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唐德宗到底做了什麼,引來河北地區叛亂?

唐德宗到底做了什麼,引來河北地區叛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前一輪的操作中,大唐中央政府以全勝收場:試圖世襲的李惟嶽,也被皇帝整死了。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李惟嶽危急時刻,李惟嶽手下有三個重要小弟先後背叛了他,所以皇帝可以名正言順地玩起了推恩令。

成德軍區被切割成了四份;一份贈予幽州節度使朱滔。另外三份,贈予關鍵時候給李惟嶽背後捅刀子的三個小弟。

一看皇帝這樣玩,大家都會本能地反對。因爲大家幫着皇帝收拾李惟嶽,絕不是爲了讓中央政令可以統一,而是想謀求自己的利益。

現在皇帝整死了李惟嶽,竟然想趁勢打鐵玩推恩令,直接把成德軍區分成了三份,這還了得?

王武俊背叛李惟嶽時,是計劃全盤接管成德軍區,卻只得到成德軍區的部分地盤,王武俊當時也不幹了。

皇帝這種操作沒有任何錯誤,因爲他的目標是不斷推進削藩計劃,如果削了李惟嶽,卻又被王武俊全盤接管成德軍區,這又有什麼意思呢?

唐德宗到底做了什麼,引來河北地區叛亂?

幽州節度使朱滔計劃得到成德軍區的三個州,皇帝卻只給他兩個。朱滔當時也不幹了。

皇帝這樣玩自然也沒有任何錯誤,因爲皇帝的目標是推進削藩計劃,如果削了成德的藩,就讓幽州變得越來越強大了,那不是前門驅狼,後門入虎嗎?

基於皇帝的角度,中央政府在實力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隨便扔塊肉骨頭,藩鎮大佬們就爭得你死我活,只要皇帝繼續一鼓作氣削藩,肯定就會很快解決關東的藩鎮問題。

所以,皇帝一看自己玩個推恩令,就遭到他們的反抗,當時就火了。總而言之,你們不服,老子非把你們打服了!

二月,戊午,李惟嶽所署定州刺史楊政義降。時河北略定,惟魏州未下;河南諸軍攻李納於濮州,納勢日蹙,朝廷謂天下不日可平。

但是戰爭進入此時,其實進了一個拐點上。因爲皇帝削藩進行的如此順風順水,這樣發展下去,藩鎮大佬的前途在什麼地方?所以,關東各大藩鎮,很快就又達成了共識。

既然關東各大藩鎮達成了共識,中央軍在關東地區,就很難打開局面了。

在這種背景下,幽州節度使朱滔不再和皇帝合作了,相反還想用武力強行奪取皇帝曾許給自己的地盤。

唐德宗到底做了什麼,引來河北地區叛亂? 第2張

看到朱滔這樣做,幽州軍區馬上分爲兩大派。

鴿派的態度很簡單,我們繼續站在皇帝身後,就算皇帝削藩成功了,我們也是削藩的功臣,皇帝肯定會給我們上好的狗糧;而我們現在站在皇帝對立面,實在太危險了,因爲自從安祿山、史思明造反開始,我們幽州跟着安祿山、史思明與中央政府對抗的人,還有多少活着的?我們不能再這樣玩下去了!

乃曰:“幽州之人,自安、史之反,從而南者無一人得還,今其遺人痛入骨髓。況太尉、司徒皆受國寵榮,將士亦各蒙官勳,誠且願保目前,不敢復有僥冀。”

鷹派的態度則是,繼續站在皇帝身後削藩,那就相當於於幫着皇帝挖坑,然後等着皇帝再把我們踢進坑裏活埋。因爲這樣削藩、削來削去,最後肯定削到我們頭上。總而言之,我們幽州的大好男兒,怎麼可以接受奸臣、太監隨意揉捏呢?

最後的結果呢?就是朱滔爲代表的鷹派,對鴿派進行了兩次大清洗,第一次砍了十多個鴿派首領,第二次直接砍了二百多個鴿派首腦。經過這種清洗後,幽州的認識統一了,於是幽州再度成爲對抗中央政府的急先鋒。

滔默然而罷,乃誅大將數十人,厚撫循其士卒。

衆然後定。滔即引軍還深州,密令諸將訪察唱率爲亂者,得二百餘人,悉斬之,餘衆股悚;乃復引軍而南,衆莫敢前卻。

幽州突然反水,讓中央政府在關東地區的優勢馬上削弱了。

弄死李惟嶽後,王王武俊一個人就想把成德全部接管,而皇帝卻把成德軍區切成了三份。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調動王武俊時,王俊武當時也拒絕了。

看到王武俊這樣玩,也有人勸王俊武。總而言之,你跟着皇帝混,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的;何苦跟皇帝對着幹呢?

但是,作一個亂世的豪強人物,通常都信奉富貴險中求。所以看着前面的人,一個接一個的被皇帝砍翻在地,依然有人前仆後繼與皇帝對着幹。事實上,正是因爲有着太多這種不怕死的人物,所以皇帝雖然高高在上,卻也無法一嗓子喊到底。

總的來說,只要有巨大的利益擺在面前,不怕死的人多的是!

