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曾鞏和王安石曾是至交,他爲何卻經常指責王安石呢?

曾鞏和王安石曾是至交,他爲何卻經常指責王安石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文章一寫出來就被衆人拿去傳抄,不到一個月就傳遍天下,引得讀書人爭相背誦。王安石曾誇道:“曾子文章衆無有,水之江漢星之鬥。”明代讀書人對他的評價就更高了,甚至說他是繼孟子之後文采最好的人。但比起寫文章,曾鞏更愛講道理。

曾鞏特別喜歡從日常小事中發掘深刻的哲理—參觀王羲之留下的墨池後,他在《墨池記》中總結:“無論寫字還是做事,都要努力”;他的老師歐陽修寫了《醉翁亭記》,他馬上跟着寫了《醒心亭記》,強調“真正讓老師快樂的不是山水,而是國泰民安”;聽和尚彈琴,他也能悟出“做人要奮發圖強、品性端方”……

曾鞏和王安石曾是至交,他爲何卻經常指責王安石呢?

文人大多會玩綿裏藏針那套,曾鞏卻喜歡板起臉來直接開罵。慶曆年間,信州鵝湖院建了一座佛殿,有個叫紹元的和尚請曾鞏寫記文。曾鞏在記文中怨氣沖天地說:“朝廷正跟西夏打仗,全國上下都在勤儉節約,百姓更是辛辛苦苦地一邊工作一邊交稅,你們倒好,修個佛殿花錢無數……對,就是那個叫紹元的和尚請我寫記文的!”聽這口氣,彷彿要把紹元和尚死死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除了擺事實、講道理,曾鞏的文章滿是“儒家正能量”,在封建時代怎會不受追捧?大儒朱熹就是他的鐵粉。

其實曾鞏早年的文章頗有幾分靈氣,也曾寫出“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這般清新可喜的詩句,後來卻越發追求“義正詞嚴”。歐陽修對此惋惜不已,表示寧願他“放飛自我”。

文如其人,曾鞏的脾氣比較火爆,連自家親戚都怕他,朋友更是少得可憐。同僚王銍曾控訴他“仗着自己是前輩,看不起人”,曾鞏卻不以爲意,自稱“天下同志者不過三數人而已”,頗有驕矜之意。

曾鞏和王安石曾是至交,兩家幾輩人都有姻親關係,後來卻因政見不合而發生衝突。曾鞏任福州太守時,衙署旁有個大菜園,當時朝廷不給太守發放職田,他的前任就靠賣菜補貼生活,一年能收三四十萬兩銀子。王安石勸曾鞏將菜園的利潤最大化、規範化,曾鞏卻嫌棄地說:“太守怎能與民爭利?”於是任憑這個菜園荒廢,當地菜農有了更多市場份額,無不拍手稱快。

曾鞏多次批評王安石做事急躁、有錯不改,奈何王安石正得勢,他被外放長達12年。他們一度斷絕往來,直到曾鞏臨死那年,早已下臺的王安石連續幾天前去探望,兩人勉強和好。

在王安石的政敵那邊,曾鞏也沒討什麼好。況且,他的弟弟曾布曾是王安石手下的“變法驍將”。後來曾布與王安石鬧翻,被攆出中央,在守舊派看來無非是“狗咬狗”,越發襯得曾鞏可惡。敦厚如司馬光也在《日錄》中說:曾鞏考中進士要入京時,鄉親高興地辦起道場,感謝皇帝爲當地除了一害。這些說法並無實證,有可能是司馬光爲泄私憤而編排的。

曾鞏和王安石曾是至交,他爲何卻經常指責王安石呢? 第2張

如此一來,無論哪派當政,曾鞏都無出頭之日。皇帝偶爾動了起用他的念頭,衆人齊潑冷水,比如呂公著說他“人品不如能力,能力不如文章”。

面對坎坷仕途,曾鞏雖有牢騷,卻沒過多痛苦和糾結,字裏行間滿是理性,幾乎看不出情感起伏。與其說這是一種豁達,不如說是他對自身信念的堅定。他早已在儒家經典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狹隘也好,偏執也罷,最終倒顯得一派純真,足以讓那些自作聰明的投機者汗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