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徐光啓因回家守墳,錯失挽救明朝的大好機會

徐光啓因回家守墳,錯失挽救明朝的大好機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徐光啓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留下了很多讓人矚目的鉅著,像四大名著,本本精彩,歷經那麼多年代,它們仍舊被人們熱愛。但事實中國還有很書,本應該也是有其地位的,但是卻不被中國人重視。

如王陽明的心學,在國內好像最近幾年纔開始有人提倡起來,但人家日本人早把這本書當寶書,學得可溜了。

還有魏源的《海國圖志》這本書,十分全面的介紹了世界的書。當時魏源寫這本書的時候,就是出於愛國之心,他說:“是書何以作?曰:爲以夷攻夷而作,爲以夷款夷而作,爲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徐光啓因回家守墳,錯失挽救明朝的大好機會

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大家知道世界其他地方人的長處,學習他們,然後可以與他們抗衡。這多好的一本書呀!可是在當時中國人說他是禁書,不準看,要毀了它。但這本書進入到日本後,人家日本人又是奉爲寶書,把它列爲明治維新必備參考書。我們說日本人讓人害怕,害怕就在他們的學習態度與能力。

可是這本書在中國,不過是中學歷史上的一個考試點而已。並沒有起到幫助中國瞭解世界,走向轉型的作用。

還有一本神奇的書,也是中國錯過的。這是一本沒有完成的書。這本書叫《幾何原本》,這是一本希臘著作,如果非要從西方引進一本書的話,這本書必須排第一

因爲它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材書,其公理化的方法,是一切知識體系建立的典範。中國的科技類的東西其實也很多,但缺乏這樣體系類的結構。

如果引進這本書,把這本書裏的結構化體系化學會了,纔會對科學有更宏觀的瞭解。

西方很多科學家,他們是根據《幾何原本》來建立自己的科學體系觀。比如愛恩斯坦就說過:如果歐幾里得未激發你少年時代的科學熱情,那你肯定不是天才科學家。

可以說,這本書是西方科技的啓蒙書,相當於中國儒學的《論語》。

想一下,沒有《論語》,中國還有儒學這個學派嗎?

中國有沒有引進呢?其實有的,早在明朝時期就開始引進了,具體翻譯的是一個外國人跟中國科學家。

外國人叫利瑪竇,意大利人。他在明朝萬曆年間,跑到中國來傳教 。利瑪竇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最早的那批人。他應該是西方學者學習中國文學,研究中國典籍最早的人。他在中國的影響很大,跟中國的官員與社會名流接觸比較多,他把西方的一些文化傳到了中國,對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徐光啓因回家守墳,錯失挽救明朝的大好機會 第2張

中國人叫徐光啓。徐光啓出生在農戶家裏,後來他祖父因爲經商曾富裕過,後來到了徐光啓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落,又回去中田了。徐光啓年輕時也是過得相當不順遂。去考了鄉試,結果不中,只好回家裏教書謀生。但是父母年紀大了,加上又遇上了水災,日子有點揭不開鍋了。後來他想着還是要換個出路,又去參加鄉試,結果還是不中。這也很正常,徐光啓可能小時候跟農田打交道比較多,他喜歡研究水利,研究科學,所以科學比較厲害,考鄉試不考這些,所以沒辦法了。

過了幾年徐光啓跑到廣州教書,這次他結識了耶穌會士郭居靜,這讓他的人生開始發生了變化,後面他結識了一些上流社會的人。這考試運也開始來了,最終在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中了進士,這太不容易了,他已步入中年了。

徐光啓因回家守墳,錯失挽救明朝的大好機會 第3張

既是大學士,也是科學家的徐光啓,跟利瑪竇一起翻譯《幾何原本》,翻到前六卷的時候,決定先出一本出來。因爲前六卷是比較容易的。現在的小學生或者初中生,也可以拿前六捲來學學,雖然有很多替代的書了,但這個書裏的東西依然會讓人震撼,裏面有一種科學的美在裏面。

出了第一本前六卷,還有九卷,出完了,纔是一個體系,可這個時候,出事了,徐光啓的父親去世了。

在中國儒學的價值觀裏,不管你是啥官,那父親去世了,那必須也得立刻脫下官司服,回到家裏去守墓。那可不是現在三天喪假的事,而是要守三年,這就是丁憂。那在明朝,朱元璋就嚴格要求做到丁憂,基本上沒有誰逃脫。當下的社會風氣就是這樣的,輿論也是對丁憂有嚴格要求的。

張居正這位明朝的改革小先鋒,他就曾經玩了一把反丁憂,也就是奪情。小皇帝說: 現在事情這麼多,國事大過家事,你還是別回去守墳了,留下來,國家需要你。那是不是小皇帝說的呢?皇帝那麼小,哪會說這翻話,是張居正他自己幫自己圓場說的,國家需要我,我走不開。張居正的奪情受到明朝官場的大力批判,也成爲後面批判他的罪行。

所以,徐光啓必須回去守墳,到了這裏,也沒有人跟他說,民族需要你,科學需要你,國家需要你。

一守三年之後,那很多東西都會改變了,很多官員丁憂三年回來,基本上很難再現輝煌,現代職場女性,回家生個孩子休個產假,回到單位,連個辦公的地方都沒有了,要在廁所門口辦公了,何況官員?丁憂本來也是皇帝爲了防止官員坐大的一個技巧,別管你多大官,總有離開的一天。

那徐光啓回來之後,利瑪竇已經死了。

那自然沒有辦法繼續完成剩下的九卷的翻譯,這個事情直到二百年後,由中國科學家李善蘭翻譯完成。但這個時候,已經是鴉片戰爭,這個時候學科學,遲了!錯失了大好機會了。

可以說,丁憂制度雖然是孝道,但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也因爲徐光啓的丁憂,使中國錯過了《幾何原本》的全本,中國少了一本科學啓蒙書,中國可能因此少了一批的科學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