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古代漠北各族被沙俄屢次剿滅後復甦,歸統沙俄後再無動亂

古代漠北各族被沙俄屢次剿滅後復甦,歸統沙俄後再無動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漠北又稱嶺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漠北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和林。

古代漠北各族被沙俄屢次剿滅後復甦,歸統沙俄後再無動亂

在中國歷史上,漠北地區經常有不同的遊牧民族向南衝擊長城,對中原王朝產生影響。

中原王朝強大時,如漢時、唐時,也曾組織過大規模的征討,產生了很多代表漢民族武力頂峯的軍功,如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犁庭掃穴等。

在中原王朝衰弱時,遊牧民族多次以漠北爲根據地,不斷襲擾中原地區,甚至在宋末、明末摧毀中原王朝的軍事、政治秩序,入主中原。

很多遊牧民族,之前於史無載,好像是突然從地下冒出來一樣,突然間就變得很強大,直接出現在中原王朝旁邊,也使中國的史官們也無從考究他們的來源,只好語焉不詳地說他們是某某別部,大意是跟着某個民族一起遷徙過來的。

中原王朝的皇帝們通過翻閱史冊,肯定也發現了一個規律:

北方遊牧民族的發祥地有兩個:

在西北,是在阿爾泰山的中亞草原(北虜)。

在東北,則是在呼倫貝爾草原附近(東胡)。

中國歷史上的衆多遊牧民族,其發源地基本都在這裏。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兩邊的遊牧民族交替強大,佔據漠北草原,號令北疆,與中原王朝爭雄。

古代漠北各族被沙俄屢次剿滅後復甦,歸統沙俄後再無動亂 第2張

中亞草原,即位於中國西北,在歷史上就是一個民族大熔爐。從古至今,有大夏人、巴克特里亞人、吐火羅人、欽察人、斯基泰人、阿蘭人、哥特人、康居人等等,還有很多連史學家也不知道怎麼命名的民族在這裏留下過足跡。

這些民族的日常,都是逐水草而居,他們之間也發生征戰,但更多的是融合。這些數量衆多的不同人種、民族的人在一起地域裏生活,很容易就會產生一個新的民族。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等都是如此產生的;

在東北的興安嶺附近,也出於同樣的原因,先後出現有丁零、鮮卑、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

中原王朝如要解決遊牧民族如同韭菜一般,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新的遊牧民族強權出現在草原上的困境,就需要從根本上斷絕草原民族強權的生成機制。

可以有兩種做法:

1,軍事佔領,強權統治。漢王朝、唐王朝即是採取此種做法,只是這種方式會隨着中原王朝勢力衰弱時出現強烈的反彈。

2,政治攻心,經濟革命。通過經濟影響,徹底改變這兩個地方的地方遊牧經濟爲農耕經濟。實際上,這是古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能大面積屯田,中原王朝也不至於每次出征都有鞭長莫及之感。

現代國際社會對金三角毒品的治理,實際上也是第二種辦法,替換農作物,改變當地以毒品爲生的生活狀態,以達到徹底治理。這即是中國人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漢、唐時,中原王朝的都城都在長安,因此王朝的注意力,始終都集中在西北地區。

爲了保衛都城長安,就要控制河西走廊。爲了守住河西走廊,又要佔領西域。爲了守住西域,又要繼續向中亞腹地進攻,直到中原王朝的軍事能力達到極限。這個極限是指中原王朝軍事物資投放的最遠距離,基本就在現在的中亞一帶。也因此,漢朝、唐朝不斷向西北用兵,唐朝時最遠打到了現在的伊朗一帶。

依靠軍事進攻,打下來中亞草原這只是第一步。中原王朝需要在當地屯田,改變當地的遊牧狀態爲農耕狀態,實現自給自足,前文說過,這非常困難。由於當地遊牧部落的反抗,還有當地的水土條件不適合發展農業等原因,中原王朝改變當地生產習性的工作,往往來不及實施,就因自身原因不得不採取保守策略,從而退出了中亞草原地帶的爭奪。

中亞地區,重新進入了遊牧狀態,成爲各種遊牧民族的催生機。這些遊牧民族,不斷蠶食河西故地,使得漢民族的西北防線自唐代開始不斷後縮。

古代漠北各族被沙俄屢次剿滅後復甦,歸統沙俄後再無動亂 第3張

當朝廷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西北時,中原王朝的雷霆之錘也給了匈奴、突厥以沉重打擊,在客觀上爲東胡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中國歷史上的元朝、清朝的創建民族,都源出東胡。

中原王朝爲了抑制西北的遊牧民族,有時會策略性地扶持東北的遊牧民族。所以,東胡的各個民族,在中國的歷史上的舞臺要比西北的遊牧民族還要大,不管是鮮卑、契丹、蒙古還是女真。

