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上班族”的要求嚴格嗎?起得比雞早,遲到受重罰

古代“上班族”的要求嚴格嗎?起得比雞早,遲到受重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起得比雞早

古人講究“天人合一”,意思是人與自然要和諧,所以工作時間上也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莫不如此。

我們現在常常把上班“打卡”叫作“點卯”,而“點卯”一詞的來歷,就跟古人的上班時間有關。

古人將一天24小時,劃分爲12個時辰,每兩個小時一個時辰,並用“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來代表每一個時辰。

而清晨的5點到7點這一時間段,就是“卯時”。

古代“上班族”的要求嚴格嗎?起得比雞早,遲到受重罰

這個時間也是古代“上班族”上班點名的時間,所以也就產生了“點卯”一詞。

同時,古人還把點名的冊子稱之爲“卯冊”,把在“卯冊”上籤到的動作稱之爲“畫卯”。

所以說,古人早晨上班時間基本就在清晨5點到7點之間。放眼如今,還能堅持這一點的,恐怕只有“高三班主任”等少數職業了。

在《詩經》中,有這樣一句話:“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這裏面的“朝”字,就是古代上早朝的意思。

這也表明,古代在京官員上早朝的時間,就是東方發白、公雞打鳴之時。

但是,考慮到從家裏出發走到皇宮的時間,從宮門步行走到大殿的時間,在門外排隊等候傳喚的時間,官員們實際起牀的時間要比“卯時”早得多。

明朝時,大臣們凌晨3點就要趕到午門,等待接下來一系列繁瑣的儀式。而據此推測,他們可能午夜時分,就要從家裏出門。而其起牀時間,就可想而知了。

據《清稗類鈔》的記載,明代魏忠賢專權時,盡廢紫禁城裏的路燈,清朝時依然沿襲此規。

結果,因爲官員們到得太早,天還沒亮,所以就造成“戊夜趨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審視不辨”的現象。人走到跟前都分辨不出對方是誰,官員們當真是起得比雞還早。

不過,有些人則是例外,那就是親王和軍機大臣們,《清稗類鈔》裏還說“惟親王有燈引至隆宗、景運二門,軍機大臣以角燈入內右門。”

有人問,爲何不讓其他的官員也點着燈,這樣走起路來不就更舒服和安全呢?這其實很好回答,如今員工的工位跟董事長的老闆桌,爲什麼也不一樣呢。

不過,所幸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資格上朝。比如唐朝時期就只有五品以上官員纔有資格,他們被稱爲“常參官”,而“非常參官”只需按時到自己的部門報到就可以了。

二、曠工受重罰

上朝的“上班族”們,天還沒亮就要到宮門排隊,而接下來就是履行進宮的繁瑣程序,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檢驗“門籍”。

所謂的“門籍”,就是古代懸掛在宮殿門前的記名牌。

明朝人陳良謨寫的 《見聞紀訓》中,是這樣描述“門籍”的:

“凡京官俱書名簿上,置長安門,謂之門籍。有病注‘病’字在名下,不朝參,謂之注門籍。”

由於官員們上朝時天還沒亮,爲了防止有人冒名頂替,古人便用一長二尺、竹製的記名牌,將有資格上朝的官員們的姓名、年齡、體貌特徵等信息寫在上面,用於查驗其真僞。

同時,“門籍”也有“點名冊”的作用。因爲患病而請假者,則在其名字下面標註一個“病”字,叫作“注門籍”。

古代“上班族”的要求嚴格嗎?起得比雞早,遲到受重罰 第2張

在古代,“清、慎、勤”三字是爲官的基本原則,而其中“清”和“慎”不太好考察,只有“勤”是最容易考覈的,也是最起碼的表現。

而如果在點名環節中,發現某些官員無故曠工或者遲到,其懲戒措施也是非常嚴苛的,比如:

《唐律疏議》規定:“諸官人無故不上(班)及當番不到,若因暇而違者,一日笞二十,三日加一等;過杖一百,十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半,邊要之官,加一等。”

