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多情有才的大詩人元稹 ,在歷史上評價如何?

多情有才的大詩人元稹 ,在歷史上評價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元稹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膾炙人口、流傳千年的詩出自唐代大詩人元稹創作的一組悼亡絕句《離思五首》,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爲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無怨無悔地伴着他,直到七年後病逝。作爲唐代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僅現存的詩就有八百三十餘首之多,其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詩《菊花》、《離思五首》等。元稹自幼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爲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爲“元和體”。但是元稹在政治上並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他的仕途卻是起落落落落,升貶貶貶貶,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但另一方面,也正是用詩歌,元稹俘獲了一個個女性的芳心,使她們對他癡情以待,但元稹的情感生活似乎並不像他詩中寫的那樣忠誠專一,殊不知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元稹,河南府東都洛陽人,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十五歲的元稹以明兩經擢第。及第之初的元稹因一直無官做,閒居於京城,但他沒有終止勤奮學習,而是博覽羣書,開始大量作詩。貞元十九年(803年),二十五歲的元稹與大他八歲的白居易同登書判拔萃科,併入祕書省任校書郎,從此二人成爲生死不渝的好友。這時,元稹正值風華正茂,才華橫溢,自然就把終身大事提上了日程。元稹授校書郎後不久便娶刑部員外郎、封京兆尹的韋夏卿之女韋叢爲妻,韋夏卿堅信才華橫溢的元稹會有大好前程,元稹則認爲可以藉助這樁婚姻出人頭地。婚後的韋叢與元稹恩愛百般,同甘共苦,兩情甚篤,韋叢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還不好富貴,不慕虛榮,在元稹不得志的時候,無怨無悔地陪伴着他。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28歲的元稹應制“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考試,元稹爲第一名,授左拾遺,職位爲8品。但奉職勤懇的元稹因爲鋒芒太露,觸犯權貴,反而引起了朝臣們的不滿,在當上左拾遺僅半年後就被貶爲河南縣尉,直到三年後才被重新提拔爲監察御史。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的妻子韋叢病逝,時年僅二十七歲(七年生了6個孩子,去世原因可能爲產後大出血)。失去妻子的元稹又因得罪宦官仇士良、劉士元等人而被唐憲宗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爲由,貶爲江陵府士曹參軍,從此開始了他困頓州郡十餘年的貶謫生活。隨即白居易也貶爲江州司馬,元稹移通州司馬。在通州任上,他完成了最具影響力的樂府詩歌《連昌宮詞》和與白居易酬唱之作180餘首。元和十四年冬(819年),在元稹的江陵舊識、大太監崔潭峻的極力推薦之下,唐憲宗召元稹回京,授膳部員外郎。宰相令狐楚對其詩文深爲讚賞,“以爲今代之鮑、謝也”。

多情有才的大詩人元稹 ,在歷史上評價如何?

次年元稹授祠部郎中、知制誥。唐穆宗此時已喜愛上元稹的詩歌,因而特別器重於他,經常召見,語及兵賦及西北邊事,令其籌畫。數月後,元稹被擢爲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與已在翰林院的李德裕、李紳俱以學識才藝聞名,時稱“三俊”,這一時期正是他仕途之中最爲得意之時。在迅速升遷的同時,元稹陷入了尖銳複雜的政治鬥爭漩渦,爲了在朝中得到更多的權勢,時任翰林學士的元稹勾結穆宗身邊的近侍,謀求充任宰相,天下人都說元稹恃寵迷亂穆宗視聽。元和十六年(821年),在穆宗的支持下元稹終於如願以償的登上相位,但不到三個月,又因爲權貴排擠,元稹再次外放近十年,之後歷任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等職。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九月,元稹入朝爲尚書左丞。身居要職,有了興利除弊的條件,他又恢復了爲諫官時之銳氣,決心整頓政府官員,肅清吏治,然而因元稹素無操行,人心不服,很快就在朝中又受到排擠,出爲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刺史、武昌軍節度使。大和五年(831年)七月,元稹暴病,一日後便在鎮署去世,時年五十三歲,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白居易爲其撰寫了墓誌。

元稹的一生中出現過衆多的女性。元稹的原配夫人是韋叢,但在娶韋氏之前元稹曾與一女子頗有私情並私定終身,此女便是崔鶯鶯。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任小職,與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少女即後來傳奇小說《鶯鶯傳》中的崔鶯鶯戀愛。崔鶯鶯才貌雙全,而且家中富有,但畢竟沒有權勢,這與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離,他相要的是能夠爲自己的仕途鋪路,助自己青雲直上婚姻。與崔鶯鶯相戀後的次年,元稹再赴京應試,在這次應試中,他得到了刑部員外郎、封京兆尹的韋夏卿的賞識,在與韋門子弟交遊之時,他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於是意識到這是一個走門路、攀高枝的絕好機會。求官心切的元稹考慮到崔鶯鶯雖然才貌雙全,但對他的仕途進取沒有多大幫助,所以權衡得失,遂對鶯鶯始亂終棄而娶了韋叢。

