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日本嚮明朝進貢引起的“爭貢之役”

日本嚮明朝進貢引起的“爭貢之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初年就開始實行海禁,但是很多周邊小國眼巴巴的看着大明王朝的豐富物產,口水都流了幾丈,怎麼能甘心被拒之門外呢?於是在明朝內部和外部的多種聲音的呼喚下,終於誕生了一種新的交易形式“朝貢”。說白了就是周邊藩屬國向天朝上國大明進貢物品,而大明則以"國賜"形式回酬外商所需中國物品。

日本嚮明朝進貢引起的“爭貢之役”

從明朝開始統治者們就只重視形式上的被尊重而不考慮實際了,所謂的“朝貢”聽起來好聽,不過實際上明朝賞賜給各國家的物品是他們進貢的“土特產”的幾倍甚至十幾倍之多,還不都是拿老百姓的血汗錢在給自己臉上貼金麼?不過畢竟還能貼金,比晚晴直接被打臉還是好很多的。而在這些進貢者中,就有日本的一個位置,他們被允許10年一貢,貢舶必須持有明廷事先所頒"勘合"(執照簽證)。

日本嚮明朝進貢引起的“爭貢之役” 第2張

這種朝貢曾經在明朝中期由於日本內亂一度中斷,後來在新任將軍義教的主持下,日本又派遣明僧龍室道淵爲正使,攜帶國書赴明,向宣宗獻方物和國書,在北京簽訂《宣德貿易條約》,此後明日貿易正常進行,日本派出貿易團11次,時間持續百年以上。而就在其中第九次日本遣使來朝貢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戰亂,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寧波爭貢”事件。

日本嚮明朝進貢引起的“爭貢之役” 第3張

日本大永三年,日本國內勢力之一大內氏,掌握了明朝頒佈的勘合,於是組成第九次對明貿易團,由宗設謙道率領三船三百餘人,於嘉靖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到寧波。日本國另一勢力細川氏得知大內氏組織對明貿易團時,也文即派出一隻船隊,由鴛岡瑞佐和宋素卿率領,日夜兼程趕赴大明。

大內氏船隊先出發,比細川氏船隊提前抵達寧波港,但是由於各種通關手續繁雜,所以一時還沒有檢驗勘合,等到細川氏船隊到了之後,領頭人宋素卿是中國人,瞭解國內行情,於是就賄賂當時主管的太監賴恩,竟然比大內氏提前上岸並開始驗貨。隨後明朝的市舶司在嘉賓堂歡宴二個貿易團,在安排席位時,又將細川氏的鴛岡瑞佐置於首席,大內氏的宗設謙道居次。這樣一來在國內就互相敵對的兩派,因席位問題激起派性鬥爭,在寧波爆發了武鬥。

日本嚮明朝進貢引起的“爭貢之役” 第4張

大內氏搶出按規定收繳保存的武器,攻入嘉賓堂,細川派的彎岡瑞佐因無武器,立被鬥殺,宋素卿逃出。但爭鬥還遠未結束,大內氏追尋宋素卿至餘姚江岸,又迫近紹興城下,在折回寧波時,沿途殺害明朝官吏多人。到了寧波後,他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大掠市區,奪船逃向大洋,明朝派出追趕的官軍指揮不幸陣亡,未能取得戰果。

日本嚮明朝進貢引起的“爭貢之役” 第5張

大內氏宗設謙道一夥在逃回本國途中,一船因遇風漂至朝鮮海面,朝鮮守衛軍誅殺三十,生擒二十,縛獻明朝。明朝把罪犯都送到寧波一同審理,最終處死了宋素卿,關閉了貿易港口,雖然後來一度又開放了口岸,不過由於倭寇橫行,不久再次關閉,這次事件也就成爲了後倭寇的時代的導火索。

所謂的"爭貢",實際是大明王朝不能有效把控自己國門的失敗案例,導致日本倭寇輕視大明,擄掠沿海人民,看來臉上的金子也不那麼好貼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