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明末政治家軍事家史可法就義

明末政治家軍事家史可法就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372年前的今天,1645年4月15日 (農曆三月十九),明末政治家,軍事家史可法就義。  

明末政治家軍事家史可法就義

史可法(1601—1645),明末政治家,軍事家,中國民族英雄。字憲之,號道鄰,明末河南樣符(今開封市)人。崇禎元年(1628)進士。初任西安府推官(掌勘問刑獄),因鎮壓農民起義,累遷右金都御史,在安慶、他州等地堵截起義軍,升任南京兵部尚書。

1644年(崇恢十七年),明亡後,他在南京擁立福王,加封大學士,稱史閣部。因馬士英等的排擠,以督師爲名,使守揚州。清朝多爾褻致書誘降,被拒絕,他堅守孤城。

順治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副將史德威史可法追隨有年,可法收德威爲義子,託以後事;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衆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多鐸勸降,可法表示: “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於4月14日(清順治二年三月十九日)被殺害。多鐸因爲攻城的清軍遭到很大傷亡,心裏惱恨,下令屠殺揚州百姓。大屠殺延續了十天,死亡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史可法死後十二日,其遺體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將其衣冠葬於揚州城天甯門外梅花嶺。以誌紀念。有《史忠正公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