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趙孝爭死是什麼樣的故事?兄肥弟瘦

趙孝爭死是什麼樣的故事?兄肥弟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歷史上兄弟情深的感人瞬間:“兄肥弟瘦”趙孝爭死。

史料中關於兄弟情深的記載頗多,前面我們陸續介紹了春秋時期的伍尚武員兄弟一死一報、姬汲姬壽兄弟共赴死難、孔融孔褒一門爭義的感人事蹟,無不是以悲劇收尾。

今天我們談談漢代的幾則兄弟爭死的故事,然而和春秋時期略有不同,這幾則故事裏,因爲兄弟情深而爭相赴死,結果感動了盜賊,最後得以生還。在《後漢書列傳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中記載了這幾則事蹟,其中最著名的當以“趙孝爭死”的故事爲人熟知。

趙孝,字長平,沛國蘄人(今安徽宿州人),父親趙普在王莽時期爲田禾將軍,趙孝被任命爲郎官,每次回鄉探親,從不招搖過市,總是身着白衣(百姓打扮)。有一次從長安回鄉,路上有個郵亭亭長聽說後,想巴結款待趙孝,結果因爲趙孝衣服是平民身份就不讓他停留,並且問他“聽說田禾將軍的兒子從長安過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到?”,趙曉回答:“就快到了”,然後就走了。由此可見趙孝爲人正派,爲官清廉。

趙孝爭死是什麼樣的故事?兄肥弟瘦

王莽末期,天下大亂,盜賊並起,天災人禍,饑荒連連,經常發生人吃人的事件。趙孝的弟弟趙禮被飢餓的盜賊抓獲,趙孝聽說後,把自己綁起來來到賊窩,說“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飽。”,要求換弟弟一條命,盜賊大驚,便把他們一起放了,並交代讓他們再帶米來補償,趙孝沒有找到更多的米,本來可以不去,然而趙孝依然回覆盜賊,願意以身代米,於是盜賊們非常震驚佩服,並未加害。

在這個事件當中,可以看出,趙孝以敦厚孝悌感動了盜賊,再加上盜賊並未泯滅良知,從而得以感化,使得鄉間民風爲之改觀。隨之, “兄肥弟瘦” 趙孝爭死的故事得以歷代傳揚,成爲兄友弟恭的優良典範。

其實,在這個列傳系列當中,同樣是王莽時期,還有幾則兄弟爭死的記載。一則是汝南人(今河南汝南)有個叫王琳(字巨尉)的十餘歲少年,父母雙亡,兄弟至孝,兄友弟恭,一天弟弟王季被赤眉軍捕獲,準備烹煮而食,王琳便把自己綁起來,請求先死,結果兄弟兩人被赤眉軍一起放還。

一則是琅琊人(今山東臨沂)有個叫魏譚(字少閒)也被飢餓的盜寇所獲,同時有數十人,按次序被烹吃。盜賊看到魏譚相貌忠厚,便令他燒火,其中有個姓夷的頭子哀憐魏譚,便要放他,他說:“我因爲燒火倖免於難,衆人不吃我就得吃雜草,還不如吃我。”,盜賊認爲魏譚很講義氣,於是便把他放了。還有另外兩則也是兄長以身代弟,結果被赤眉軍放還。

趙孝爭死是什麼樣的故事?兄肥弟瘦 第2張

而關於淳于恭的故事,則是以弟代兄赴死的事蹟。《淳于恭列傳》記載:淳于恭,字孟孫,北海淳于人(今山東安丘),善說《老子》,清靜不慕榮名。王莽末,歲飢兵起,恭兄崇將爲盜所亨,恭請代,得俱免。

以上幾個故事,都是發生在王莽末期,當時天下大亂,盜賊並起,再加上遭遇災荒,連年歉收,天災人禍,餓殍遍地,飢腸轆轆,使得不少百姓不得不落草爲寇,以至於發生人人相食的慘劇。這些,都不是稗官野史的零星傳說,而是正統史書的詳細記載,據統計,從公元前205年到1930年,中國歷史上共有118個時期發生過人人相食的記載,不能不說是人間悲劇,而這些,往往發生在朝代交替的時候最爲居多。

然而,即便是在人人相食的混亂時期,大部分人的人性並沒有被泯滅,即便是落草爲寇的盜賊,也有良知未泯的人存在,因而在兄友弟恭、以身相代、捨身赴死的正義感召下,也會幡然悔悟。究其根源,一是因爲落草爲寇併爲自身所願,而是形勢使然;再則是被兄弟情深、真情流露而感動,盜亦有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本文這幾則歷史記載,雖然最後都是兄弟以身相代得以免除禍患,然而再聯想到有多少人在災難時期慘遭殺害,甚至被烹食,如此禽獸行徑令人髮指,因而心情極爲低落,甚至感到一絲悲哀!人世間的爭鬥往往是上層在爭權奪利,結果遭受禍患的,卻是底層的老百姓來承受!有時候在想,難道真如元代詞人張養浩所詠歎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嗎?

趙孝爭死是什麼樣的故事?兄肥弟瘦 第3張

從而想到,我們要珍惜和平生活,享受平安幸福,希望我們的善良淳樸的老百姓,從此永遠不要遭受如此慘痛的經歷和身心的折磨!因而我們要大力頌揚傳統文化的優良品德,激發人們內心的良知和悲天憫人的情懷,這樣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