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僅五千人的涇原兵變爲何就嚇得唐德宗逃出皇宮?

僅五千人的涇原兵變爲何就嚇得唐德宗逃出皇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涇原兵變,主流說法是因爲唐德宗昏庸無道,再加上當時各地軍閥林立,所以纔會發生這種事。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可實際上,涇原兵變就是錢惹出來得禍事。

錢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世界上最難解決的問題。總的來說,如果錢不是問題,世界上的普遍的問題,通常都不是問題。

帝國存在的普遍問題,通常都是因爲錢引起的。如果錢不是問題,那麼晉惠帝也是治國的一把好手。只要帝國政府不缺錢,何不食肉糜呢?

可問題是:錢或許可以憑空變出來,但物質不會。所以當唐德宗開始想辦法搞錢時,馬上就引發了大問題,因爲不管你怎麼操作,只要你敢出去四處搞錢,肯定都會惹得天怒人怨。

政府搞錢的方法,最常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兩種。

一種就是發行國債。

如果大家對中央政府的財政有足夠的信心,這種方法自然可以解決許多問題。

問題是,如果大家對政府的財政缺乏信心,你用這種方法搞錢,肯定和上街搶劫沒有區別,因爲隨便一張白條,就想從別人家拿走大批的真金白銀;人家不想掏,你就派人強行攤派;再不行,各種大刑伺候。這哪叫政府啊,強盜下山最多也就是這副德性吧!

一開始,有人對皇帝說:“有錢人多的是,一家借上它萬數八千兩銀子,借上一千兩戶有錢人,就是一兩千萬兩銀子。有這樣一大筆錢支持,再打個一兩年仗,那是啥問題也沒有。”

時兩河用兵,月費百餘萬緡,府庫不支數月。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建議,以爲:“貨利所聚,皆在富商,請括富商錢,出萬緡者,借其餘以供軍。計天下不過借一二千商,則數年之用足矣。”上從之。甲子,詔借商人錢,令度支條上。

可問題是,如果真的張嘴借錢,把長安城折騰了個底朝天,也就弄出八十萬兩銀子。把天下折騰了個一片狼藉,也不過折騰出二百萬兩銀子。

在此期間,不好好交錢的人就被抓起來審訊,寧死不捨財的人就以上吊拒之。這樣一折騰,整個大唐帝國一片狼藉,就如同被強盜下山搶劫過一般。

判度支杜佑大索長安中商賈所有貨,意其不實,輒加捶,人不勝苦,有縊死者,長安囂然如被寇盜。計所得才八十餘萬緡……計並借商所得,才二百萬緡,人已竭矣。

僅五千人的涇原兵變爲何就嚇得唐德宗逃出皇宮?

用這種方法弄出來的錢不夠,政府就用另一套方法解決,那就是巧立名目加稅。

這樣一折騰,民間更是遍佈怨氣。事實上,涇原叛軍造反時,高呼的口號就是:“我們來了,你們以後就不用交各種苛捐雜稅了!”

百姓狼狽駭走,賊大呼告之曰:“汝曹勿恐,不奪汝商貨僦質矣!不稅汝間架陌錢矣!”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如同坐在了火藥桶上,只是他本人並不知道。但是突然有一個火星落地,皇帝終於發現,自己再不趕緊跑路,就會被炸得粉身碎骨了。

只要我們知道這種歷史背景,自然就會知道,歷史書上那些雄才大略的皇帝,很容易得到人們的讚歎。但是放到了現實中,肯定誰也想對他破口大罵,因爲任何一個偉大的事業,都是由無數的錢財和炮灰堆積出來的。

看歷史書時,我們不需要從家裏拿錢出來,也不需要我們的親人當炮灰,我們自然會爲相關戰爭唱讚歌,可是一到現實之中,馬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後來,唐憲宗削藩的成功無法保持,主要就是因爲類似的原因。

說一千道一萬,唐憲宗削藩的成績也是無數錢財、炮灰堆出來的。關鍵是,維持這種勝利,還需要無數的錢財、炮灰繼續堆下去,到了後來,中央政府實在是支撐不住了

放到歷史書上,我們都覺得皇帝應該把削藩持續下去,但是真放到現實中,恐怕人們都會希望皇帝停止削藩。因爲繼續削藩,肯定是不斷地加稅和拉壯丁,前方的犧牲名單也會不斷擴大。

看着歷史書,我們更關心的英雄的事業、帝國的榮耀。面對現實時,我們更關心的恐怕是我們的小日子。

我們通常總認爲,皇帝有着無限的權力。問題是,當皇帝侵犯了大多數人的利益時,他分分鐘鍾就會被人打得滿臉都是血。

當整個社會全是反對聲音時,這就已經非常危險了,因爲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利用這種反對聲音起來鬧事。

當時,關東各大強藩都無法無天、紛紛自立爲王;中央政府的統治範圍,因爲各種攤派加稅,弄得遍佈不滿的聲音,在這種背景下,西北軍也忍不住蠢蠢欲動了。

因爲面對這種混亂的形勢,一個人只要敢放開想象,難免會覺得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就會應者如雲。在這種背景下,他們看到皇帝還敢不給自己面子,自然有一種壓不住火的感覺。

涇原軍區和五千將士準備出去鎮壓叛亂,他們路過長安城時,以爲皇帝會給他們發一大筆獎金。問題是,皇帝好像沒有就沒有給他們發獎金的意思。到了吃飯的時候,他們看到菜裏連塊肉也沒有,當時就火了。

在這種背景下,有人就開始說皇帝如何橫徵暴斂、奸臣如何貪污腐敗,總而言之,這樣腐敗的政府,值得我賣命嗎?不如我們重新擁立個皇帝,建立新帝國吧!

