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人有多看重孝道?若不孝當官都難

古代人有多看重孝道?若不孝當官都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孝道,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爲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爲“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許慎認爲,“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

古代人有多看重孝道?若不孝當官都難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各朝各代,我們可以發現:漢朝是最看重和講究孝道的。

那麼,爲什麼會這樣呢?

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朝廷對於官員的選拔制度。

在漢朝的時候,不論是董仲舒極力推崇的儒家思想以前,還是推崇以後,朝廷選拔人才最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看候選人孝道的高低程度。而到了東漢以後,朝廷更是專門列出一種以孝道爲主的選拔方式來選官,那就是察舉制。

那麼,這個制度是怎樣的呢?它要察什麼?怎麼個舉法呢?

其實,這個制度就是專門用來考察士人們的言行舉止的,然後,會有專門的官員向朝廷舉薦秀才和孝廉這兩方面的人才。在當時,秀才主要是用來代指那些對儒家思想和經典著作有一定造詣的人。不過,在東漢統治的中後期,憑藉秀才當上官員的人很少。

古代人有多看重孝道?若不孝當官都難 第2張

這主要是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社會上孝道風氣盛行,人們過分關注孝道;

二、做秀才需要博覽羣書和擁有廣泛的知識界面,不然的話,大字都不認識的人也能當官,那就太不能服衆了。

而孝廉則跟秀才有着很大的區別,它主要是指對自己父母親的孝順。因此,就算是沒有特別出衆的才學和能力,人們也可以通過孝廉擔任一官半職。所以,通過孝廉當官的難度比秀才大大的減少了。這可能也是東漢時期的官員,秀才出身的人很少,孝廉出身的人很多的一個原因。

當時,察舉制推行後不久,社會就興起了一陣孝道風尚,人人講究孝順。這就使得漢朝的民間和官場發生了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有的讓人驚訝不已,有的讓人鼓掌稱讚,有的讓人疑惑不解。其中,漢朝的著名史書中《後漢書》中,就有許多對於孝子故事的描述。

比如說,趙諮的故事。有一次,盜賊去趙諮家搶東西,但是,趙諮八十多歲的母親恰好病了,正在睡覺。於是,趙諮爲了能夠讓母親睡得安穩,便主動提出請強盜吃飯,並且,對強盜說:“除了給母親留下的一些衣服和食物以外,我的妻兒和錢財等你隨意拿走吧,我絕對不會阻止你的。”趙諮的這番話把那個盜賊給弄懵了。

後來,這個盜賊覺得趙諮真是個大孝子,爲了母親能夠做到這樣,於是,便不忍心搶他的東西,轉身撒腿就逃走了。但是,趙諮卻拿着家裏的錢財追着盜賊跑了出去,他一邊追一邊喊:“盜賊兄,你還沒搶東西呢,這些錢給你... ...”因此,在傳記中,人們對於趙諮的評價很高,也十分仰仗他。但是,隨着時代變遷和發展,人們的觀念逐漸發生了改變。

我們身邊若有一個人像趙諮那樣對盜賊的人,大家只會笑話這個人太傻了,人家來偷東西,你還雙手奉上。而廣大的婦女同胞們,也一定會高喊:把趙諮這樣捨棄妻兒的男人,告上婦聯去。然而,漢朝就是這樣一個朝代,在漢人看來,父母親就像大地一樣,妻子兒女只不過相當於衣服罷了。如果,人們把妻兒看得太過重要,那麼,就會被他人認爲這個人很沒有德行。

古代人有多看重孝道?若不孝當官都難 第3張

再比如說,高官張敞。有一次他給妻子畫了眉毛、補了妝容,結果,被中央的紀檢批評了,還被人們認爲是士大夫的恥辱。所以,時代不同,人們對於一個官員的評價標準也有所不同。現如今,我們常說:如果一個官員能夠在他任職期間造福人民,那麼,這個官員就是一個好官。然而,在古代能夠用道德和行爲教化和管理百姓,讓地方得以安定,那麼,他就算是好官了。

也就是說,現代人們評價一個官員的好壞程度,主要看重他的能力;而古代,則以這個官員的德行爲主。至於士人和布衣,人們則認爲:士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走上官場,成爲國家棟梁,那就很讓人尊敬和仰仗了。布衣歸隱田園,心懷理想,也算是楷模了。但是,歷朝歷代又有誰能夠做到真孝順和志趣高潔呢?大部分人都是打着各種旗號以謀求自己的利益的僞君子。

長期以來,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出現了斷層,孝道觀念也淡漠了。當然了,如果有人能夠做一輩子的“僞君子”或者“假孝子”的話,那麼,這個人也算是一個真孝子了。今天,人們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但是,可惜的是:無論是國家的選官制度還是民間的輿論氛圍,人們都是更加追求最實際的效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