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的老百姓多數是因爲賦稅太重才造反的嗎?

古代的老百姓多數是因爲賦稅太重才造反的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可以說,歷史上的賦稅制度,是隨土地制度或狀況的變化而變化的。中國封建社會的賦稅制度含義很廣泛,一般包括:以人丁爲依據的人頭稅,即丁稅;以戶爲依據的財產稅,即調;以田畝爲依據的土地稅,即田租;以成年男子爲依據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雜稅。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有關於各朝各代的賦稅制度的資料多得數不勝數,有關明朝時期制度的歷史資料和文獻也有很多。在這些資料裏,明人王士性的記載卻是十分難得的,以下是其書《廣志繹》中的原文,有幾百字,但是,卻無法刪減省略,只能以之摘錄:

“天下賦稅,有土地饒瘠不甚相遠者,不知當時徵派何以差殊。想國初草草,未歸一也。其後,遂沿襲之。如真定之轄五州二十七縣,姑蘇之轄一州七縣,毋論所轄,即其地廣已當蘇之五,而蘇州糧二百三萬八千石,而真定止十一萬七千石。然猶江南江北異也。若同一江北也,如河間之繁富,二州十六縣,登州之貧憊,一州七縣,相去星淵,而河間止糧六萬五千,登州乃糧二十三萬六千。然猶別省直異也。若在同省,漢中二州十四縣之殷庶,比臨洮二州三縣之衝疲,易知也,而漢中糧止三萬,臨洮至四十八萬。然猶各道異也。若在同道,順慶不大於保寧,其轄二州八縣,均也,而順慶糧七萬二千,保寧止二萬。然猶兩郡異也。若在共邑,則同一南充也,而負郭十里,田以步計,賦以田起,二十里外,則田以綆量,不步矣,五十里外,田以約計,不綆矣。官賦無定數,私價亦無定期,何其懸也?惟是太平之時,民少壯老死,祖孫易代,耳目相安以爲固然,雖有貧富輕重不等,不自覺耳。”

古代的老百姓多數是因爲賦稅太重才造反的嗎?

王士性是浙江人,他於萬曆五年被錄取爲進士,從此走上了仕途,曾先後在河南、北京、四川、廣西、雲南、山東和南京等地方擔任職務。可以說,王士性踏遍了當時的兩京十二省,是一位有着豐富的閱歷、廣闊的眼界和見識的學者型官員。

他將上述例子記錄進書中,可見,這些例子的典型意義以及在明朝時期的代表性。在書中,王士性一共列舉出了五組例子,每組例子都有兩個主體對象,它們的賦稅制度和實際賦稅有着很大的差異,並且,找不到可以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具體原因。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五組例子吧:

一、蘇州府和真定府。真定府的管轄範圍有五個州二十七個縣,其轄境約等於蘇州府的五倍,但是,蘇州府的賦稅卻是真定府的十七餘倍。如果,按照相同轄境計算的話,那麼,蘇州府的賦稅則比真定府的高出八十七倍了。不過,這兩個地方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在經濟上確實有不可比性。

二、河間府和登州府。河間府管轄兩個州十六個縣,登州府僅管理一個州七個縣,比河間府一半的管轄範圍還要少一點,但是,登州府的賦稅卻是近乎於河間府的三倍。如果,折算成轄境的大小來算的話,那麼,兩者之間的倍數差竟高達五倍半了。不過,這兩個州府分別屬於不同的省份,仍然具有不可比性。

三、漢中府和臨洮府。漢中府管轄兩個州十四個縣,臨洮府僅管理兩個州三個縣,不到漢中府轄境的三分之一,但是,賦稅卻是漢中府的十六倍,如果,按照轄境來計算的話,那麼,就至少高達五十一倍了。不過,雖然這兩個州府都是屬於同一個省份,但是,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一樣,所以,這一說服力並不充足。

四、同是蜀國川北道的順慶府和保寧府。雖然,這兩個府的轄境相互毗鄰,而且,範圍都是兩個州八個縣,但是,順慶府的賦稅卻是保寧府的三倍之餘。可能造成這一差異的唯一理由就是兩者不屬於同一個州府吧。

五、在四川南充的一個縣裏,距離城池十里的地方是用“步”來丈量的,賦稅就按照丈量結果進行徵收,距離二十里的地方則用繩子來測量。

古代的老百姓多數是因爲賦稅太重才造反的嗎? 第2張

王士性認爲,按照我們的生活常理是很難解釋以上這五個例子的懸殊差異的,如果,非要解釋的話,那麼,應該是由於明朝建立之初,政府隨意覈定賦稅制度卻沒有注意全國統一標準,而後,天下太平,百姓習慣了各地的賦稅差異,所以,就慢慢演變成無法改變的事實了。

其實,王士性並沒有把話說透徹,或者說,他隱瞞了一部分事實。爲什麼這麼說呢?

這主要有兩點原因:

首先,老百姓只能服從官府的賦稅徵收決定,他們不一定知道各地之間存在着賦稅差異,就連地方官也不一定知道,除非是主要負責管理財政收支的中央戶部官員。因爲,統治者深諳保密國家機密的重要性,而這些數據就屬於機密,只能在官方修改和編撰史冊時公佈。

就算是在當地,也要等到修編志書的時候才能夠編入,而這一時間的跨度一般長達六十年或者更久。如果,中央政府每年或者定期公佈全國各地的賦稅制度的話,恐怕社會秩序將會受到影響,因爲,沒有人願意繳納比他人高出這麼多倍的賦稅。

其次,王士性在編寫著述的時候,並沒有把各地的全部收支作一個比對,比如說,除了正常的賦稅制度外,還有什麼其它的額外收支;各地是否按照朝廷規定的定額徵收賦稅,有沒有一些折扣、補貼之類的特殊政策;賦稅較高的地方有沒有優惠政策,是否做到了財政的收支平衡。

因爲,無論一個地方的百姓是貧窮還是富有,當賦稅的負擔超出他們的能力之外的話,那麼,州府之間的表面平衡就會被打破,從而,整個王朝就有可能被推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