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大明頻繁對漠北用兵,背後真正目的是什麼?

大明頻繁對漠北用兵,背後真正目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爭,是燒錢的。這是任何一個朝代的社會共識,所以但凡是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因爲除了消耗掉國家財富之外,也會造成嚴重的傷亡。然而,在大明王朝裏,戰爭卻是一個高頻詞。尤其是朱元璋、朱棣時代,更是頻繁對漠北用兵。要知道,那個時候大明王朝剛建立不久,百姓困苦百業凋零,按理說應該休養生息停止戰爭,守住長城搞防禦戰纔對。那麼,大明王朝爲何違背常理,執着對漠北進行征討呢?

大明頻繁對漠北用兵,背後真正目的是什麼?

應該說,這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當初朱元璋北趕大元,雖然說聲勢浩大,一路勢不可擋,但最遺憾的問題在於大元的軍隊並沒有被徹底消滅,只不過是撤出了城池而已。在明朝的歷史記載中,大部分對元朝軍隊的戰役結果都是用了“驅逐”兩個字。所以,當徐達取得北伐大勝時,元朝的軍隊全部跑到了漠北繼續稱王稱霸,等待着對大明的軍事報復機會。

爲了消除後患,讓後世子孫可以獲得和平發展的環境,朱元璋不顧洪武初年的經濟壓力,毅然發動對漠北的討伐,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前仆後繼,最終在捕魚兒海戰役中將最後殘存的元朝勢力一掃而空。可按下葫蘆又起瓢,明朝軍隊撤出漠北之後,先後又有瓦剌等多個少數民族部落崛起,不斷對明朝北方邊境發動攻擊。

對此,朱棣也在用親身實踐奉行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原則,他五次遠征漠北,重創了敵人,數十年對漠北保持着強大的震懾力。後繼之君宣宗,雖然說沒有朱元璋、朱棣的雄才大略,但也同樣御駕親征,用實際行動捍衛了大明帝國的尊嚴和安全。

大明頻繁對漠北用兵,背後真正目的是什麼? 第2張

哪怕是土木堡之變後,明孝宗依然對漠北保持着警惕,並且有過征討漠北的想法。只可惜,土木堡之變後,明朝軍隊精銳盡失,很難再找出朱元璋、朱棣時代那樣能夠獨當一面的名將了。再者,當時明朝國力開始走下坡路,老百姓對於遠征漠北的積極性也不太高。所以,孝宗皇帝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最後,再來討論所謂的退守長城搞防禦戰。這個模式當然是經濟成本最低的,但問題是長城實在是過於龐大,要想在每一個關節處都足食足兵,那麼光是明朝數十萬軍隊全部派到長城去都不夠用。而北方少數民族在發動軍事攻擊時,完全可以集中兵力攻擊長城守軍最薄弱的環節,之後便可以長驅直入橫掃中原。如果這樣的話,明朝還不如主動出擊,雖然說消耗國力,但至少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