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的漫長曆史中,無數忠臣義士如流星般在空中閃過,留下耀眼的光芒。他們在當時可謂是主沉浮、撼天下,爲國家、爲百姓傾盡一生精力,美名流傳千古。而善惡總是對立存在的,作爲忠臣的對立面,奸臣在歷史上也從沒有斷過。他們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甚至有弒君殺臣,弄權誤國營私、殘害忠良之臣。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四位奸臣,在歷史上可謂臭名昭著,不論是在當時的惡劣影響,還是在後人心中的“知名度”都是名列前茅。有趣的是這四大奸臣名聲雖不咋地,但每一個卻都留下一個經典的成語典故供後人啓示,如今更是家喻戶曉!需要注意的是,從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

慶父: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慶父是春秋時期魯國上卿,魯桓公姬允之子,魯莊公異母弟。 魯莊公死後,慶父變得貪婪殘暴、權慾薰心,企圖自己成爲國君。公子般即位不到兩個月,便被他派人殺死。公子般死後,慶父又立了一個傀儡國君即魯閔公。魯閔公背景有所不同,他既是魯國國君,又是齊桓公的外孫。魯閔公繼位後慶父越發猖狂,隨意誅殺異己,權傾朝野。

然就是這樣慶父還不滿足,遂沒過多久就把魯閔公殺掉,自立爲國君了。這一下,齊桓公可坐不住了,他作爲中原霸主,對鄰國的動亂不能不問,況且被殺的是其外孫,於是派大夫仲孫湫以弔唁名義去魯國查看情形,準備採取措施。公孫湫回來報告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意思就是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

後來魯國人見慶父連殺兩個國君,實在是大逆不道,紛紛反抗。儘管慶父逃到了國外,但還是被遣送回國,途中自殺而死!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 第2張

趙高:指鹿爲馬!

對於指鹿爲馬典故,想必天下無人不知。在李斯死後,趙高名正言順地當上了丞相,事無大小,都完全由他決斷。後來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着說:“丞相誤邪?謂鹿爲馬。”然而,羣臣的反應是:要麼沉默,要麼說馬!

其實,趙高的目的很簡單,即:誰和胡亥一條心,誰和自己一條心,誰反對他!後來說是鹿的,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人。從此之後,趙高正式權傾朝野。可以說趙高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奸臣,他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頂峯。最後他危害綱紀,迫害良臣,將整個大秦帝國覆滅。故陸賈嘆曰:“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指秦朝滅亡)。”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 第3張

李林甫:口蜜腹劍!

口蜜腹劍意思是嘴上說的很甜美,心裏卻懷着害人的主意,形容某個人兩面派的狡猾陰險。此典故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在唐玄宗時期,李林甫做宰相,凡是才能和功業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寵信或官位快要超過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妒忌由文學才能而進宮的士人。

而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卻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裏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最終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爲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 第4張

秦檜:東窗事發!

東窗事發,意爲陰謀敗露或罪案遭人揭發,是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而談起它的起源,很少人知道其與南宋奸臣秦儈有關。相傳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岳飛、李綱等堅持抗金,但奸臣秦儈主張投降。因此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秦檜後來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其後或遭天譴,秦檜與兒子相繼暴病而亡。

雖然說典故有一定的“演義”色彩,但是,從中我們應該深刻反省因果報應的必然性。奸人秦檜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爲什麼流傳下來的成語偏偏要叫做“東窗事發”呢?其實,典故的出處已經明確介紹了原因:“檜之慾殺岳飛也,於東窗下與妻王氏謀之!”。也就是二人在家裏的“東窗”下設計了這個陰謀,所以稱作“東窗事發”。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 第5張

當然,在古代類似這樣的典故還有唐朝李義府的笑裏藏刀、來俊臣的請君入甕等,只是相比以上四個人,知名度要稍微低一些。而需要注意的是,從元明之後,典故就驟然減少,基本上很少再有典故出現了!原因或許並不複雜:原先的典故,基本上滿足了現實交流的需要,所以即便就很少再見到新的成語典故了!

而縱觀我國曆史上,有很多朝代是奸臣當道,陷害忠良於不義,禍國殃民,敗壞朝綱。其罪行令人髮指,而結局是民怨鼎沸,國力日衰。最終鬧得是國將不國,這些奸臣無不是千古罪人,實在應引今人爲鑑,奸臣自古難有好下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