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0月8日 清政府簽下《虎門條約》

歷史上的今天10月8日 清政府簽下《虎門條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虎門條約》

在170年前的今天,1843年10月8日(農曆八月十五),清政府與英國簽訂《虎門條約》。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欽差大臣耆英與英國公使璞鼎查在廣東虎門簽訂《虎門條約》,

作爲《南京條約》的附約。《虎門條約》原稱中英《五口通商附貼善後條款》,又稱《善後事宜清冊附粘和約》。共13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

主要內容:一、片面最惠國待遇,中國“有新恩施及各國,應準英人一體均沾”。二、准許英人在五口租地造屋,永久居住。後來英國據此加以典解,於1845年在上海強迫清政府劃定“租界”,各國相繼效法,紛紛在通商口岸建立侵略據點。

同一天英國又強迫清政府在虎門正式訂立了已先於7月22日公佈實施的《五口通商章程》,作爲《虎門條約》的一部分。其主要內容是:一、明文規定了統一的五分稅率,即肯定了無論何種貨物,一律值百抽五。二、領事裁判權規定“英人華民交涉詞訟,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中國獨立自主的司法主權受到嚴重損害。

歷史上的今天10月8日 清政府簽下《虎門條約》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虎門條約》

歷史上的今天10月8日 清政府簽下《虎門條約》 第2張

廣東人民英勇抵抗外國入侵者的場景

  1856年10月8日英國製造“亞羅號事件”

在157年前的今天,1856年10月8日(農曆九月初十),英國製造“亞羅號事件”。

1856年10月8日,英國侵略者製造“亞羅號事件”。1853年英美等國掀起了“修約”交涉未能得逞。1856年3月,當英、法與俄國進行的克里木戰爭結束,英國就迫不及待地尋找挑起侵華戰爭的藉口。10月初,一艘100噸的中國商船“亞羅號”,自廈門開往廣州,停泊黃浦。船上水手全是中國人,船主蘇亞成也是中國人。該船曾被海盜奪去。爲了方便於走私,該船曾在香港英國政府領過登記證。10月8日,廣東水師船捕走窩藏在船上的2名中國海盜和10名有嫌疑的中國水手。不想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卻藉口該船曾在香港註冊,領有執照,硬說是英國船,甚至捏造說中國水師曾扯下船上英國旗,侮辱了英國,無理要求兩廣總督葉名琛立即釋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而實際情況是:執照於1856年9月27日已期滿失效,該船被捕獲前,已有6天沒有掛英國旗了。10月10日,葉名琛派人把審訊證明不是海盜的9名水手送回亞羅號時,巴夏禮拒絕接收。21日,巴夏禮發出最後通牒,限24小時內釋放全部人犯,並公開向英國道歉。但是當22日,葉名琛把12人全部送還時,巴夏禮仍然拒收,連葉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絕拆閱。

23日英駐華海軍悍然向廣州發動進攻。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這樣“亞羅號事件”成爲了英國政府蓄意挑起侵華戰爭的藉口。

歷史上的今天10月8日 清政府簽下《虎門條約》 第3張

  1900年10月8日孫中山發動惠州起義

在113年前的今天,1900年10月8日(農曆閏八月十五),孫中山發動惠州起義。

1900年10月8日,(歷史上的今天)興中會會員鄭士良受孫中山委託,率領會黨羣衆600餘人在惠州三洲田山寨起義。當北方義和團運動全面展開,八國聯軍武裝入侵之時,孫中山認爲武裝起義的機會又來了,就親自率領一部分興中會會員到香港部署起義,但由於港英當局阻止,無法登岸,便改在船上開會,決定以廣東省新安縣的綠林和嘉應州三合會爲主力,在惠州三洲田山寨起義。讓鄭士良負責指揮,孫中山自己到臺灣設法接濟。起義軍屢敗清軍,並很快發展到2萬多人,準備打到廈門去迎接孫中山及他的日本訂購的一批軍火。這時,日本新任首相伊藤博文突然改變了對華政策,下令禁止日本軍火出口,並不準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臺灣活動。起義軍血戰半個多月,雖然士氣旺盛,但彈藥已盡,不得已,鄭士良只好按照孫中山的指示,將大部分起義軍解散,率一部分隨從逃避香港。

歷史上的今天10月8日 清政府簽下《虎門條約》 第4張

梁啓超

  1912年10月8日梁啓超結束流亡生涯

在101年前的今天,1912年10月8日(農曆八月廿八),梁啓超結束流亡生涯。

1912年10月8日,梁啓超自日本返抵天津,結束了自戊戌變法失敗後長達14年的流亡生涯。1898年,梁啓超流亡日本,先後創辦《清議報》、《新民業報》,鼓吹立憲保皇,反對革命。辛亥革命期間,曾試圖遊說實行虛君立憲制。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鑑於國民黨勢力日益強大,希望與梁啓超合作,和立憲派聯手打擊國民黨。梁啓超也希望藉此機會回國組建政黨。雙方達成諒解後,梁啓超回國。

27日,在梁啓超的廣泛周旋下,共和建設討論會、共和促進會、國民新政社、共和俱進會、國民協會、共和統一黨6個政團合併組成民主黨,推湯化龍爲幹事長,後推梁啓超爲領袖。民主黨稱其政綱爲普及政治教育、建設鞏固政府、擁憲法護自由等,其實際目的在於實現組閣。

