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太子爲什麼要謀反而不是坐等繼位 其實道理很簡單

古代太子爲什麼要謀反而不是坐等繼位 其實道理很簡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太子謀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太子,太者,大也,至大無極,太上貴德。”《周易》當中這句話說明了在最初“太子”一詞僅爲大兒子的意思,並沒有其他太多的政治意義。後來隨着立儲的需要,子女中,長兄如父一直都是家庭生活中不成文的規定,只有老大才能撐起門戶。所以太子開始被稱爲皇帝的繼承者,這纔有了特殊的意義,而其他諸侯的繼承者被稱爲世子。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太子是全天下都明確知道的、唯一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是未來的皇帝。但是奇怪的是,縱觀歷史,這些皇儲他們已經是太子了,卻仍然想着謀反如宋文帝的太子劉劭,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等,這讓人十分不解。難道合法繼承皇位不好嗎?下面就和我一起來探究下通常情況下太子是因何而謀反的。

古代太子爲什麼要謀反而不是坐等繼位 其實道理很簡單

太子作爲皇位的合法繼承者,一旦被確定之後,將給予重點培養。這個過程當中,皇帝甚至也會傾囊相授,所有好的老師都集中來教太子,無形當中,太子滿腹經綸,也很有謀略。

一、皇帝自己不願放權,威脅到了太子的未來

“高處不勝寒”皇帝享受着全天下最好的,而且擁有最高的權力,皇位會使人上癮。康熙大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康熙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那時候他已經老態龍鍾,卻仍捨不得放棄皇權,當時他就很直白地說:“想要瓜分我的皇權,就是謀反!”

皇帝壽命長原本是件好事,但是如果自己的父親太長壽,自己又非常優秀,矛盾就來了。隨着太子年紀的增長,看着自己父親依然硬朗,自己當皇帝卻遠遠無望,心裏怎麼不會焦灼?就比如說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就是當了一輩子的太子,結果還死在了皇帝前面,最後由自己的兒子,朱元璋的皇孫朱允炆當皇帝。這就不得不逼太子謀反了。

古代太子爲什麼要謀反而不是坐等繼位 其實道理很簡單 第2張

二、皇帝寶座太誘人,太子的位置不牢固

當上了太子之後,想要順順當當平平安安的當上皇帝的機率實在太低了。皇帝的子嗣很多,人選多,雖說嫡長子繼承製,但這期間倘若出現個比太子還出色的皇子,那麼太子的寶座就不穩了。朝中大臣並不是人人都擁護太子殿下,政敵虎視眈眈,保不準中間有人眼紅,偶爾投個毒,造個謠,製造各種小麻煩。唐太宗的兒子李承乾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李承乾的母親是長孫皇后,這麼優秀的女子養育出來的兒子自然不會差。但是長孫皇后去世之後,李承乾失去了依靠,甚至不小心成了瘸子,在爲人處世上也越來也讓李世民看不順眼。這個時候弟弟們也蠢蠢欲動,讓李承乾越發覺得太子之位沒有保障。於是他先是暗殺自己的弟弟沒有成功,之後就開始謀反,想讓自己提前當上皇帝,結果事情敗露,直接被貶去了邊疆。另一個隋朝最初的太子並不是楊廣而是楊勇,本來也是個很優秀的人,但因爲種種原因,被他人誣陷,最終隋文帝楊堅就因爲覺得太子楊勇不夠節儉穩重而廢掉了他,改立了楊廣。太子如果被逼迫到走投無路,忍無可忍,起兵造反自然就是他唯一的選擇。

古代太子爲什麼要謀反而不是坐等繼位 其實道理很簡單 第3張

三、皇帝心思難猜測似海底針

在高位的人很容易有疑心病。冊封一個太子需要考慮的方面非常多,對於自己繼承人的選擇,有時候也會被感情左右。歷史上有太多的君主因爲喜歡某個嬪妃,愛屋及烏,進行廢長立幼,比如順治帝對董鄂妃歸於喜歡,而不顧羣臣的反對,立董鄂妃的兒子做太子,這個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能力和才幹,只是因爲愛一個女人。又例如,漢景帝劉啓的太子劉榮就因爲其母親慄姬小肚雞腸,非常惹皇帝厭惡,從而惹惱了漢景帝連累自己兒子被廢掉。

古代太子爲什麼要謀反而不是坐等繼位 其實道理很簡單 第4張

權力是迷人心智的毒藥,爲了家族壟斷權力,太子必須存在;爲了鞏固權力,太子也可以廢黜;當然,太子爲了權力也依然會謀反。在權力鬥爭面前,親情顯得十分蒼白無力。太子一般自小便開始接受各種培養歷練,也擁有自身實力和門下做客,這是太子的勢力會反過來威脅皇帝自身的地位。皇帝不得不作出一些措施來維持父子間微妙的關係。因此有歷史上的前車之鑑,太子們爲了保證自己不被廢黜,捍衛自己本來已經到手的皇位,會選擇謀反這條道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