這種大逆不道的言論,在帝國穩定的時期,肯定是沒有人敢說的,就算有人敢說,也沒有多少人敢附和。問題是在當時背景下,這種大逆不道的言論,不但有人敢說,還很快得到普遍人的響應。於是,這五千涇原將士很快說幹就幹,揮舞着刀槍就向長安城奔跑過來。

涇原節度使姚令言聽到這個消息時,趕緊出去安撫自己的將士,但是面對混亂的局面,他自己也很快被裹脅進了叛亂中。

看着此時的涇原節度使姚令言,讓我總不禁想起1911年時的黎元洪。武漢軍區的亂兵造反,於是就把黎元洪裹脅了進去。當時的黎元洪,內心那是充滿了恐懼,也充滿了幻想。因爲身爲高級軍政長官,參與這種叛亂,恐怕不是殺頭能抵罪的。

但是凡事有萬一,如果叛亂勝利了,自己作爲叛軍的旗幟性人物,可能換取的利益必然會大到無法想象的地步啊。

有一點可以肯定,當他被亂兵裹脅進去的時候,留給他的選擇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他或者參與革命,或者馬上被正法。

當年的黎元洪如果敢說拒絕革命,亂兵當場就有可能砍了他的頭。面對此情此景,是福還是禍,這個實在難說得很。所以,黎元洪終於成了革命的領銜人物,總的來說,革命成功了,所以黎元洪一時也算風光無限。

如果1911年的叛亂被鎮壓了,而且滿清皇帝繼續高高在上,那什麼起義、革命,都得說成叛亂。

如果是這樣,黎元洪身爲高級軍政長官卻參與叛亂,等待着他的結果是什麼,還用細分析嗎?關鍵是,他交出自己的一顆腦袋就能了賬嗎?估計是不能的。

僅五千人的涇原兵變爲何就嚇得唐德宗逃出皇宮? 第2張

回到大唐當時的歷史,如果涇原軍人一怒,讓大唐帝國就此磚崩瓦解,而且從此改天換日,那涇原軍人的所作所爲,妥妥的也是代表正義啊。

因爲用擺在檯面上的大道理來說,大唐帝國從唐玄宗晚年開始,就一直在倒行逆施,於是弄得天下大亂,讓天下百姓戶口減半;後來肅宗、代宗都是無可救藥的信任太監、奸臣。德宗皇帝上臺後,開始人模狗樣,後來就被奸臣盧杞迷惑,爲了收稅,政府機構如同強盜下山一樣,逼得天下百姓不敢言而敢怒。現在涇原軍人一怒,天下紛紛響應,大唐帝國終於塌了。

問題是,大唐帝國並沒有因此瓦解,相反在風雨飄零中,硬撐了過去。於是涇原軍人起義,就變成了叛亂。節度使姚令言被叛軍裹脅着參與叛亂,最後只能死於非命了。

當亂兵衝入長安城時,長安城的百姓一片慌亂。

面對此情此景,亂兵不停地高呼,我們是代表老百姓的軍隊,我們要代表老百姓剷除各種弊政、嚴懲各種貪官污吏。你們想過上幸福生活,就跟着我們一起推翻暴唐!

於是,老百姓們的情緒得到了安撫,膽大的老百姓(也就是傳說中的刁民)還紛紛加入叛軍的行列,整個長安城一片混亂。

府庫的大門被打開了,叛軍指着堆積如山的財物說:“你看,皇帝盤剝的民脂民膏有多少?就是如此,皇帝還要可着勁地壓榨老百姓!”

於是大家紛紛衝過去,那是能拿多少拿多少。

後來,叛亂軍爲了拉攏人,一時是銀彈滿天飛。總而言之,跟着我們混,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關鍵是,他們一邊拿着銀彈四處拉攏人,一邊還不忘宣揚大唐皇帝的罪惡:“你看這個昏君,他家裏放着這麼多錢財?卻就是一毛不拔,還玩了命地壓榨老百姓!”

既據府庫之富,不愛金帛以悅將士,公卿家屬在城者皆給月俸。神策及六軍從車駕及哥舒曜、李晟者,皆給其家糧;加以繕完器械,日費甚廣。及長安平,府庫尚有餘蓄,見者皆追怨有司之暴斂焉。

隨後,叛軍還發動文藝工作者,編排各種醜化大唐皇帝的戲劇。幸好大唐皇帝勝利了,否則,我們看到安史之亂後的幾任大唐皇帝,估計都是標準的昏君和暴君形象。

總而言之,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涇原軍人一怒,天下人響應!

