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羅憲是蜀國難得的將領,爲何劉禪卻沒有重用他呢?

羅憲是蜀國難得的將領,爲何劉禪卻沒有重用他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263年秋,司馬昭調集各路兵馬,大舉伐蜀。魏軍兵分三路,鄧艾率兵三萬,進攻甘鬆、沓中的姜維軍隊。鄧艾接到命令以後,讓天水太守王欣進攻姜維大營,讓隴西太守牽弘攔截姜維的退路,又派金城太守楊欣進攻甘鬆。

鍾會率十餘萬人由關中經斜谷、駱谷、子午谷三道南攻漢中。以廷尉衛瑾持節監伐蜀軍事,行鎮西軍司,隨鍾會軍行動。鍾會治軍嚴整,出兵時他讓門牙將許儀在前修整道路,因橋澗穿落馬足,鍾會將許儀斬首。

羅憲是蜀國難得的將領,爲何劉禪卻沒有重用他呢?

從司馬昭的安排來看,很明顯把滅蜀的功勞,讓鍾會來完成。只是讓鄧艾替鍾會牽制姜維。

姜維得知鍾會攻佔漢中後,立刻率軍還蜀,巧施調虎離山計,使奉命斷他後路的諸葛都撲了空。蜀軍得以經過橋頭東歸。與劉禪派來接應廖化,張翼會合,據守劍閣天險。

鍾會率軍進攻劍閣,蜀軍據險堅守。鍾會久攻不克,糧草又接濟不上,鍾會一度打算撤軍。司馬昭精心策劃的滅蜀計劃眼看要夭折,這個時候足智多謀的鄧艾提出一個出奇制勝的計劃。

羅憲是蜀國難得的將領,爲何劉禪卻沒有重用他呢? 第2張

鄧艾上書朝廷說:“現在敵人敗退,正應乘勝追擊。從陰平抄小路經過漢德陽亭直取涪城,離成都只有三百多裏了。這樣出奇兵直搗敵人心臟,劍閣守敵必然回軍救涪,那鍾會大軍就可長驅直入了。如劍閣守敵不還,那涪城守敵就不堪一擊,我軍就可以攻下涪城,直取成都。”

鄧艾決定從陰平古道奇襲蜀國,開始整頓軍隊,挑選精銳,並邀諸葛緒一道進軍,諸葛緒認爲這不是自己分內的任務,拒絕參加,鄧艾便率領自己的三萬孤軍踏上伐蜀的征途。

從陰平到江油七百多裏,都是荒無人煙的崇山峻嶺、深谷絕壁,鄧艾率領將士們鑿山開路架橋造閣,一路上歷盡艱險。糧食也接濟不上,情況非常危險,六十六歲的鄧艾處處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勇氣激勵中下將士,在一處無路可行的絕壁前,鄧艾用氈裹着身體,首先從山上滾了下去,將士們看到主帥這樣,個個奮勇爭先,攀木緣崖而進。

經過二十多天的艱苦跋涉,鄧艾終於率領自己的部隊進抵江油城下。鄧艾對着疲憊不堪、缺衣少食的部下大聲激勵道:“現在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前面的江油城中糧食很多,攻下江油就可以得生,後退只有死路一條,大家都要拼命進攻!”將士們齊聲應道:“願決一死戰!”鄧艾便率軍進攻江油。

羅憲是蜀國難得的將領,爲何劉禪卻沒有重用他呢? 第3張

駐守江油的蜀軍以爲魏軍還被姜維阻擋在劍閣,看到鄧艾突然兵臨城下,大爲驚慌,江油守將馬邈投降。蜀國將軍諸葛瞻聽到鄧艾兵至江油,立刻從涪城,進軍綿竹,準備攔擊鄧艾。鄧艾佔領江油以後,迅速向綿竹進發,正遇諸葛瞻列陣迎候。鄧艾命令兒子鄧忠和部將分兩路進攻蜀軍,結果戰敗退回,鄧忠對鄧艾說:敵人還很強大,現在不能進攻。

鄧艾大怒喝斥道:“我軍生死存亡,在此一舉,還有什麼不能進攻呢!”鄧忠只能回身再戰,拼命進攻,終於大破蜀軍,蜀軍主將諸葛瞻和兒子諸葛尚、尚書張遵被魏軍殺死。鄧艾乘勝前進,進軍雒城,蜀國都城成都已經遙遙在望了。

劉禪聽到諸葛瞻戰敗、鄧艾兵臨雒城的消息,大爲震驚,慌忙召集羣臣商議,劉禪採納了譙周的建議,派使者帶着降書和自己的印璽、綬帶到雒城向鄧艾請降。公元263年十一月,鄧艾率軍進入成都,割據巴蜀四十二年的蜀漢滅亡了。

當鄧艾迅速向綿竹進軍的時候,劉禪派出的是諸葛瞻迎戰,實際上這是劉禪用人不當,諸葛瞻雖然是諸葛亮的兒子,但是諸葛瞻並沒有諸葛亮的才華。如果劉禪不讓諸葛瞻出戰,而是讓武將羅憲迎戰鄧艾,鄧艾會死無葬身之地。

羅憲字令則,襄陽人。他的父親羅蒙,擔任過廣漢太守。羅憲很早就靠着才華出名了,公元238年,羅憲在蜀國當過太子舍人、宣信校尉。並兩次到吳國出使,羅憲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蜀國後期,宦官黃皓開始專政很多文武百官開始巴結黃皓。羅憲卻剛正不阿,不肯與其他人同流合污。黃皓憎恨羅憲,就把羅憲貶爲巴東太守。當時大將軍閻宇都督巴東,閻宇讓羅憲領軍,當閻宇的副將。

公元263年,魏國進攻蜀國,劉禪調裏閻宇回成都參戰,羅憲留下來鎮守永安城。東吳聽說魏、蜀兩國開戰,便派盛憲偷襲永安城,於是羅憲應戰盛憲,結果盛憲大敗。吳國又派步協徵永安,結果還是大敗而回。

吳國沒有辦法了,派陸抗進攻陸抗。陸抗的軍事才能,要比鄧艾還要高,當陸抗和羅憲對戰時,陸抗絲毫沒有賺到好處,攻打了永安一年多,吳軍還是沒有打開永安的大門,最終陸抗帶着吳軍敗走。

通過羅憲對永安城一年多的防守,我們可以看出,羅憲屬於一位軍事人才。如果讓羅憲去防守成都,或者去綿竹對抗鄧艾,都會讓鄧艾死無葬身之地,只可惜劉禪有眼無珠不識人。割據巴蜀四十二年的蜀漢,還是在劉禪手裏滅亡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