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的縣有多大?一般需要多少官員管理?

古代的縣有多大?一般需要多少官員管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這句話概括起來就是“郡縣治,天下安”。這其中,縣作爲基層的行政區劃,存續時間已有兩千多年,與普羅大衆聯繫最爲密切,歷來受到人們的關注。當然,我們說到縣,必然要提縣制。縣制如何,直接關係官治政策的施行和民治事宜的維護。

縣制是古代最爲穩定的行政區劃之一。

對於縣,很多人會想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用丞相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從而認爲“縣”是李斯和秦始皇的首創。

其實,並不盡然。

古代的縣有多大?一般需要多少官員管理?

縣和縣制在我國曆史比較久遠,一般認爲縣和縣制分別可以追溯到西周時代和春秋時期。縣者,“懸”也,有時又作“寰”,在西周時期特指“王畿以內國都以外的地區或城邑四周地區”。此時,縣還是隻是一個說法,並沒有明確的治理指向。春秋時期,楚國有楚武王熊通奪嫡成功後,便吞併了周邊的權國,改權國爲權縣,並設置縣伊治理,這便是我國縣制的開端。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縣比郡要大得多,畢竟“天下地方千里,分爲百縣而繫於國。”而隨着分封制的瓦解,到了秦漢時期,尤其是普遍實行郡縣制後,縣成了郡之下的行政區劃。此後,無論朝代如何更迭,作爲權力最底層的縣制,幾乎沒怎麼變過。總體來看,我國的縣制是比較穩定的。

古代的縣到底有多大呢?

秦初,朝廷“分天下以爲三十六郡”,後來隨着面積的擴大,又增至48郡,每郡大約管理20個縣左右。秦朝的疆域大概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縣劃分又如此之多,可見秦之縣較今天已然縮水不少。“漢承秦制”,但縣的數量有增無減,到了東漢時期,已有千餘個之多。隋朝時,隋煬帝改州爲郡,實行郡縣制,全國有190個郡,1255個縣;唐後期及遼宋金時期,國家實行道(路)州(府)縣制,縣的數量大致在1500個左右。此後,縣歷經元明清,維持在千餘個左右,一直到清末(1911年)的1381個,總體數量比今天略少,但都基本處於一個數量級。

朝代更迭,疆域變化,縣制的範圍總體來看是比較穩定的,而且治域(注意不是縣城)應該和現在差不多。

古代的一個縣有多少人口呢?我們概算一下,秦朝數初年,總人口徘徊在一千萬左右(《帝王世紀》“然考蘇張之說,計秦及山東六國戎卒,尚存五百餘萬。推民口數,尚當千餘萬。”),按照千餘縣算,每縣人口只有萬餘人。漢代鼎盛時期有人口六千餘萬,平均到各縣只有5-6萬人。清代,人口峯值在4.3億,辛亥革命時,人口大約3億左右,每縣的人口大致在20-30萬人之間。

古代縣制的官吏設置,國家正式人員少得可憐。

凡是縣制必有一個或若干個衙門,有一套相應的班子。這個班子最高長官,就是縣官,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縣令、知縣、縣知事,等等。縣令統籌全縣之政務,擁有絕對的決策權、監督權及管理權。當然,一縣事務衆多,縣令凡事未必就能親歷親爲,他也需要助手。縣令之下,一般設縣丞、縣尉、主簿等輔佐官員。縣丞負責典文書及倉獄,一般爲1人;縣尉掌治安捕盜之事,根據縣大小,設1-2人;主簿在縣一級簡稱爲“簿”,在主簿廨辦公,主要處理戶籍、緝捕、文書辦理事務。一般而言,縣令、縣丞、縣尉、主薄爲國家職官,有正式編制。

古代的縣有多大?一般需要多少官員管理? 第2張

縣政系統中還設置爲數不少的掾吏、吏員,這些就是具體辦事的人員。掾,就是副官佐或官署屬員,唐之前有正式編制,之後則無;吏,指小公務員,一般沒有編制。水滸傳中,宋江的押司其實就是吏的一種。掾吏、吏員在不同朝代、大小縣份,也有不同,一般有幾十人之多。

除了縣令、輔官、掾吏、吏員之外,一縣還招募佐雜、三班六房和幕友、長隨等人員。如果將這些人員算起來,一縣的工作人員則在百餘人左右。當然,有時候朝廷對這些吏役的人數也有限制,以免體制臃腫,增加財政負擔。

古代的職官吏役那麼少,是如何有效管理一縣事務的?

古代人口少,地廣人稀,社會生產力低下,事務相對簡單,用這些人治理一個縣是有餘地的。最爲關鍵的是,古代社會治理其實長期處在官治與民治的二元社會控制體系中。

一縣縣治更是如此。

所謂官治,就是由縣級政府主導,進行維護治安、救荒賑濟、組織稅收和公共工程的建設。如清代咸豐朝之後,民生的救賑逐步轉移到地方政府身上,知縣(清代爲知縣)則不遺餘力地對蠲賑評議,進行政府救助。

所謂民治,就是在宗法社會裏,充分發揮宗族、士紳和富豪等“地方勢力”的作用,着力進行思想教化,或處理民事糾紛。古代講究,“民不舉,官不究”,這也爲“地方勢力”發揮作用提供了空間。

官治與民治共同發力,能有效地保證一縣事務有條不紊的運行。如此,也就給我們這樣一種現象,一縣衙門往往不足百人,卻能有效管理一個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