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漢高祖劉邦到底是英雄還是無賴呢?

揭祕:漢高祖劉邦到底是英雄還是無賴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列寧說:“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是一樣的道理,那麼歷史是如何評價劉邦的呢?他到底是個英雄還是個無賴。

劉邦是個英雄是毫無疑問的,開創漢朝,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已是不世之功。

毛主席曾評價劉邦說,“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

我們來列舉幾點說明。

第一,評價劉邦功過,必不可少要提到的是項羽。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爲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劉邦出身平民,“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司馬遷高度評價劉邦“仁而愛人”。劉邦採取了有利於人民有利於社會的安定的做法,這是他能取得人民的擁護、由劣勢變爲優勢最終戰勝項羽的原因之一。

揭祕:漢高祖劉邦到底是英雄還是無賴呢?

網絡配圖

劉邦和他的許多重要臣僚都出身社會下層,瞭解人民疾苦,漢朝建立後,他們在“因民之慾而不擾亂,以寬厚清淨爲天下帥”的原則下治理國家。

第二,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爲“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劉邦本人具有的敢於作爲、敢於擔當的大氣度、大胸懷,現出“常有大度”的長者之風。劉邦的寬宏大度和容人之德使他的麾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但如何調動文臣武將的積極性,使他們身上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需要一套得體的制度和方法。納諫考驗着領導者的胸襟,當自己有了成見被別人否定的時候,在你身處險境的時候一般還能夠虛心接受,但你一旦權威隆盛,否定意見就會很難接受。

劉邦能夠虛心納諫,在他那裏,沒有需要維護的個人面子,一切以漢王朝的根本利益爲依據。

漢朝建立以後,劉邦面臨着政治上鞏固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恢復發展生產、邊境上解決匈奴襲擾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他一如既往,更加虛心納諫。

雖然劉邦城府夠深,爲人也有虛僞的一面,他的豁然大度或許可能理解爲他正在用人之際,需要禮賢下士,但是在鞏固政權和恢復國力建設這一點上,他確實很有政治家的風範。

第三,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納諫其實也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考驗的是領導者的判斷力。採納了正確的意見那就好,採納了錯誤的意見怎麼辦?

意見是別人的,決策是自己的。所以,能夠判斷出正確意見或者錯誤意見,這可是一個領導者十分重要的智慧和素養。任何一個時代有才華的謀臣永遠都不會缺乏,缺乏卻是那些能夠發現人才並接納正確意見的決策者。

經常有人說劉邦是靠手下打拼出來的,這實際上可以說明劉邦的御下能力是很強的,什麼樣的人才在他手裏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漢班彪《王命論》中:蓋在高祖“知人善任使。”“知人善任”這個成語,就是源於對劉邦的稱讚。

揭祕:漢高祖劉邦到底是英雄還是無賴呢? 第2張

網絡配圖

劉邦的三個“吾不如”,既顯露了劉邦的“知人善任”,更彰顯了他的“自知之明”,滲透了“謙受益”的哲理,蘊含着做人的大智慧。 事實上,任何封建帝王自己不見得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越見解,都能事事“聖心獨斷”,關鍵是要有知人之明,把各方面的有用之才安排在適宜的崗位上充分發揮其才幹,同時又能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擇善而從,使自己的各項重大決策減少失誤。

劉邦的品格在這方面的表現比較突出,因而在其風雲際會的一生的重大決策中,很少有失誤的地方,而即使有些失誤,也易於在較短時期得到糾正,並且最後能夠選擇出最佳方案。

第四,項王非政冶家,漢王則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在秦朝末年,首先舉起造反旗幟的是陳勝、吳廣,接着項梁在楚地起事,張耳、陳餘在趙國擁立趙王起事,齊國後裔田譫在齊國起兵反秦,還有魏國、韓國、燕國等相繼起兵造反。

在這麼衆多的英雄豪傑中,真正稱得上戰略家和政治家的很少。這些人跟劉邦比起來,他們都缺乏一個政治家最要命的東西,那就是戰略思維。政治家的戰略思維是相當重要的,缺乏了宏觀的戰略思維和大局觀念,那就喪失了作爲傑出政治家的根本。

政治家要從國家和民衆的長治久安上去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故而留給後人的多爲治國御人之術。劉邦是一個操盤高手,能夠駕馭、團結、整合各種勢力,善於抓住人性的特點將不同想法、不同軌跡的各類角色爲我所用,變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實現自己的目的。

第五,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

崇尚鐵血統治的秦始皇正好應了“剛強易折”的這句哲理名言,而溫柔豁達的劉邦正好應了“以柔克剛”的道理。夢想千秋萬代的秦始皇只維持了短短的十五年就完蛋了,而以儒家“仁愛”和道家的“無爲”來統治的漢王朝,卻前後延續了四百多年。

《展望二十一世紀湯恩比和池田大作對話錄》:“漢高祖劉邦對中國的重新統一,作爲歷史功績,是應該給以高度評價的。”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約瑟.湯恩比評論說:“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

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高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爲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

湯恩比還說“將來統一世界的人,就要象中國這位第二個取得更大的成功的統治者一樣,要具有世界主義思想。同時也要有達到最終目的所需的才幹。在這點上,現在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不是在半個世界,而是在人們能夠居住或交往的整個地球。必定要實現統一的未來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漢朝的劉邦。”

揭祕:漢高祖劉邦到底是英雄還是無賴呢?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楚漢爭霸的過程中,劉邦以其“自知知人、寬容慷慨、從諫如流”的氣魄加強了自己的力量。項羽則由於“剛愎自用、外寬而內忌”的個性不斷削弱自己的力量。劉邦在“織網”,他打造了一個劉邦系統,使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着最大的力量,寬容他們的錯誤,發揮他們的長處,所以大家也樂於爲其效力。關鍵是,劉邦做得一切並不是無意識的,而是有意識的,他很清楚自己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纔是最可怕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反映出其大智若愚的智慧。

從其後面“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這段經典論斷中,可以看出劉邦是很清楚如何做一個領導者的。爲了發揮出系統最大的功效,他很好的扮演了一個遇事無主張的“如之奈何”先生,同時以共同的利益、容人過失的大度將大家都凝聚在自己周圍,以系統的力量來補充個人的不足,用人之長而容人之短。帝王的素養也不過如此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