多情有才的大詩人元稹 ,在歷史上評價如何? 第2張

多年以後,元稹以自己的初戀爲原型,創作了傳奇小說《鶯鶯傳》,即後來《西廂記》的前身。小說中的張生就是元稹,鶯鶯就是元稹曾經的戀人,元稹爲了攀附權貴,最後娶了豪門望族的女子,而拋棄了昔日的戀人。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婚後兩人恩愛百般,同甘共苦,兩情甚篤,在元稹不得志的時候,韋叢無怨無悔地伴着他,直到七年後離世,時年僅二十七歲。韋叢亡故,元稹寫出了“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著名詩句,語言幻美,意境朦朧,在歷代悼亡詩裏更是首屈一指。但風流之人的本性卻是不會變的,元稹的風流便是一旦與一名女子交往時便全身心投入,但是他也能迅速抽身,從不拖泥帶水,頂多心裏會留着遺憾而已。

韋叢去世不久,他就在任職地四川認識了蜀中才女薛濤(也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當時元稹三十一歲,薛濤四十二歲。兩人皆是才子才女,見面之後就有心心相惜之意,薛濤更是瘋狂的愛上了元稹,回去就寫了一首愛意深切的《池上雙鳥》給元稹,詩云:“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元稹也寫下了“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的句子給薛濤,可是元稹在蜀地待不了多久,他與薛濤不過是三個月的露水情緣,他也絕不會娶一個對自己仕途無益的樂妓,何況對方還比自己大了十一歲,與薛濤的感情對於他這個大才子也只不過是蜀中生活的風流韻事而已。元稹離蜀返京之際,薛濤寫了一首《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元稹則寫了一首《寄贈薛濤》:“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與元稹初戀情人的結局雷同,兩人的感情也是無疾而終。經過這次感情挫折,薛濤的人生也從熾烈走向了淡然,之後終身未嫁,壽終於六十四歲。

元和十一年,36歲的元稹在上司山南西道節度使權德輿做媒關照下,在興元娶裴淑爲繼配(裴淑爲山南西道涪州刺史裴鄖之女)。隨後他將韋叢與妾室安仙嬪留下的女兒保子、兒子元荊接到興元,再次組成家庭。元稹娶裴淑之後,頻繁的調動,離愁別恨,讓裴淑常常淚水沾巾。元稹以詩相慰:“窮冬到鄉國,正歲別京華。自恨風塵眼,常看遠地花。碧幢還照曜,紅粉莫諮嗟。嫁得浮雲婿,相隨即是家。”雖然有了繼室,但元稹的風流卻絲毫未減,公元823年,元稹又喜歡上了一個著名女詩人、吳越之地的才女劉採春,劉採春與薛濤同爲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除了會寫詩,劉採春還是一位當紅歌女,她與薛濤最大的不同之處是:44歲的元稹見到她時,她已爲人妻。風流才子元稹對於少婦劉採春更是着迷,很快和劉採春就進入了熱戀期。當年,他和薛濤熱戀時,寫了一首《寄贈薛濤》 ,後來與劉採春戀愛時,則寫了一首《贈劉採春》。可這段感情最後也是數月之後便無疾而終,新鮮勁兒一過的元稹很快忘掉了與這位才女之間的情意綿綿,而劉採春的最終結局也無人知曉。

《贈劉採春》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裏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多情有才的大詩人元稹 ,在歷史上評價如何? 第3張

唐朝的四大才女,元稹一下子就拋棄了兩個,難怪後人說他濫情、薄倖。然而,這還不是全部,據傳,與他有過緋聞的美女,至少還有管兒、楊瓊、商玲瓏……世人皆說元稹是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除了感情生活,他的政治品格,同樣爭議頗多,爲了仕途的升遷,他可以毫無底線的去攀附權貴甚至是朝中宦官,他的仕途更是起落落落落,升貶貶貶貶。甚至在擠掉賞識提攜自己的宰相令狐楚得到相位之後,他得到的不是朝中官員的祝賀,而是他們的譏笑與嘲諷。而在他生命中出現的這些多情才女們,崔鶯鶯、韋叢、安仙嬪、裴淑、薛濤、劉採春,哪一個對元稹都是付出了真心,但在元稹看來,鶯鶯是紅顏禍水,韋叢和裴淑是仕途的墊腳石,薛濤是排遣寂寞的工具,而妾室安仙嬪和才女劉採春只是個玩物而已。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試問這世間誰又是這位大詩人的曾經滄海?他究竟是多情的大詩人還是負心薄倖之徒?

近人陳寅恪,說元稹就是一個十足的小人:

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爲可惡也。豈其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