺的後果。

關羽北征看上去確實是一步好棋,似乎也符合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部署,“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但是必須注意到,諸葛亮的《隆中對》是有前提條件的,首先必須“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達到內政外交都基本上穩定的情況下,等“天下有變”,再出兵北伐。關羽率荊州兵馬直向宛、洛,劉備“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

而實際上關羽北征襄樊的時機是非常錯誤的。劉備在漢中之戰元氣大損,新建立的政權內部並不穩固,關羽又倉促北征,嚴重破壞了孫劉聯盟,失敗是必然的――這步棋走得急了。

如果能夠借鑑象棋中的“緩着”,劉備集團此時最佳的方式並不是趁熱打鐵,急於北征,而是應該緩一緩,先穩固一下自己已經到手的成果,休養一段時間,恢復一下實力,等待“天下有變”的時機。這個時機還是存在的,我們注意到,其實在關羽兵敗麥城被擒殺之後僅僅數月,曹操也因病去世了,而東吳大將呂蒙、孫皎、蔣欽也先後染病故去。

如果關羽並沒有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倉促發動北征襄樊的戰役,而是着手充分準備,靜觀守待,等到曹操死去不久,北方政局不穩,內部混亂,東吳又大將亡故,新舊交替的時機再發動北征,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大地增加。

關羽北征襄樊以失敗告終,對蜀漢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荊州戰略要地丟失,荊州軍全軍覆沒,關羽父子遭擒遇害,糜芳、傅士仁降吳,周倉自盡,趙累、王甫、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文布、鄧凱戰死,宜都太守樊友失蹤。更痛心的是,《隆中對》戰略就此徹底破產。

由此而引發的一系列後續事態更是嚴重,劉封被冤殺,孟達降魏,房陵、上庸丟失。劉備東征,張飛遇刺,夷陵兵敗,幾近全軍覆滅,文臣武將的損失更加慘重,馬良被叛軍殺害,程畿戰死,黃權、龐林降魏,護軍大將馮習、前部督張南、別督傅肜(róng)、趙融戰死,盟軍首領沙摩柯戰歿。更要命的是,劉備羞憤之下一病不起,駕崩白帝城,蜀漢根基幾乎被一網打盡。這也導致後來因國力虛弱,人才凋零,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而無果。

歷史不能改變,猶如落子無悔,一步行錯步步錯,後果就是潰不成軍,滿盤皆輸。有時也確實令人感嘆,其實勝利未必是好事,吃點虧也未必就是壞事,假如沒有水淹七軍,關羽吃點虧退回荊州也好,或者劉備東征出了峽口就被東吳阻住,不得寸進,無奈退兵也算,損失還不算慘重。怕就怕大勝之後隱藏的巨大危機,就像棋盤中經常遇到的情況,雖一時得大利卻落入了陷阱而被對手絕地反殺。

世事如行棋,當局貴不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