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乾隆經常讓很多畫師作畫,爲何風格卻很一致呢?

乾隆經常讓很多畫師作畫,爲何風格卻很一致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非常喜歡畫畫,尤其雅好山水,清代書畫著錄《石渠寶笈》中就保留了不少他的畫作。近代李放的《八旗畫錄》中說:“(乾隆)用筆中鋒法兼草隸,古秀渾逸,天機洋洋。老勁過於沈周,清雋駕於宋元,趙孟頫、王冕、陳淳無足道也。”這番吹捧顯然過於誇張,但乾隆在諸多吹捧中產生幻覺,認爲自己真是畫壇天才。

清代筆記《嘯亭雜錄》中載,乾隆常去宮廷畫院“如意館”看畫師作畫,一旦發現有人畫得不好就親自上手去教。宮廷畫師全是從社會各階層選拔的優秀人才,其中不乏周鯤、董邦達等名家,但乾隆指點他們毫不“手軟”。

乾隆經常讓很多畫師作畫,爲何風格卻很一致呢?

在“畫霸”乾隆的干涉下,如意館缺少宋代畫院的文人氣息,畫師更像畫匠,完全按乾隆的意願調整創作風格,成了妥妥的“乙方”。此外,他們還充當室內設計師,根據乾隆的腦洞爲大小殿宇繪製陳設及裝潢圖稿。

此外,乾隆喜歡組織畫師進行“命題考試”,尤其喜歡讓他們模仿古代某位名家的創作風格。於是,“仿畫”成了清代宮廷畫的常見模式。他還喜歡規定畫作的內容、題材和形式,如“八駿圖一張”“宣紙山水畫一張”“畫冊頁一冊”等,留給畫師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小。

“合作畫”是古代文人畫常見的模式,如黃公望、王蒙合作的《竹趣圖》等,但乾隆不讓畫師根據彼此的旨趣合作,而是他覺得誰哪裏畫得好,就讓誰畫哪裏,甚至人物的衣紋都要專門安排人來畫。在繪製過程中,他一旦有所不滿就隨時更換畫師。這種合作畫成了清代宮廷畫的特殊產物,集中表現了乾隆的“審美理想”,顯得不倫不類。

乾隆經常讓很多畫師作畫,爲何風格卻很一致呢? 第2張

作爲“自戀狂”,乾隆常讓畫師根據現實事件或場景作畫,力圖渲染太平盛世,《西域輿圖》《乾隆南巡圖》《平定回部獻俘禮圖》等都是這種帶有強烈政治性的畫作。當然,畫作主題也有虛構的,如著名的《盛世滋生圖》(也稱《姑蘇繁華圖》),就是畫師徐揚的想象之作,但畫中的絲綢店、染料店、蠟燭店等在當時確實存在。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的“天朝自豪感”一發不可收拾,讓一衆畫師創作了至少四個版本的《萬國來朝圖》,半真半假地描繪了各國使臣前來進貢的場景。這些使臣姿態謙卑,服飾亂七八糟,根本不符合現實,但乾隆對此非常滿意。在《平定西域獻俘禮圖》中,西域各國爭先恐後地向大清俯首稱臣,乾隆“中原正統”的思想展露無遺。

乾隆三十二年冬,北京下了一場大雪,乾隆心情大好,直呼“瑞雪兆豐年”,一口氣寫了20首詩。之後尤覺不足,又讓宮廷畫師徐揚根據這些詩畫了一幅《京師生春詩意圖》。這幅畫採用鳥瞰式構圖,幾乎描繪了京師的全貌—當然,乾隆的20首詩也穿插其中,畢竟他最喜歡這種“喧賓奪主”的題詞或蓋章。

衆所周知,乾隆的藝術理念和審美追求“自成一家”,驕傲且固執,在這種“文化獨裁”的氛圍中,無論宮廷畫師還是文臣才子,都只能乖乖地做好“乙方”,時刻注意收斂個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