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明朝和清朝誰纔是中國最封閉的朝代?

揭祕:明朝和清朝誰纔是中國最封閉的朝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明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許多人的眼中,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近代落後於世界潮流的主要因素。然而,實際上明朝纔是中國最爲封閉的時代。明朝從朱元璋建立開始就推行了史無前例嚴格的“海禁”政策,發展到嘉靖年間廢除了市舶司,達到了頂峯。即使在明朝最爲開放的“隆慶開關”時期,明朝也只允許月港一處通商,並且不準和日本貿易。而清朝最封閉的“閉關鎖國”時代,也同樣是廣州一口通商,而且沒有國家限制。這意味着,明朝最開放的時代甚至比不上清朝最封閉時代。

一,明朝前期200年的“海禁”

明朝的“海禁”政策,從朱元璋建立明朝以來就開始推行。朱元璋推行海禁的原因,一是小農經濟根深蒂固的自給自足的思想,二是當時方國珍、張士誠的殘餘勢力和倭寇勾結襲擊明朝漫長的海岸線。朱元璋將“海禁”政策寫進了明朝的《大明律》,成爲了明朝的基本國策。在朱元璋時期,海禁的嚴格程度也是空前的,除了不準百姓和外國通商之外,甚至禁止民間建造大船、雙桅船,禁止百姓出海打漁,將沿海地區的人們前往內地等。朱元璋還將連坐法等納入海禁政策中。

明成祖朱棣時期,爲了彰顯自己的合法性,明成祖希望放鬆海禁,“招徠絕域”,使萬國來朝,以此樹立威信。因此,海禁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鬆。但是朱棣放寬的只是針對朝貢貿易,如開始和日本建立朝貢往來,派遣鄭和下西洋等,其目的就是宣揚國威。而民間貿易依然是被禁止的。爲了防止外國商人冒充朝貢使團,朱棣嚴格了貿易的程序,如對日本實行了勘合制度。

揭祕:明朝和清朝誰纔是中國最封閉的朝代?

宣德年間(1426年—1435年),明朝的政策走向了收縮,如撤銷了奴兒干都司、交趾布政使司,停止了鄭和下西洋等,海禁政策也重新嚴格了起來,頒佈了“嚴私通番國之禁”,並且明文標出告發着可以得到犯人一半的資產,如果知而不告,按照同罪論處。嘉靖年間,日本兩大朝貢使團在寧波發生了“爭貢之役”,嘉靖於是廢除了福建、浙江、廣東的市舶司,朝貢貿易也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如中斷了和日本的朝貢貿易。嘉靖時期(1522年—1566年)的海禁政策,是中國歷史上海禁最嚴格的的時代。

二,隆慶開關和閉關鎖國的比較

1567年,明穆宗宣佈廢除了“海禁”,從朱元璋以來200年的海禁政策終於鬆動了。爲什麼叫做鬆動呢?因爲實際上海禁並沒有真正的廢除。隆慶開關的進步之處在於允許民間私人進行貿易,這是明朝的商人第一次能夠對外貿易了。但是明朝開放的海禁的地方只有福建漳州府月港,也就是“一口通商”的政策。另外,雖然允許了民間貿易,但是不準和日本進行了貿易。

就是在開放的月港,其開放的程度也是十分有限的。首先,貿易必須由嚴格的程序,對外貿易的所有船隻都必須到此辦理繁瑣的手續,並從這裏裝貨出港、入港驗貨。所有船隻都必須申領“船由”、“商引”等憑證才能出海。對船隻規模上,“東西二洋各限船四十四隻”。如果出海的時間超過了規定時間,就按照“通倭”的罪行判處。

當然,隆慶開關的確對當時的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如大量的白銀流入了中國,加速了中國白銀貨幣化;高產作物引進了中國,提高了糧食產量,爲人口增加創造了條件;推動了西方宗教、文化傳入中國,開始了“西學東漸”;推動了中國沿海地區經濟的恢復,在杭州、蘇州等個別的城市、個別的行業出現了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中國此時已經不再是世界的重心,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已經在引領世界潮流的發展。隆慶開關不過是將中國有限地納入西方的商業體系。

