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辛棄疾的代人賦,寫盡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辛棄疾的代人賦,寫盡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語:說起古代命運多舛的詩人,我們大多數都會想起同一個人,他就是南宋著名文學家——辛棄疾。世人稱辛棄疾爲“詞中之龍”,他們都認爲辛棄疾武能比岳飛,文能比蘇軾。由此可見,辛棄疾不論在官場還是在文壇,其地位都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上天雖然賦予了他非一般的才能,但是卻沒有給予他一個安穩的生活。辛棄疾出生在一個飽受戰亂之苦的年代,所以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和軍事有關的。不過,他曾寫過兩首風格迥異的《鷓鴣天·代人賦》,它們都與戰爭無關。今天,我們便來簡析一下辛棄疾的這兩首《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的代人賦,寫盡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辛棄疾的一首鷓鴣天,重筆寫離愁,成就了千古佳句

一、第一首《鷓鴣天·代人賦》

寒鴉伴着落日的餘暉飛回了巢穴,呈現出一片哀愁的景色。在這片傷心之景中,唯有池塘邊柳樹新長出的嫩綠新芽顯得格外溫柔。如果不是親身感受到離別的痛苦,根本就不會相信世界上會有人因爲離愁別恨而白頭。

肝腸寸斷,淚如泉涌,滿懷相思之情,再一次登上了小紅樓。我明明知道我們的感情已經被這層層山巒所阻隔,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杆旁,一直向遠處凝望。

據歷史記載,公元1181年冬天,辛棄疾在朝堂上遭遇大臣彈劾。雖然在朝堂遭人彈劾這件事在古代社會十分常見,但是當時的辛棄疾並沒有選擇繼續留在官場過爾虞我詐的生活,而是卸甲歸田、隱居上饒,這首詞就是他在帶湖閒居時創作出來的。

這首詞的整體創作風格可以說和辛棄疾平常的創作風格毫不相干,因爲這首詞並非是辛棄疾用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所作的,而是代替一位飽受相思之苦的女子來抒發心中之痛的。也就是說,一直走豪放路線的辛棄疾這次寫了一首優美婉約的詞。

作者開篇便寫了一幅憂愁傷心的景象,由此奠定了全篇滿懷憂愁與怨恨的基調。然而接下來他並沒有繼續寫愁與恨,而是描寫了一幅池塘邊柳樹抽芽的唯美景象。此處便體現出了作者創作時的別出心裁,他正是準確把握了這名女子的內心,才能賦予這置身蕭瑟之景的女子一絲溫暖的安慰。

辛棄疾的代人賦,寫盡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第2張

開頭展現了兩種景象、兩種感受的辛棄疾,下一句更是直抒胸臆,十分直白地表達出這名女子心緒的低迴婉轉。而表達完女子飽受相思之苦的心情後,作者在下闋仍繼續揣摩這名女子的心理,從而將其細膩真摯的感情徹底抒發出來。

結合歷史背景通讀全篇,我們不僅僅能感受到辛棄疾對這名女子的同情與理解,還能感受到辛棄疾寄託於其中的不得志的苦悶。

二、第二首《鷓鴣天·代人賦》

田間小路旁的桑樹長出了柔軟的嫩綠新芽,東邊鄰居家養殖的蠶種也已經孵出了小蠶。平坦的山崗上被滿滿的細草覆蓋,已經有小黃牛在那裏哞哞直叫了。落日的餘暉散落在春寒時節的樹林,烏鴉棲息在其中。

遠處近處的山峯連綿不絕,小路縱橫交錯,青布酒旗飄揚處有一戶賣酒的人家。城中的桃花害怕風雨的摧殘,所以要說春天最明媚的景色,當屬溪邊盛開的薺菜花。

和上一片的寫作背景相同,這裏不做過多敘述。

辛棄疾的代人賦,寫盡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第3張

縱觀全篇,整首詞描寫的是江南鄉村的美麗景色。作者上闋寫近景,下闋寫遠景,他運用遠近結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將自己對官場爾虞我詐的厭煩和遠離世俗、置身鄉野的無限熱愛表達得淋漓盡致。作者通過在上闋描寫“桑樹抽芽”、“蠶卵孵化”、“平岡細草”、“黃牛鳴叫”等景色,表現了鄉村生活的悠閒與愜意。

而在下闋所描寫的遠處的山峯、小路、酒家等景象,則是將整首詞增添了些許真實的生活氣息,顯得這首詞更加生動有趣。詞的最後一句便是點題之筆,他將自己內心的難言之隱寄託在景物之中表現出來,以反襯的手法表現出對南宋朝堂寄予的厚望。

辛棄疾的這兩首《鷓鴣天·代人賦》雖然描寫的是不同的場景,但是都是他隱居上饒後的作品,都是他習慣悠閒安逸的鄉村生活後所創作的。由此可見,辛棄疾正是因爲遠離了朝堂的爾虞我詐,所以才能更加親身體會到隱居鄉間的恬淡與寧靜。

這本《辛棄疾詞傳》中不僅整理了辛棄疾的詩,還使我們真正瞭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灑脫。唯有等我們真正走進他的詩詞才能夠走進他的人生,進而學好他的心境。

《辛棄疾詞傳》還以辛棄疾的詞爲主題,從那時候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辛棄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辛棄疾的文官形象。

除此以外,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辛棄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辛棄疾的生平中感受到他作詞時的心情,進而更爲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