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古代在處理死囚時,爲什麼要等秋後才能問斬?

古代在處理死囚時,爲什麼要等秋後才能問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經常在古裝影視劇裏面看到“秋後問斬”這樣的情節,一個犯人,在被朝廷或者官府定了死罪之後,那種罪大惡極的人會被判處斬立決,而那些一般的罪犯則被會判處秋後問斬。那麼,古人爲什麼這麼喜歡秋後問斬呢?這裏面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意思:

古代在處理死囚時,爲什麼要等秋後才能問斬?

第一層意思,與中國的古代哲學相適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重要內容。中國古代的先賢們,通過觀察自然界的生長規律,總結出了這一套理論,並且用於農時、祭祀以及其他方面。如《禮記·月令》有這樣的記載:“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而到了西漢時,漢儒董仲舒則在自己的《春秋繁露》中將“秋後問斬”上升到了理論高度,“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爲春,賞爲夏,罰爲秋,刑爲冬。”由於漢朝的法度對於後世的歷朝歷代影響都很大,所以這樣的處罰方式就一直被保留了下來。

第二層意思就是進入秋天之後,農耕結束,閒暇時間增多,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官府都有許多的精力和時間來處理一些跟農業不相關的事情。自古以來,中國就以農爲本,所以,在秋天對於犯人進行處決的話,不但不會耽誤大家的農業耕作,而且在震懾老百姓的力度上,效果會非常地好,可以達到殺雞儆猴,以儆效尤的目的。如袁崇煥在北京被凌遲處死的時候,不明真相的普通老百姓前來搶奪袁崇煥的屍體,分而食之。朝廷的宣傳目的也就這樣達到了。

古代在處理死囚時,爲什麼要等秋後才能問斬? 第2張

第三層意思可以杜絕一些冤假錯案。由於古代的科學技術和刑偵手段非常地有限,而官府斷案的主要依據就是衙役、仵作的收集的資料,以及地方行政長官的斷案智慧。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壓抑或者是仵作被人收買作弊,或者是地方行政長官辦事糊塗的話,那麼就會造成很多的錯案。在古時候的很多朝代裏,對於死刑犯的處決都是很嚴肅的事情,並不是說縣官的一句話就能夠定人生死,而是要經歷層層的上報和反覆的核查,確保無誤之後,纔會實行死刑。

而這個過程在古代非常地漫長,即便是春天判決,等下複查下來之後,也已經是秋冬的時節了,而有的案子過於複雜的話,這其中的反反覆覆,更是要持續上好幾年,甚至是十幾年。正是這樣的事情,所以導致官府在處決犯人的時候不敢任意妄爲,而將犯人安排在秋後處斬有利於保護犯人,也有利於保住自己的官位。在滿清的四大奇案中,楊乃武與小白菜的這個案子,就經過了許許多多的曲折,最後才被平冤昭雪,要是一開始就殺了楊乃武的話,楊乃武的姐姐就沒有機會去救自己的弟弟了!

而古代的行刑時間一般都會選擇在大白天的中午,這個時候陽氣最深,能夠壓制殺頭時帶來的陰寒之氣,這也是古人順應天意的一種表現。

古代在處理死囚時,爲什麼要等秋後才能問斬? 第3張

其實在古人的觀念裏面,跟“秋”相關的事情一般都不是太好的,諸如多事之秋、秋後算賬、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等等,說明在古人的潛意識裏面,在秋天裏面做的事情一般都是那種很不好或者充滿了悲劇性的事情,所以選擇在秋天處決犯人可能也是朝廷或者地方官府的一種共識吧!大家說是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