這種人物失敗了,成了反面人物,人們說到他們這樣玩命向前衝時,自然會說,被眼前的利益遮住雙眼,足以讓人模糊一切風險困難。

如果他們勝利了,成了正面人物,人們說到他們這樣玩命向前衝時,自然會說,他們肯定不是爲了個人利益這樣做的。一切是顯然的,如果爲了個人的利益,他們會看着前面的人,一批接一批的被皇帝砍倒、滅門、滅族,依然前仆後繼的與皇帝作對嗎?

事實上,一個人能成爲亂世中的豪強人物,都有賭徒的氣質,甚至有着亡命徒的氣質。這一切,與所謂的好人、壞人無關。

如果沒有這種氣質,看到皇帝削藩,就算手握大權,也會開口閉口,曾與皇帝作對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我何必步他們的後塵呢?

王武俊這個人,總的來說,也算一個成功人士。因爲王武俊通過這次狂賭,終於成爲河朔三鎮之一(成德鎮)的領銜人物之一;67歲死,獲諡忠烈。

當然了,正是因爲有王武俊這樣的成功人士,才更激勵人們前仆後繼的與皇帝對着幹。

因爲德宗第一輪削藩進行的比較順利,所以關東各大強藩很快意識到,如果不能實現團結,就會被皇帝都削平的。所以,幽州朱滔、成德王武俊、淄青李納、魏博田悅達成共識了。

他們達成共識,中央政府在關東地區的軍事行動,就難以推進了。這四位大哥在這種背景下,那是意氣風發。於是田悅、王武俊提議,要讓朱滔稱帝,徹底要扔掉大唐旗幟,推翻大唐帝國,共建新帝國。

朱滔知道,這只是他們的客套話,關鍵是,即使這是他們的真心話,自己敢答應這種事,以後也是個麻煩事。

所以朱滔就說,我們兄弟幾個人,誰跟誰啊?讓我坐在上面,讓你們在下面向我磕頭,我可真心承受不起。不如,這樣吧,我們還高舉大唐旗幟,只是逼着大唐的昏君,正式承認我們幾大軍區的獨立自治、並且承認我們幾大軍區的世襲權利,不是更好嗎?

說得再直白點,現在我們不要稱節度使了,我們都稱王好了。如果皇帝承認我們稱王的事實,我們軍區的獨立自治權力就合法化了,我們軍區世襲的權利也合法化了。

這樣一折騰,幽州節度使朱滔稱爲冀王、成德節度使王武俊稱趙王、魏博節度使田悅稱魏王、淄清節度使李納稱齊王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四王並立。

唐德宗一看這種結果,多少有點傻眼了。因爲這樣繼續削藩,藩鎮力量好像變得更強大了。這就好像,一個補鍋匠在補鍋時,鍋上本來只有一個小窟窿,雖然用起來有些不方便,但是它依然不影響正常使用。現在倒好,這個窟窿越補越大,今天的晚飯,都不知道拿什麼做了。

但是事情進行到此時,皇帝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往下走了。

進入漫無邊際的戰爭狀態之後,四大強藩也感覺資金日益不足,於是又聯絡淮西節度使李希烈一塊造反。爲了讓李希烈積極參與他們的事業,就都派使者勸李希烈稱帝。

時朱滔等與官軍相拒累月,官軍有度支饋糧,諸道益兵,而滔與王武俊孤軍深入,專仰給於田悅,客主日益困弊。聞李希烈軍勢甚盛,頗怨望,乃相與謀遣使詣許州,勸希烈稱帝,希烈由是自稱天下都元帥。

幽州、成德、魏博、淄青四大軍區的節度使,都自立爲王了;現在淮西軍區的節度使,也有可能被拉下水了。

這樣一折騰,問題就更復雜了。

現在的問題是,應該怎麼解決淮西軍區的問題?有人提議,派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哥級人物,代表中央政府勸說淮西軍區千萬不要越雷池一步。

總而言之,皇帝是非常欣賞你的,如果你現在站在皇帝一邊,等到叛亂平定了,榮華富貴不要擔心;如果你站在叛亂者一邊,後果是什麼,你看看安祿山、史思明的下場就可以了。總而言之,向左走是天堂,向右走是地獄,希望你千萬不要選錯了地方!

從理論上講,皇帝的這種勸說可不是嚇唬他,因爲李希烈一心站在叛亂者一邊,最後就是領着全家一塊死了。

大唐帝國解決淮西問題的方案確定後,就需要找一個合適的人去勸說淮西節度使了!

誰是比較合適的人選呢?那個人就提議說,顏真卿最合適了。

當年安祿山叛亂時,顏真卿堅定地站在皇帝一邊,現在身居高位受到世人的景仰,讓他現身說法的給淮西節度使作工作,淮西節度使應該會迷途知返的。

可誰能料到,這種做法直接導致了顏真卿的死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