唐代之後,中原王朝的主要精力,實際上已經在對付東胡民族。西北地區由於戰線收縮,已經放棄了河西以外的中亞地區,對漠北更是鞭長莫及,不得不建立要塞、長城來防禦。

東胡民族變得強悍難制,主要原因在於得到了燕雲十六州,已經從部落制向國家體制轉變,這種遊牧與農耕兩種政治組織所迸發的戰鬥力,讓中原王朝倍感壓力。由此可見,石敬塘送出去的燕雲十六州,影響極其惡劣。

明成祖時,漢民族武力有所恢復,力圖振作。他曾經五次出征漠北,犁庭掃穴,雖戰果不多,每次匆匆而返,但卻斷絕了蒙古人復返之念,甚至到秋天還要去草原縱火。

但是,歸到實際,這不是改變草原生活經濟的做法,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得明朝200年間都不能解決北患。

到了清朝。由於清朝本身就是東胡的遊牧民族(漁獵),因此中原王朝東胡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滿清政府實際上也沒有能力經濟同化,但是它能夠做到精神同化。滿清200年下來,蒙古已經不能再作爲邊患了。

於是,在18世紀前後,中原王朝剩下漠北問題,就是西北地區剛剛冒頭的遊牧民族勢力,這股勢力被稱作準噶爾汗國。

清王朝通過80多年的連續征戰,終於消滅了準噶爾汗國,佔領了中亞地區。同樣,清王朝也沒有能力改變當地的遊牧民族生活習性,因此時有反叛。直到左宗棠再次收復新疆時,新疆的生產方式也基本變化不大。清王朝也面臨着與漢唐王朝一樣的困境,中亞地區距離核心區太遠,軍事投射能力變弱。清王朝依靠軍事強權統治,在當地勉力支撐。直到19世紀俄羅斯的到來。

俄羅斯統一歐洲部分後,在18世紀後期,開始經略中亞草原。當時俄羅斯通過學習西方世界,已經具備了近代的火器裝備和近現代的社會管理制度,而這些跨時代的軍事和政治手段,對俄羅斯能夠佔領,並順利征服中亞草原地帶的遊牧民族有重大關係。

如俄羅斯攻打塔什干時,1940名士兵,進攻一座30000人駐防的大城,最終打贏了,讓塔什干賠了50萬盧布。

俄羅斯就此通過先進的軍事裝備,用不多的兵力逐步控制了中亞草原。

俄國又通過近代化的社會管理制度,往中亞遷徙大量的俄羅斯農民,並且嚴禁各個遊牧民族越界放牧,同時還人爲製造矛盾,斷絕了這些民族間的交流,使其不能產生新的遊牧民族強權。

於是,漠北地區就出現了權力真空狀態。以往2000多年來,不管是西北的阿爾泰山遊牧民族生成器,還是東北的興安嶺遊牧民族生成器,到了18世紀末,都不能再爲漠北提供新的遊牧民族強權了。

漠北,枕戈待了2000多年後,安靜了。

也因此,俄國在往西伯利亞的擴張之路異常順利,因爲當地已經沒有地區強權了。西伯利亞汗國,看着挺大600萬平方公里,有多少人呢?全部加在一起,不到20萬人。

直到此時,遊牧民族也並非沒有機會。因爲不管是俄國,還是清王朝,實際上並沒有從根上改變當地民族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只是通過軍事強權威壓,與以往中原王朝勢力強大時的做法沒有根本上的區別。

可是時代一直在發展,俄羅斯和清王朝都在18世紀、19世紀挺住了,迎來了工業革命後的20世紀。隨着馬克沁機槍的出現,遊牧民族的騎兵徹底走下了歷史舞臺。

在適宜定居的地方,遊牧民族紛紛拋棄了帳篷,住進了磚瓦房。他們的生活習性2000多年來終於被整體性改變了。新的遊牧民族強權,再不可能再建立起來了。

古代漠北各族被沙俄屢次剿滅後復甦,歸統沙俄後再無動亂 第4張

在西北,清王朝和俄羅斯分別佔領中亞草原一部,用武力維持到火器出現大變革以壓制、終結遊牧民族騎兵的機動優勢,共同完成了清靖漠北遊牧民族勢力的工作。

在東北,清王朝獨自通過羈縻、姻親等手段控制了東北草原,使得東北遊牧民族產生新的強權的機制也遭受到徹底的破壞。

漠北遊牧民族強權的兩個供應基地都遭到了沉重的打擊,漠北地區就此安靜了。只是,老式的遊牧民族強權已經走下歷史舞臺,新式的軍事強權卻在北疆再次對中原王朝形成了威脅。

在此,雖爲漢唐時候的中原王朝感到惋惜,但要求漢民族在2000年前進入到工業革命時代的要求太高了,俄羅斯和清王朝則很幸運地趕上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