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趙匡胤當皇帝后,他都做了哪些善事呢?

趙匡胤當皇帝后,他都做了哪些善事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知道,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個連朱元璋都佩服的人,朱元璋一向眼高於頂,但對趙匡胤卻不吝讚美之辭,稱趙匡胤有“君天下之德”和“安萬世之功”。所謂“德”與“功”者,通俗點理解,就是說趙匡胤當皇帝后,一輩子都在做善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若要說趙匡胤一輩子做了哪些善事,我認爲主要有5大件:

趙匡胤當皇帝后,他都做了哪些善事呢?

第一件善事,統一華夏。自唐末到五代十國,長達七十年的藩鎮割據,國家分裂,生民痛苦,是趙匡胤結束了這一切紛亂與痛苦。第二件善事,斬斷內戰之根。趙匡胤認爲,光結束戰亂還不夠,還要消滅引起內戰的根源:藩鎮,於是他“杯酒釋兵權”,杜絕了地方割據勢力的存在,使宋朝不再有內戰。第三件善事,對於士大夫,趙匡胤承諾不殺士大夫,與士大夫共治國家,使宋朝成爲“文人的樂園”。第四件善事,對於讀書人,趙匡胤改革科舉,大大增加進士科的錄取人數,真正使讀書成爲出人頭地的捷徑。第五件善事,對於一向讓人瞧不起的商人,趙匡胤不再一味地抑制,而是鼓勵其發展,使宋之商業興旺發達。

正因有此五善,趙匡胤創造了歷史上著名的“建隆之治”。可是我們知道,趙匡胤是通過兵變起家的,說明他是個厲害的武將,爲什麼一個糾糾武將,卻造就瞭如此德政呢?

01乾淨而幸福的童年,讓趙匡胤性格里沒有狠毒二字

公元927年,趙匡胤出生於洛陽,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弘殷在洛陽掌禁軍之職,收入頗高,保證了趙匡胤童年的衣食無憂;杜氏溫柔賢淑,精於教子,保證了趙匡胤知書達理;而趙家又非高門大戶,家族裏無兄弟反目、爭權奪利之類事情發生,使得童年的趙匡胤一顆心十分純正,沒有受到狠毒與陰暗這些不良呂質的污染。

要知道,童年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非常之大,幸福的童年往往會讓一個人一生幸福,不幸福的童年往往會讓一個人產生許多不良品質。比如秦始皇爲什麼那麼冷酷?就是因爲他從小在趙國跟他的父親一起做人質,活在屈辱中。後來,其父親秦異人與呂不韋逃回秦國,卻把他和他母親扔在趙國,讓他又一次嚐盡屈辱和痛苦的滋味。這才讓他產生敏感多疑、冷酷無情等不良品質。再比如朱元璋爲什麼冷酷,也與他童年時代是在飢餓與痛苦中度過的有關,他一家人幾乎都餓死了。

趙匡胤的童年幸福而快樂,所以他的性格里多是偏溫暖的品性,比如冷酷無情、心狠手辣、孤高、陰險、腹黑之類性格,離他是比較遠的。

02從基層做起,明瞭底層疾苦

趙匡胤並不是靠父親的關係走上領導崗位的,他立志自己闖出一番事業來,所以他離開家去創業。趙匡胤先是跟着郭威幹,郭威死後他便跟着柴榮幹,都是從底層做起,衝鋒陷陣,冒着雨一般密集的箭矢打仗,隨時都有可能喪命。

在這些經歷中,趙匡胤學會了二樣東西。

首先是學會關心底層士兵。 趙匡胤初至郭威處,處於創業階段,需要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來證明自己,以求升遷。而戰爭勝利之要訣,在於士兵們團結一心,敢打敢拼。士兵們團結一心、敢打敢拼,又有賴於主將平時關心士兵,照顧士兵,有威信,得人心。趙匡胤就是這樣的,他懂得如何去關心、照顧士兵,一日兩餐管飽、管好,天冷注意給他們添衣……所以屢戰屢勝。

其次,趙匡胤愛惜部下和士兵們的生命,打仗不拼命,注重鑽研戰法。趙匡胤帶的兵不多,經不起消耗戰,如果他一味猛打猛拼,很快將士兵拼完,那他便很難得到賞識。趙匡胤不是這種人,他打仗一直靠智取,或者是採用陣法,用最小的損失獲取最大的勝利。

當對於士兵的關心與愛護成爲一種習慣,那麼趙匡胤成爲皇帝之後,他就把這種關心與愛護轉移到了人民身上。如此,豈不是人民之福!

其實,趙匡胤即使是對於敵人,也不主張多殺傷的。比如在他統一華夏的過程中,包括佔荊湖、滅後蜀、平江南,趙匡胤對投降的皇室成員及別朝的大臣都能做到寬大處理,從不迫害。再比如宋朝建立後,趙匡胤興武廟,紀念歷史上有名望的武將,趙普等人將孫武和吳起列入武廟,趙匡胤見到這兩人塑像,立即要求將兩人移出。理由是兩人主張多殺傷,吳起的多殺傷爲大家所熟知,孫武則是因爲說了這樣一句話:覆軍殺將,方爲全勝,趙匡胤就認爲他殺氣太重。

趙匡胤當皇帝后,他都做了哪些善事呢? 第2張

03酷愛讀書,書籍洗盡其戾氣

趙匡胤特別注意提升自己,他提升自己的方式就是讀書。在他的征戰生涯裏,他都是一邊打仗一邊讀書的,或者說白天作戰,晚上讀書。有一次,周世宗的部下向周世宗告密,說趙匡胤隨軍而行的行李車上,裝了幾大箱的財寶。周世宗派心腹去查,打開箱子,裏面卻根本沒什麼財寶,全是書。弄得周世宗很尷尬。

趙匡胤小時接受過教育,喜歡讀書,他讀書主要是爲增長見識,學習計謀,用在軍事和治國上。趙匡胤行軍打仗,屢有奇思妙想,其實都是採用兵書上的原理,再與現實相結合的結果。

讀書這種愛好,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就是它能洗盡一個人身上的戾氣。因爲讀書的過程,就是修養與修煉的過程,常年在書裏暢遊,必然會增添文雅之氣而洗盡戾氣。不是嗎?

趙匡胤的讀書愛好,反映在他的治國上,就是一直堅持以仁德治國,替百姓辦事。

趙匡胤唯一一件做得不地道的事情,便是陳橋驛之變,他取代了周恭帝柴宗訓,所以他心裏一直有歉疚。在攻進開封城後,他對柴氏家族的成員一律優待,不準將士們騷擾。後來還賜給柴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臨死前,生怕後來的皇帝虧待了柴氏子孫,於是立下了遺囑:

“ 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