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的美男子嵇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歷史上的美男子嵇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竹林七賢被世人認爲是魏晉時期風流人士的代表,嵇康作爲竹林七賢之首,其名號也爲衆多人知曉。可若繼續追問,嵇康究竟是誰,卻很少有人能說出一二。那麼,嵇康究竟是誰?我想說,嵇康是一個古人,更是一個傳奇。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他有着不同於常人的容貌和才情。

在惜字如金的古籍——《晉書》中這樣描繪嵇康的相貌: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爲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短短三十二個字的描述,雖不夠詳盡,但嵇康此人的大致形象已給人刻下了“美”這個字。要知道,就算在描述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潘安時,編纂者只用了三個字——美姿儀。

歷史上的美男子嵇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然而,按三國時期一尺等於24釐米的單位來換算,七尺八寸相當於188釐米的高度,放在現在也是一個讓無數女性傾慕,無數男人嫉妒的身高。再加上生於儒學世家,從小還有練武的功課。優質的教育經歷使得他身姿挺拔、氣宇軒昂,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子弟。

如此“ 頹唐如玉山之將崩”的顏值,在洛陽城裏匆匆一瞥,一定會被他非凡的氣質吸引。

除了姣好的外形,嵇康還有着出類拔萃的文采。從他很小的時候,大概十歲左右的樣子,在他的生長地譙郡甚至當時曹魏都城洛陽城內,都傳閱着他的那首《琴賦》。

他寫道:“衆其之中,琴德最優。故綴敘所懷,以爲之賦。”他在這篇賦中描述了琴木的生長環境,是在崇山峻嶺之中吸取了精華靈氣而成,可見他對琴的寶貝程度。

據說嵇康擁有“號鍾”古琴,這把古琴製作於周代,被俞伯牙撫過,被齊桓公收藏過,最後輾轉到了嵇康手中。嵇康對琴癡迷至深,堅持着“三日不撫,手生心鈍”的原則,甚至於被處死之前,在刑場上還給世人留下了一曲廣陵絕響,爲後來無數人模仿。

二、他爲人仗義,對待朋友傾力傾心

嵇康幼時有兩個朋友,一個叫呂巽、一個叫呂安,他們是兄弟。呂安從小便是一個乾乾淨淨、氣度不凡的孩子,與嵇康很是投緣。呂巽就不一樣了,他心腸毒蠍、推卸責任的小人。但不知爲何嵇康並沒有與這位呂巽斷絕友情。

大概是在嵇康十歲時的一天,正當他在夢中遇見與仙人對話時,被呂安吵醒了。嵇康心中不滿,呂安心中愧疚,便提出要從家裏偷盜一粒五石散給嵇康。

據記載,五石散吃了之後能夠飄飄欲仙。這對於當時剛剛錯失與仙人談話機會的嵇康來說,無疑是一種誘惑。兩人便決定一起去呂家偷藥。沒想到路上嵇康被臨時喚回了家。而回家偷藥的呂安被家裏人逮了個正着。

原因竟是呂巽與家中女眷偷情,看到呂安偷偷摸摸的,怕自己的醜事敗露,便索性先發制人,引呂安上鉤。瞭解了呂安的目的後,便直接告知母親,懲罰了呂安。

嵇康後來得知了此事之後,便猜到了些因果緣由,懷疑是呂巽從中作梗,便讓呂安以後多聽自己的。

三十年後,又是呂家兄弟,呂巽看上了呂安的妻子,並染指了自己的弟媳。兄弟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了爆發點。作爲兄弟倆共同好友的嵇康,卻做和事佬從中調解,

結果呂巽又誣告呂安對母親不孝,嵇康最終忍不下對於呂巽的怒火,寫下了《與呂長悌絕交書》,義正言辭地講述了自己與呂家兄弟結識以及呂巽如何誣陷呂安。

這封信放在現在幾乎可以是當做證詞爲呂安洗白,但在當時那種極力維護禮制的時代,呂安已經被按上了“不孝”的罪名,嵇康站在了呂巽的對立面,就是站在了“孝”的對立面。於是,嵇康被司馬家族抓住了把柄,即使在三千太學生“免死情願”的呼聲中,也沒有保住性命。

嵇康不是個沒有腦子的人,他是知道自己寫下這封絕交書的後果的。但是,他不願苟且着躲在歷史的背後,看着自己的朋友受這樣的欺侮。他,嵇康,寧願放棄生命,也要守住自己的傲骨,站着對抗時代的不公。那是一個真正的文人表達自己的方式。

三、他不願苟且、不畏權勢

二哥嵇喜曾經跟他說“君子體變通,否泰非常理。”他回信說“含道獨往,棄智遺身。”

歷史上的美男子嵇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第2張

嵇康不僅僅是有着這樣生存理念的人,他還將這種想法完完全全地應用到了實際生活中。他雖然在二哥的幫助下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爲妻,但以嵇康散漫不羈的性格,很少有女孩子能夠喜歡的來。再加上長樂亭主自幼嬌生慣養,性格高傲嬌氣,可想二者的婚後生活如何。

所以,即使嵇康攀上了這門親事,對他的仕途並沒有很大的幫助。但這個皇族身份也應該會給嵇康擋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起碼不會有其他官宦子弟因爲看不慣嵇康的所作所爲來找麻煩。

據說有天嵇康合向秀正在打鐵,此時已是司隸校尉的鐘會前來拜訪,但卻被晾在一邊。鍾會覺得臉上掛不住,便決定離開。之後便有了一段經典的對話,嵇康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司馬昭曾經多次邀請嵇康出山來輔助司馬氏,他靠裝醉、裝邋遢來躲避這種“盛邀”。與此同時,他的一個好友——山濤,卻是致力於做好一名官員,自然是在亂世之中的清官。山濤自是知道好友嵇康的脾性的,所以後來山濤寫信邀請嵇康入朝爲官的行爲,應該是無奈之下做出的決定。

而之後嵇康寫出《與山巨源絕交書》也是有着他自己的苦衷的。因爲嵇康曾經對兒子嵇紹說過,只要有山濤在,嵇紹就不會變成孤兒。所以嵇康知道只有自己與山濤絕交,自己才能繼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山濤不再因爲兩人相識而被逼迫。

嵇康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性格,也是他後來司馬家族殺害的重要原因。畢竟,“既不能爲我所用,便要爲我所殺。”

小結:

所以嵇康是魏晉的名士,是時代的文人。他不滿當時朝廷的所作所爲,但奈何自己無力對外界做出任何改變,只能轉而尋求內心世界的平衡。寧可與向秀在山中打鐵,寧可與好友在林中飲酒,寧可與知己談老論道,寧可把自己弄得邋遢不堪,也要躲避自己厭煩的政治。

他灑脫不羈,代表着魏晉時期的精神文化。在建安七子之後,成爲了竹林七賢之首;在建安風骨之後,展現着魏晉風度。但在那樣一個政權更替、富貴貧賤的時代,嵇康的計謀策略、性格品質顯然不足以讓他在廟堂之上左右逢源,只有在市井山間獨善其身才是生存之道。

他是墜入人間的翩翩佳公子,是路見不平的玄衣俠客,是兩肋插刀的仗義好友,是被三千太學生情願的魏晉名士,是留下廣陵名曲的一方傳奇。

千年以來,在中華大地之上,總有人追隨着嵇康隨性不羈的腳步,吟誦着那首體現嵇康精神的長詩: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