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齊國的實力是與秦不相上下,爲何最終被滅呢?

齊國的實力是與秦不相上下,爲何最終被滅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在周王朝衰落之後,曾有很長的一段戰亂時期,歷史上將其稱爲“春秋戰國時期”,於是逐漸分爲了七個大國,“齊、楚、燕、韓、趙、魏、秦。”

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便是出自這個時期,例如“臥薪嚐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至於最後的結局,相信大家也一定都瞭解,秦統一六國,成立了大秦王朝。

但在其統一之前,齊國的實力是與秦不相上下的,那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齊國眼睜睜的看着其他五國被滅自己卻無動於衷呢?最後獨自面對強大的秦國又該如何是好?

東周晚期,春秋紛爭

要想了解這件事情的緣由,就要從春秋的歷史開始說起。

到達了春秋時期,周王朝的實力逐漸衰弱,已經沒有了實力號令羣雄,於是各路諸侯都開始蠢蠢欲動,想要自立爲王。

最先建立霸業的其實是齊國的首領齊桓公,他利用了管仲變法使其國力達到鼎盛時刻,隨後打出“尊王攘夷”的號召,聯合其他國家擊敗了外族人的入侵。

之後更是聯合其他七國一同討伐當時強大的楚國,經過一段時間的征戰,楚王不希望自己與齊桓公爭個你死我活,於是便派出使者議和,這使得齊國的地位逐步上升,最終成爲了春秋五霸之首。

而在齊國稱霸之時,楚國也沒有閒着,而是選擇往東方繼續擴大勢力,想要等待一個時機一統中原。

齊國的實力是與秦不相上下,爲何最終被滅呢?

齊桓公死後,齊國國力衰退不少,而此時的宋襄王想要效仿齊桓公一樣發展宏圖霸業,於是派兵想與楚國一較高下。

這時的楚國國力十分強盛正是鼎盛時期,發現有人入侵,立馬派兵迎擊,最後宋襄王大敗,還差點丟了小命,導致原本齊的同盟國最終都變成了楚的同盟國。

最後由於晉楚爭霸中原,其他許多小國乘機崛起,而經過多年的戰爭和不停的土地變更,局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動,原本的幾百個小國逐漸變爲以七個大國爲中心,春秋時期也就此結束。

戰國時期,齊國衰敗

由於不斷的征戰,導致其他國家的國力都有所衰退,只有魏國一家獨大,並開始逐步稱霸中原。

也正是因爲魏國太過於強大,導致其他鄰國揣揣不安,於是幾國邊境常常磨擦不斷。

之後趙國爲了擴大自己的領地攻打衛,但魏國則一直將其看做是自己的附屬國於是派兵救援,這也是著名的馬陵之戰的開始,而這次戰役也造成了齊、魏在東方的均勢。

這樣的局面一直維持了很長一段時期,但隨後商鞅變法使得秦國逐漸強盛,先是向東發展打敗了三晉、並讓魏國被迫割據了其在河西的全部土地。

隨後更是向西南發展,經過連年的征戰,原本弱小貧窮的秦國已經成長爲戰國時期的超級強國,其領土甚至可以與楚國相比。

而在這個時候能與秦國相比較的只有齊國,但因爲楚國領土廣闊土地肥沃,所以成爲了鬥爭的焦點。

面對外軍的來襲,楚國因爲變法不完全,導致國力一般,只能依靠人海戰術迎敵,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楚國只能向齊國尋求幫助,希望它能與自己一同抗擊秦國。這也讓秦軍的進攻到達了瓶頸,形成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齊國的實力是與秦不相上下,爲何最終被滅呢? 第2張

於是秦國祕密派使者前往楚國,並向它傳達了絕齊從秦的意思,還答應事成之後分給楚國六百里商地做爲補償。楚懷王一聽這話,自然是高興萬分便一口答應了下來,於是與齊國決裂。

可當其派人去兌現承諾之時,得到的卻只有秦國宰相張議的一句狡辯“只有六裏”。

盛怒之下,楚懷王下令出兵討伐秦軍,卻因爲兵弱將寡被其大敗,而這一戰後,楚國的國力徹底被擊垮,淪爲了與其他小國一般。

公元前286年,齊國爲了擴大自己的勢力,擊敗宋國,而它的這般做法也讓其他國家感到不安。

秦國抓住了這個機會,便派出使者前往各國遊說大家一同攻齊,於是五國聯軍一同前往,大敗齊軍,並一舉攻下來齊都臨淄,齊王也因此逃到國外,但卻被楚王抓回並擊殺。

從此強大的齊國不在,造成了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

秦並六國,齊又如何

而後秦王政繼位,他命令手下大臣用金錢去收買其他六國的重臣,導致其他六國內人心不一,隨後發兵東征,經過多年的征戰,終是一統中原成就霸業。

看到這裏或許有人就會問了,那齊國究竟去哪了呢?

經過大敗之後,齊國國力大減,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雖然隨後復國,但其對於戰局的影響已經變得微乎其微,基本上失去了爭霸中原的資格。

至於齊國爲什麼沒有援助其五國,其實有三種說法。

其一則是,因爲齊國的覆滅與其他五國脫不了干係,所以並不想放下芥蒂幫助其他五國一同抗秦。

其二就是,秦國動用了大量的財力收買了齊國重臣的人心,導致國內人心不一,自然就很難往好的方向發展。

第三則是,齊國其實對其他五國有過援助,只不過當時的秦國太過於強大,齊王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便放棄了援助。

其實最爲重要的原因是,因爲齊國被大敗之後,信心大減,再加上之後上任的齊王並沒有治國之才,所以才讓自己曾經的強國淪落到這個地步。

最後一直以後親秦的齊國,在秦滅掉其他幾國之後,發兵伐齊,等到齊王匆匆忙忙的組建軍隊抵抗敵軍已經爲時已晚,秦軍所到之地勢如破竹,隨後導致齊國滅亡。

小結:

其實從齊國的歷史可以看出,一時的強盛並不能代表一世的強盛,最重要的是要有那種被擊敗後還有東山再起的決心。

越王勾踐,十年的臥薪嚐膽換來了吳國的滅亡,成功複習了越國,而齊國在經歷過打敗之後,卻一蹶不振,逐漸向秦俯首稱臣,在這個時候其實齊國就已經滅亡了。

脣亡齒寒的道理其實都懂,齊國自然也有過這個想法,只不過等到它想要爲其他國家提供幫助之時,已經沒有了這個能力,最後面對強大的秦國,則是其自己導致的。

老虎旁邊怎麼會容忍有其他生物的棲息,而當齊向秦彎腰的那一刻就已經敗了,最後的結局也是可想而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