而清朝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開始了“閉關鎖國”政策,其內容爲:規定西方商人只准在廣州進行“一口通商”;南洋、東洋商人可以在閩、浙、江海關貿易;對中國商民出海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如出海商民登記、取具保結、領取船引和腰牌,註明船隻丈尺、客商姓名、在船之人年貌、籍貫,出海情由、載何貨物、往某處貿易、往返日期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返回,對未能及時回國者施加懲罰或限制歸國。從中可以看出,“閉關鎖國”的內容和“隆慶開關”的政策幾乎一致,而“閉關鎖國”還能夠在江蘇、浙江、福建等地貿易,範圍更廣,而且沒有規定不準和日本貿易。

揭祕:明朝和清朝誰纔是中國最封閉的朝代? 第2張

清朝對外貿易對中國造成的影響也和隆慶開關類似。如使得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當時的海上霸主英國也沒有在和清朝的貿易中佔據優惠。導致西方的宗教思想從廣州等地傳入了中國。另外,我們可以根據清朝的商船規模看清朝的對外貿易規模。鴉片戰爭之前,清朝的沿海商船總數約在10,000只,有150萬噸。而英國有大小21,500多艘船,共240萬噸;美國在有船舶135萬噸。可見,清朝當時還是世界海外貿易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

三,“薄來厚往”的朝貢貿易

在許多人的眼中,明朝是一個走向海洋的時代,其原因就是明朝有鄭和下西洋和所謂的“萬國來朝”。明朝並不是一個走向海洋的時代,朱元璋曾經把周邊的15個國家列爲“不徵之國”,並且立下了組訓“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爲不祥。彼既不爲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實際上,這些不過就是明朝官方的朝貢貿易罷了,並非民間貿易。爲了讓周邊的國家來“朝貢”明朝,明朝推行了“薄來厚往”的政策。這個政策就是和海禁配合的。

首先,明朝推行了“海禁”,禁止了民間貿易。那麼,如果外國想和中國貿易,就只能走官方主持的朝貢貿易。朝貢貿易就是要求各國表示臣服於明朝,然後派遣使者向“天朝”進貢。一般情況下來說,外國是不願意降低身份給明朝進貢的,然而明朝政府推行了“薄來厚往”的方法,通過巨大的利益來吸引他國。不管是任何國家,只要按照規定向明朝進貢一定的奇珍異物,珍奇異獸,明朝必定以4倍或者5倍以上的價格來“回賜”。

揭祕:明朝和清朝誰纔是中國最封閉的朝代? 第3張

如鄭和下西洋中,就是推行了這種貿易。因爲能夠得到鉅額的回報,沿岸的國家都爭相來“朝貢”,甚至貧瘠落後的非洲國家也將當地的野生動物抓來朝貢。而明朝皇室就能夠得到珍珠、珊瑚、香料、木材、野獸等奇珍異物。這些東西都是供皇室玩賞被揮霍,對明朝經濟的發展基本沒有推動作用。通過向“朝貢”着的大量賞賜,使得中國的銅錢不斷外流,造成了國內銅錢稀缺,紙幣(大明寶鈔)貶值。宣德年間,大米、棉布等物資的價格比洪武年間上漲了50倍,布匹的價格更是上漲了300多倍。通貨膨脹嚴重打擊了工商業的發展,也嚴重損害了普通百姓的利益。也就是這種原因,使得明朝不得不頒佈政策,限制各國的朝貢次數和規模。而下西洋也最終因爲國家財政無法支持而取消。

對於周邊國家來說,和明朝進行朝貢就是獲得資金的方法。如日本,在初期不願意稱臣納貢,但是後來經歷了戰亂,經濟凋敝,國庫空虛,於是就向朝貢納入,以得到經濟發展的資金。後來日本對明朝的朝貢次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甚至日本的兩大家族爲了爭奪對明朝的朝貢權而發生了“爭貢之役”。當時日本有的幕府爲了籌集生日宴會資金,就試圖通過派遣朝貢船來解決。對於周邊國家來說,明朝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的搖錢樹。

因此,對明朝的朝貢的國家十分的多,一度達到了140多個。一些西方殖民地、商人也冒充使團來和明朝進行朝貢貿易,如明朝居然將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的商人視爲來朝貢的。明朝後期,利瑪竇來中國,對朝貢貿易體制瞭解後。他認爲,朝貢貿易表面上是世界對中國朝貢,實際上是中國對世界各國朝貢。在明朝後期,由於明朝國庫空虛,朝貢貿易幾乎維持不下去了,因此朝貢貿易也被嚴格限制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