“內外官司應點檢者,或數度頻點,點即不到者,一點笞十。”

《大明律》規定:“凡大小官員,無故在內不朝參,在外不公座署事,及官吏給假限滿,無故不還職役者,一日笞一十,每三日加一等,各罪止杖八十,並附過還職。”

今天“上班族”們曠工或遲到,只算是輕度違反了工作紀律,被領導批評一頓或者罰款了事。

而在古代,這些行爲都會上升到“違法”的高度,會被施以刑罰,甚至烏紗帽被摘也有可能。

三、早飯不“好吃”

參加早朝的官員,在點過名後,就可以按照所屬部門和職務品級的不同,進入自己的“朝班”,準備開會了。

然而,與現在會議多是對照“座籤”入座不同,古代“朝班”並沒有在地上標註姓名,這就很容易發生站錯隊的情況

今天開會坐錯位置,“上班族”們完全可以用一種“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應付過去。但是在尊卑有序的古代,站錯位置,導致“亂班”,是要被彈劾的,輕則受罰,重則也要丟掉烏紗帽。

古代“上班族”的要求嚴格嗎?起得比雞早,遲到受重罰 第3張

早朝的時間,根據議題的多少,可能會有長有短,但不到王朝末日,一般不會出現電視劇中“有本早奏、無本退朝”的走過場現象。

所以,早朝的時間一般會在辰時(早晨7點到9點結束)結束,而這並非意味着官員們就可以下班回家補覺了。

從唐朝開始,上朝的“上班族”在退朝以後,要吃一頓由皇帝請客的早餐,稱之爲“朝食”。

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白吃還能吃得很愜意的早餐。在皇宮裏吃飯,當然要守宮裏的規矩,如果“上班族”們在用餐過程中,行爲稍有不檢點,就可能會被參劾,甚至因此丟了烏紗帽,這頓早飯並不“好吃”。

四、坐班加夜班

古代的“上班族”起個大早,上過早朝,再吃完宮廷的早飯,時間大概就來到中午了。

然而,這還不是他們一天工作的終點,因爲還要繼續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開始坐班,處理日常公務。

不過還好,不同於今天的“早九晚五”,他們在下午三點就可以下班,然後回家吃飯了。

白居易曾經寫過一首名曰《晚歸早出》的詩,其中一句:“退衙歸逼夜,拜表出侵晨。”

“退衙”即下班之意,下午三點多下班以後,白居易回到家中時,已經接近天黑(逼夜)。

古代“上班族”的要求嚴格嗎?起得比雞早,遲到受重罰 第4張

然而,並非所有的官員都能正常回家。跟今天一些機關單位一樣,古代也要留人值夜班。這是因爲,皇帝和百官白天所做的一些決策,都需要連夜加工成爲公文,下發到各地去。

關於夜值班,還有這麼一個故事。

清朝乾隆時期曾有個名叫畢沅的大臣,被稱爲是“最幸運的狀元”。當年,他通過了會試,得以在軍機處從事祕書(軍機章京)工作。

在殿試考試前一天晚上,另外兩個同事對畢沅說:以你的書法,考上的機率不大,不如我們倆回家複習,你替我們值班吧。

當時科舉考試非常看中考生的書法,因此畢沅本人也對考試不抱什麼希望,於是就留在了軍機處,替同事值夜班。

而正巧當晚有一份關於邊疆屯田的奏摺,被送到了軍機處,讓畢沅仔仔細細看完了。

而第二天的殿試考場上,畢沅打開考卷,沒想到考試題目正是讓考生就邊疆屯田問題進行論述。

畢沅大喜,因爲看了昨晚那份奏摺,他的答卷有理有據、十分精彩,順理成章的成爲了這一屆的狀元。另外兩個同事知道此事後,無不長吁短嘆。

結語:綜上所述,與現代相比,古代的“上班族”們,儘管身居高位,但面對更加嚴苛的制度,更加無情的處罰,其生存狀態,不是更加可憐嗎?

而通過畢沅的例子,我們還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多幹點活,多出點力,多吃點虧,總會有福報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