如果僅僅是涇原軍的五千將士蠢蠢欲動,這並沒有什麼。因爲區區五千亂兵,就想在長安城鬧事,那就是忘了死字怎麼寫。

哪怕是加上部分湊熱鬧的民衆,唐德宗一聲令下,把他們全部活埋了,肯定也是分分鐘的事。

問題是,當時的中央禁軍也跟着瞎起鬨,局勢就無法收拾了。

以前,禁軍是由宦官集團控制着。

我前面一再分析,宦官集團與皇帝的利益是高度捆綁在一起的,如果皇帝被人用武力火併出局,宦官集團恐怕就會遭受滅頂之災,所以宦官不管有多少缺點,在關鍵時候,絕對會站在皇帝一邊的。

但是當禁軍被朝臣系統控制了,問題就比較複雜了。因爲朝臣的利害關係,相對於宦官而言,與皇帝捆綁的並不深。所以在特定的時候,他們難免會有意無意地看皇帝笑話。

當然了,扯大道理時,這一切也可以理解。因爲皇帝是昏君、縱容宦官奸臣胡作非爲,弄得國將不國了,我們憑什麼要繼續忠於皇帝呢?

對於皇帝而言,他雖然高高在上,但是在關鍵時候,不要說大家都反對他了,就是大家在關鍵時候都選擇坐在那裏不動、甚至只是選擇磨洋工,皇帝當時就什麼也不是了。

上次,唐代宗逃出長安城,就是因爲看到吐蕃人攻打長安城,軍頭們都在旁邊看笑話。於是面對強敵,皇帝一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這次,唐德宗逃出長安城,無非是因爲五千不知天高地厚的軍人在長安城作亂,軍頭們都在旁邊看笑話。於是,皇帝一時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如果皇帝一聲令下,大家積極聽令,眼前的事根本就不是事。問題是,皇帝一聲令下,大家都在下面裝聾作啞,那可壞事了。皇帝當時就急瘋了,也嚇傻了。

面對此情此景,皇帝只能想到好漢不吃眼前虧,或是三十六計走爲上計。因爲你在長安城多呆一會兒,結果恐怕就是讓叛軍活俘了。

到此爲止,這是大唐皇帝第三次逃出長安城了。

其實,只要我們知道這種事實,就會知道,爲什麼歷史上的站隊會那樣殘酷。

在關鍵時候,你雖然沒有選票,但你站在什麼地方,顯然會決定統治者的命運。

比如說,現在的關中地區,只有五千涇原軍人公開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按理說皇帝擁有的實力絕對是壓倒性的。問題是,其它人不要說積極站在叛軍身後了,就是他們都站在旁邊看笑話,皇帝當時也只能瘋狂逃竄。

只要我們知道這種背景,自然就會知道,在關鍵時候站錯了隊,後果將是驚人的。如果皇帝不好好收拾戰錯隊的人,在關鍵時候,誰會在第一時間站在皇帝身後呢?如果大家都沒有這種覺悟,皇帝還混什麼呢?

皇帝逃出了長安城,剩下的事,就是大家繼續選擇站隊了。

換而言之,你是選擇站在皇帝一邊呢?還是選擇站亂軍一邊呢?

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爲你選擇錯了,有可能就是家破人亡,而且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如果你選對了,就是死了,也會成爲烈士,你的老婆孩子也會成爲烈士遺屬享受各種紅利。

如果活着,皇帝以後不重用你,還重用誰呢?不要說,皇帝當時就會哭着喊着亂開空頭支票了,就算皇帝啥話也不說,他以後能忘了你?

這種選擇,說簡單,它很簡單;說複雜,它很複雜。

這就好像你站在股市裏,現在你手裏的股票,你是該拋出?還是該繼續持有?還是應該大批再買進呢?

要說簡單,這種選擇實在太簡單了,因爲就是ABC三個答案,你選中一個對的就可以了。

簡單的看,你閉着眼睛蒙,都有百分之三十三的勝率。但是如果你能把這個簡單的遊戲玩好了,走在街上,肯定誰也得驚爲天人。

股市中出錯其實也不是多大的事,因爲賠個傾家蕩產,最多也就是一個人爬上天台,然後縱身跳下一了百了,而在皇權時代的政治舞臺上站隊,你錯了就有可能是要死全家的。

現在的問題是,你應該站在哪裏?

現在關東地區一片混亂,長安城被亂軍控制,而且皇帝跑都沒處跑。從某種意義上,此時的大唐帝國比安史之亂時更糟糕。

所以,難免會有太多的人認爲,大唐帝國已象一匹隨時會被稻草壓死的駱駝,只要你給他再加上一根稻草,大唐帝國當時就會玩完了。如果你現在給它扔上一麻袋石頭,肯定更不用說了。

面對此情此景,人們難免都會蠢蠢欲動。於是,各種平常號稱忠義的人,都紛紛站在了皇帝對立面,這也是涇原兵變聲勢浩大的主要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