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清朝鄉試時一奇葩的“習俗” 考官吃剩的食物竟成了考生搶奪的對象

清朝鄉試時一奇葩的“習俗” 考官吃剩的食物竟成了考生搶奪的對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清朝科舉考試裏,鄉試是極爲重要的環節。鄉試考中了以後就稱爲舉人,而舉人實際上是候補官員,有資格做官了。“鯉魚躍龍門”,鄉試就是關鍵性的一躍。

1864年,曾國藩在攻陷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市)後,爲了籠絡兩江士紳的心,重新修建了江南貢院,恢復了中斷了12年的江南鄉試。

清朝鄉試時一奇葩的“習俗” 考官吃剩的食物竟成了考生搶奪的對象

江南貢院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擁有20644間號舍,能夠同時容納2萬多名考生考試。據統計,江南貢院從1168年到1905年,700多年間產生了800餘名狀元、10萬餘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清朝時期,全國差不多有一半官員從江南貢院走出。

遺憾的是,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江南貢院就停止了考試。江蘇、安徽、江西等地在11年間無法參加鄉試,自然無緣進京參加會。無數讀書人失去了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機會

清朝鄉試時一奇葩的“習俗” 考官吃剩的食物竟成了考生搶奪的對象 第2張

好在曾國藩深知恢復鄉試的重大意義,在攻陷南京後,立即修建江南貢院。當年底,江南甲子科鄉試在江南貢院舉行。來自江蘇、安徽、江西等地的考生,約有2萬名涌進了江南貢院,參加了這次久違的考試。

這次鄉試的主考官是太僕寺少卿劉昆,副主考官是翰林院編修平步青。

鄉試一般在秋天8月舉行,所以又叫秋試、秋闈。但這次江南鄉試舉行得比較遲,直到11月18日才舉行。考試分爲3場,每場時間爲3天。因此,總共耗時9天。11月18日,在正式考試之前,主考官、副主考官,以及同考官、監臨、提調、監試等各執事官要參加由江寧府舉辦的“入簾上馬宴”。

清朝鄉試時一奇葩的“習俗” 考官吃剩的食物竟成了考生搶奪的對象 第3張

這種“入簾上馬宴”,雖然美其名曰“宴席”,實際上只是一種開考前的儀式。宴席上的食物並不豐盛,大家也只是略動碗筷,意思意思,並不真的享用。在舉行宴席的同時,每隔半個鐘頭獻一道茶,唱一段摺子戲。摺子戲的內容,無非是《商輅三元及第》、《樑灝八十八歲點狀元》等之類傳統戲目,圖一個好意頭。

獻過3道茶,唱過3段戲後,由主考官帶頭,大家離開宴席,前往貢院,準備考試正式開始。這時候,早已在外面等候多時的考生及其家人、朋友,紛紛涌進來,搶奪宴席裏剩下的杯盤果蔬,一搶而空,還將桌子凳子一齊掀翻,然後樂呵呵地出門去。

清朝鄉試時一奇葩的“習俗” 考官吃剩的食物竟成了考生搶奪的對象 第4張

看到這裏,大家心裏是不是很納悶:清朝時候的考生,個個都是飽讀詩書的儒家子弟,怎麼素質這麼低呢?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搶奪別人吃剩的食物,這是餓瘋了還是窮瘋了?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食物搶完後,他們竟然還將桌子凳子一齊掀翻,簡直就是斯文掃地!

你還好意思笑,說的就是你!

實際上,這是清朝鄉試一個很有意思的衍生物,叫“搶宴”。主考官、副主考官等人,當年都是金榜題名的進士出身。搶奪他們剩下的食物,是爲自己或者家人、朋友搶一個吉利。

清朝鄉試時一奇葩的“習俗” 考官吃剩的食物竟成了考生搶奪的對象 第5張

對於考生及其家人、朋友的“搶宴”,官方並不阻攔。這不,爲了讓更多人能夠搶到食品,主考官、副主考官等人往往極少動筷。他們都當過秀才,知道秀才的酸甜苦辣。

最終,這次久違的江南鄉試,爲國家選出了一大批人才。如著名的金石學家、書畫家吳大澂。就連落榜考生裏面,也有一個極爲厲害的人物:江蘇無錫籍士子薛福成——他就是做過李鴻章智囊,出使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四國公使的外交官薛福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