  1928年10月8日蔣介石與胡漢民再度合作執政

在85年前的今天,1928年10月8日(農曆八月廿五),蔣介石與胡漢民再度合作執政。

1928年10月8日,國民政府改組,蔣介石和胡漢民在政治上再度合作。

1927年4月,蔣、胡曾合組南京政府,當年8月召開的同民黨二屆五中全會,加深了國民黨各派間的矛盾,蔣介石欲尋求打破政治僵局的辦法。

1928年8月28日,胡漢民由歐洲歸國,主張同民黨內部要團結。9月3日,胡漢民到上海,同蔣介石多次密商,達成聯合執政的協議。15日,胡根據事先擬定的《國民政府組織法草案》,發表了《訓政大綱提案說明書》。20日,同民黨中常委會議推補胡漢民、孫科爲中常委委員。

10月8日,國民黨中常委根據《國民政府組織法》重新組閣,選出17名國民政府委員;以蔣介石爲政府主席,譚延愷、胡漢民、王寵惠、蔡元培、戴季陶分任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院院長。18日,國民黨中常會議決馮玉祥、林森、張繼、孫科、陳果夫,分任國民政府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院副院長,並任李宗仁爲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李濟深爲國民政府軍參謀部長,何應欽爲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部長。

歷史上的今天10月8日 清政府簽下《虎門條約》 第5張

19日,國民政府任命閻錫山、王正廷、馮玉祥、宋子文、易培基、孔祥熙、蔣夢麟、王伯羣、孫科、薛篤弼,分別爲行政院內政、外交、軍政、財政、農礦、工商、教育、交通、鐵道、衛生各部部長。古應芬爲政府文官長。次日,又任命趙戴文爲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任命徐永昌爲綏遠省政府主席。以蔣、胡合作爲中心的國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來。

  1986年10月8日臺灣解除實施三十七年的“戒嚴令”

1986年10月8日(農曆九月初五),臺灣解除實施三十七年的“戒嚴令”。

1986年10月8日,蔣經國表示,國民黨當局不久將提議解除已在臺灣實施三十七年的“戒嚴令”。

臺灣新聞局證實蔣經國是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董事長及《華盛頓郵報》和《新聞週刊》兩名編輯的訪問時,作上述談話的。

國民黨當局1949年從大陸逃到臺灣,宣佈在臺灣地區實施“戒嚴”,使那裏一直處於軍事管制之中。人民無結社、集會、請願、遊行的自由,不得組織新黨、創辦新報紙。軍方可以取締其認爲“有礙軍事”的言論、新聞、雜誌、標語及其他出版物,軍事法庭可以審判所謂“匪諜”、“叛亂”罪等等。臺灣當局一句“戒嚴”,從此限制了人民生活的自由和民主權利,並得以藉此鎮壓民衆的反抗。比如1979年發生的“高雄事件”,臺灣當局不僅派出軍隊鎮壓集會羣衆,並將參加集會的無黨籍政治人士付諸軍法審判。

隨着民衆民主意識的不斷覺醒,自六十年代末以來,臺灣島內要求國民黨當局解除“戒嚴令”的呼聲從未間斷,一些非國民黨籍政治人士利用官方“立法院”、“議會”等場所,不斷髮出呼籲和抗議,但臺灣當局卻一再以“反共”爲藉口,堅持“戒嚴”不變。今年以來,由於島內民衆爭取政治民主的聲勢日漸強大,臺灣當局僵硬不變的政策受到極大衝擊。最近有一百三十多名無黨籍政治人士不顧臺灣當局的禁令,宣佈成立“民主進步黨”,迫使國民黨當局不得不作出姿態,由十二名國民黨中常委今年初組成的“專案小組”在近日透出風聲,聲稱對於解除“戒嚴令”和容許人民組織政治團體兩項議題的研究已“原則決定”。

臺灣報紙10月9日報道說,蔣經國在接受美國報人訪問中表示,解除“戒嚴令”的意義包括平民將不再由軍事法庭審判、個人自由的某些限制將予以解除等。

蔣經國還說,“戒嚴令”解除後,當局將頒行新的“國家”安全法來代替。而正式宣佈解除“戒嚴令”的時間必須等臺灣“立法院”研究後才能確定。

  1993年10月8日當代詩人顧城殺妻自盡

1993年10月8日(農曆八月廿三),當代詩人顧城殺妻自盡。

1993年10月8日,在地球的另一端,新西蘭北部一個只有兩千人的小島上,大陸“朦朧詩”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其妻謝燁,則倒臥在島上的一條小徑,頭部被丈夫用斧頭砍傷致死。

顧城生於一個詩人之家。文革期間,曾隨父親下放至山東的農場,在那裏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據說,他5歲開始寫詩,14歲便寫出了被認爲是“朦朧詩”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1977年,21歲的顧城正式發表詩作,後與江河、北島、舒婷、楊煉合稱爲五大朦朧詩人。雖然,時至今日,關於“朦朧詩”的提法及其在當代詩壇中的地位,已有越來越多不同的看法,但顧城在“朦朧詩派”中確實是一個比較出色的詩人。不過,有的評論認爲:“顧城的好詩不少,但一般化的作品更多,可見顧城的創作,還只停留在一個嘗試、摸索、尋求突破的階段。”

顧城的詩,以童以稚趣見稱,故他有“童話詩人”之稱。他的作品有《顧城寓言童話選》、《黑眼睛》、《雷米》、《城》、《水眼》、《顧城詩集》等,作品曾被譯爲多國文字。

歷史上的今天10月8日 清政府簽下《虎門條約》 第6張

謝燁與顧城1979年在火車上偶然相識,之後相戀四年(其間四次絕交過,但顧城猛“追”)1983年結婚,1987年一同離國。據所有回憶顧城夫婦的文字稱,謝燁不僅有詩情,而且善良美麗、豁達寬容、能吃苦耐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