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三國留侯張良墓在何處?張良廟在哪裏

揭祕:三國留侯張良墓在何處?張良廟在哪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西漢時期的張良字子房,是個富於神話色彩的傳奇人物。據史籍記載,其先爲韓人,其祖、父五世相韓。秦破韓,張良矢志復仇,結交刺客,狙擊秦始皇於博浪沙,未中,逃匿於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幸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三卷。後歸附劉邦,爲之謀劃天下,以下立六國之後、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窮追項羽等策而深得劉邦信賴。

劉邦曾褒揚他道:“夫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天下既定,張良被封留侯。然而,這位以三寸舌爲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的開國勳臣卻功成名遂,急流勇退,託疾不朝,閉門謝客,過起隱士生活,直至漢高後(呂雉)六年(前182年)謝世。據《漢書》記載,張良死後葬濟北(今山東濟水之北)谷城山下黃石。但他的晚年活動,因而鮮爲人知。

揭祕:三國留侯張良墓在何處?張良廟在哪裏

他歸葬於何處,也衆說不一。

在河南省蘭考縣縣城西南6公里的曹辛莊車站南側,有一座張良墓,高達10米,古柏環繞,鬱鬱蔥蔥。據傳,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弄權。從此,張良託病隱居於東昏縣(今河南省蘭考縣)西南的白雲山,卒後便葬於此地。

據唐代《括地誌》記載:“漢張良墓在徐州沛縣東六十五里,與留城相近也。”“故留城在徐州沛縣東南五十五里,今城內有張良廟也。”當初,劉邦封侯之時,曾許張良“自擇齊三萬戶”。然張良以始見劉邦於留城,而求封留。(以張良之老謀深算,擇留而棄齊三萬戶,似有避嫌之意。)所以,此說當不謬。因而,張良墓或當在沛。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庸市有風景區名張家界,一稱青巖山。此地,山奇雲奇,木奇水奇,清幽之至,景色絕佳。《仙釋志》載:“張良,相傳從赤松子遊。有墓在青巖山,對隱時現。”(似爲青巖山多霧之故也。)《陵墓誌》卷之六亦云:“漢留侯張良墓,在青巖山。良得黃石公書後,從赤松子遊。邑中天門、青巖各山,多存遺蹟。”張良早於封侯之初,即向劉邦表訴“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的心跡。所以,他遁跡從道,徜徉於青巖山那樣的深山野林,亦不無道理。湖南省有關部門專家對此相當重視,並赴張家界實地考察。只可惜時光如水,遺蹟蕩然無存,張良墓已難以指實。

山東濟水之北:據《漢書》記載,張良死後葬濟北(今山東濟水之北)谷城山下黃石。

揭祕:三國留侯張良墓在何處?張良廟在哪裏 第2張

江蘇徐州:徐州沛縣,有一座張良墓。據唐代《括地誌》記載:“漢張良墓在徐州沛縣東六十五里,與留城相近也。”又載:“故留城在徐州沛縣東南五十五里,今城內有張良廟也。”當初劉邦封侯的時候,曾許諾讓張良“自擇齊三萬戶”。但張良以在留城與劉邦首次相見爲理由,要求封給他留。既然封地在留,死後葬於留城附近,應屬合情合理的事情。這一看法以唐代文獻爲依據,且與史實較接近,也有一定說服力。

山東微山縣:位於微山縣微山島西南部微山南麓也有張良墓,在微子墓南1.5公里處。墓下方上圓,紅黃粘土加鵝卵石塊築成,夯土層次清晰,高15米,長寬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題“漢留侯張良墓”,高1.7米,寬0.9米,厚0.16米。墓東側原有張良祠,“文化大革命”中拆除。

以上幾種說法,似乎更增添了這位巧於心計、城府頗深的封建士大夫的神奇色彩。其實,早在元代,便有了張良從赤松子遊、得道成仙等內容的雜劇劇目。但張良終歸是人不是神,也並無從赤松子遊之舉。那麼,張良墓究竟位於何處呢?相信時間會解開這個謎。

 後世紀念

張良廟位於陝西省漢中市留壩縣柴關嶺南麓,紫柏山東南腳下,距留壩縣城17公里處的廟臺子街上。相傳張良激流勇退後,隱居於此。後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風格,在此建廟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侯祠”,俗稱“張良廟”。2006年5月25日,張良廟作爲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揭祕:三國留侯張良墓在何處?張良廟在哪裏 第3張

張良廟有6大院,150餘間殿宇,總面積14200餘平方米,爲陝西大型祠廟之一。總的佈局是院院相連,亭閣星羅。廟內現存摩崖石碑100多塊,木匾50多面,木、石刻對聯30多副。

張良廟傍山依水,古樸典雅,終年雲靄繚繞,頗有仙家靈氣,它融名勝古蹟、文物、風景於一體,現已是陝南著名的遊覽勝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