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西晉政治大變亂時期,賞析陸機所寫的這篇《猛虎行》

西晉政治大變亂時期,賞析陸機所寫的這篇《猛虎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陸機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古代文人墨客在經歷了仕途坎坷之後,他們總是喜歡在詩詞中抒發自己的慨嘆,進而表明心志。

比如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曾受讒言的影響而被流放在外,他在憂愁之際,寫下了傳唱千古的不朽名篇《離騷》,表達了自己不願與小人爲伍,“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

有這樣一首詩,在開頭就以兩個常見的故事表現了志士往往行事慎重,愛惜身名。可惜後來卻進退兩難,被迫從命。

這首詩就是西晉陸機所寫的《猛虎行》,作於西晉政治大變亂時期,表達了其在官場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緒和複雜的心情。

西晉政治大變亂時期,賞析陸機所寫的這篇《猛虎行》

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與其弟陸雲俱爲西晉著名文學家,被譽爲“太康之英”。與潘岳同爲西晉詩壇的代表,形成“太康詩風”,世有“潘江陸海”之稱。陸機亦善書法,其《平復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猛虎行》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

惡木豈無枝?志士多苦心。

整駕肅時命,杖策將遠尋。

飢食猛虎窟,寒棲野雀林。

日歸功未建,時往歲載陰。

崇雲臨岸駭,鳴條隨風吟。

靜言幽谷底,長嘯高山岑。

急弦無懦響,亮節難爲音。

人生誠未易,曷雲開此衿?

眷我耿介懷,俯仰愧古今。

本詩的開頭兩句“盜泉”、“惡木”指口渴也不喝不盜泉中的水,熱得難受也不在惡木下乘涼,操守清峻的人是不願隨便沾染牽涉的。古辭《猛虎行》中就說:“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

西晉政治大變亂時期,賞析陸機所寫的這篇《猛虎行》 第2張

下面四句陸機反用其意,寫自己爲時勢所迫,飢不擇食,寒不擇棲。卻不曾想,時光飛逝,功業一事無成,不但陷於彷徨苦悶之中,還深負平生之志。

崇雲臨岸而興起,枝條隨風而悲鳴。詩人觸景傷情,雖是徘徊於山谷之間,有時低吟,有時長嘯,還是幽懷難抒、自感進退維谷。形象具體的展現了詩人內心複雜的苦悶和矛盾,政治處境的困頓和志士遭逢變亂的不幸。

詩的結尾進一步表明自己的心志,樂器上繃緊了的弦是發不出怯弱的聲音。所以,高風亮節的人,所抒發的也一定是慷慨剛正之辭,不同於流俗。而一般的統治者不愛聽直言忠告,所以“亮節”反而“難以爲音”,讒言反而易於得逞。

作者最後四句對自己的遭遇、生平抱負作出反思與小結。人生幾多苦難,遭逢亂世的志士,更是難以敞開胸襟,傾吐積鬱。

自己雖然操守正直,行動上卻受到外力的牽絆,所以俯仰古今,眷顧身世,難免有愧負之情。

全詩以深沉的調子抒發了自己耿介正直的懷抱以及有志不得騁的感慨。“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後用來形容高潔正直之士要自愛自重,不要被污穢邪惡的東西玷污了自己高尚的品格。

歷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有高風亮節之士在經受仕途跌宕起伏後,仍能固守自己,不委曲求全。因此也流傳下來不少佳作供後人學習借鑑。

南朝江淹在《效谷》中寫道“寧知霜雪後,獨見松竹心。”此句與《論語》中“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意思相近,說的是一個人要像松竹一樣,堅持自己高潔的品質。

南宋鄭思肖在《畫菊》中寫道“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以此來表明自己堅決不與元朝統治者同流合污,誓死不降元的愛國民族氣節。

明朝于謙在《詠石灰》中寫道“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雖是詠物詩,卻表明自己大公無私,爲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